《国富论(彩绘精读本)》读后感800字
本书为国富论精读本,原六十余万字精简为八万字。值得一读,原因如下:1、翻译的很通畅,完全不会因为翻译问题干扰阅读的思考;2,内容提炼后的国富论,逻辑脉络更清晰了,起到了二八法则,用20%理解了国富论80%的内容,事半功倍,看到最后也不至于忘记了前面的内容;
国富论逻辑脉络:
* 国富论的全名:《国民财富的性质与原因研究》
* 国民财富:财富就是一切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物品的总和。国民财富指的是一个国家的人民是否丰衣足食,不是指一个国家有没有原子弹能不能上月亮,
* 问题无非是两个:1国民财富的性质(财富的定义);2国民财富的原因(财富的程度)。即人类如何才能够生产出更多的劳动产品,并且更好地分配它们。
总共五章:
1. 劳动分工→更多劳动产品→剩余劳动产品物物交换→市场规模增大→物物交换阻碍分工扩大→产生货币(第三方一般等价物)→商品价格出现(渗透的劳动量决定商品价值)→劳动产品分配→①工资(劳动的报酬)②地租(土地的报酬)③利润(其他生产要素的报酬)→在劳动产品中,工资、地租和利润以何种比例进行分配,决定了财富生产体系运行的好坏。【分工与交换互动的经济体系的整体的静态模型】
2. 劳动分工→生产工具进步→资本品积累及其使用→资本品性质、积累、使用。【经济发展的动态】,资本的使用的地点:1、农业、2生产制造业,3、批发业、4、零售业。源动力来自1与2,引出第三章讲述1与2之间的关系
3. 欧洲近代经济史,解释此前理论所阐述的内容,说明了农业与生产制造业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关系,引出第四章的偏见
4. 批判重商主义和重农主义(斯密时代主要两种“错误”财富观),即重视农业,或者重视生产制造业的错误
5. 国家(或君主)的支出和收入(与前四章讨论人民的支出和收入相对),国家起到的作用不是体现某一个阶层的利益,而是给全体国民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让人民在好的环境中自由的成长发展。在这样的基础之上,讨论如何来分配国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