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读懂历代经济变革史》读后感1200字
本书很短,作者对历史上经济变革与相关经济政策作出了提纲挈领的简要讲述,对未来我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高屋建瓴的分析和预测。书中的文字与讨论直白浅显却也具有专业性的深意,能够使人们进一步拓展相关的经济知识。
1,管仲变法
实行“士农工商”四民分业(士,指兵士),且分居、代传。
由政府进行盐铁专营(亦有开设妓院)。
2,商鞅变法
粮食配给,禁止商品流通,建设计划经济国家。取消贵族,实行军功封爵制。
3,汉武帝时期
产业改革。政府控制重要生产资料,如盐铁、钱、酒,由专门机构负责。
流通体制改革。(取缔民间贸易,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宋代以前,集市集中于县城,民间仅有小规模的野市。宋朝后,出现民间街坊〉)
均输:国家统一收购各地特产,建立专有运营渠道。
平准:国家统一规定商品价格。
征收财产税。
4,王莽改制
土地收归国有化。(土地和粮食向来是自由流通,彼时土地兼并问题严重,贫富差距较大)
5,唐朝经济自由运动
政府放权让利,市场和经济活跃发展。实行节度使地区轮值(毛时亦是如此管理各大军区),中央官员不能兼任节度使。
后来发生安史之乱,便是于此疏忽。
7,王安石变法
王为国理财,进行了整体配套的体制改革。
(宋朝时从越南引进水稻,之前所食为米、粟,一年一熟。粮食增产,人口亦增加。)
8,明清时期的“超稳定结构”
明朝统治者将国家圈地围栏,并打成一片散沙;把百姓安居定户,且拒绝人口流动。也因而丧失了经济发展的动力与活力。
9,洋务运动
打破历史悠久的桎梏,引进外来设备制度,试图重整产业经济。但未能把握根本矛盾,以致最后失败。
10,民国时期孔宋变法
节制民间资本,扩大国有经济(将民营银行收归国有)。
成立国资委,进行货币改革(失败)。
11,解放上海
取消证券交易活动;控制重要生产资料;建立国有流通渠道。
12,1956年,开展“一五计划”,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私营企业消失,出现食利者阶层。国家通过票据方式控制全民需求。(在国有企业之间建立市场分配模式——孙治方,顾准)
13,八十年代改革开发
引进外来资产技术,允许私营企业发展。
把握了三大经济要素:
货币——进行物价改革;
土地——实行联产责任承包制(释放人口,促进了乡镇企业发展)
财政——非均衡发展思想(藏富于民,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提高财政收入)优待外资企业,不同区域发展。
14,世纪之交,重构中国产业经济,侧重于国有经济领悟,由中央政府掌握改革权。
15,近些年,政府建立权力清单,简化行政审批权限,放宽了商业领域的准入政策;金融领域改革效果明显,社会保障体制的建设日益完善。
16,随着人口增加,未来会出现多个规模较大的超级城市;中部地区产业聚合能力与经济发展动力增强,实现中部规模崛起,;技术变革推动制造业的智能化,高新科技发展带人们进入智能时代;国民消费能力增加。中国老年人将会成为消费主体;长期通货膨胀风险与贫富差距较大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挑战。
未来经济改革将会涉及的三个领域:财税体制改革,国有体制改革与产业的发展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