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川家康·第1辑:崛起三河(全集)》读后感1000字
日本所谓的战国,发生在明朝时期,规模和我国的战国时期相差甚远。有时候一场战斗双方只不过几十人参与,规模较大的也不过几万人,但对于当时的日本国来说,也是具有相当规模的。本书的主角,德川家康从三岁开始,远离故土,离开父母亲人,开始了十几年的人质生活。他是不幸的同样也是幸运的,在尾张沦为人质期间,结识了织田信长,并在热田度过了相对比较快乐的时光;在骏府遇见了决定其一生的雪斋大师,受其教诲;更加难得的是从小受到其母亲和祖母的谆谆教诲,有着良好的教养和不屈的性格;最为难得的是在其元服后,家臣的誓死相随和岗崎人无条件的拥立,正如家康所说,家臣是宝。
也正是沦为人质,才练就了家康的隐忍和吞并天下的豪情,同骏府的氏真相比,无异于天上地下。领兵之后作为岗崎城的城主,实力弱小,但凭借三河人的勇猛,使之和各大名结盟而不至于沦为家臣。让人钦佩的是,无论何时,他一直保持着作为武士的骨气,即使前面纵然万劫不复。
除次之外,还有家臣的气节,广忠去世,岗崎城一时无主,只好被骏府接管,岗崎人为了能让在骏府为质的少主,在战场上充当骏府的先锋浴血奋战且粮草自给,在生活上贫困潦倒,甚至有的儿童十一岁才开始穿第一件新衣服,岗崎人所有的希望都在少主一人身上,少主就是他们活下去的希望,这就是岗崎人的气节。忠诚坚毅。
战乱虽然男人在疆场上马革裹尸,但最不幸的还是战乱中的女人。大名的家的女儿的婚姻大多是策略婚姻,有时甚至沦为人质,在敌国或潜在敌国里过着名副其实的生活。无疑女人是悲哀的,在日本战国时男人心中,女人的作用除了维系岌岌可危的关系,最重要的是传宗接代,尤其是大名家的女人。
纵观这段历史,虽描写的是日本历史,但总觉得没什么特别。甚至有好多中国的影子,大名打仗喜好孙子兵法,而且同样实行远交近攻的策略。日本引以为荣的武士精神,同我国的忠义精神,区别貌似不大。最大的区别在于武士精神,出手不问原因,只服从主人,不过这同样和我国战国时名家豢养的刺客差不多。
吐槽一下本书,书中人物的名字,不仅长而且难记,甚至一个名字可有有好几种叫法。
无论咋说,德川家康在日本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结束战乱,使百姓安居乐业二百多年,虽然期间会有个别情况,但总归战争要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