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戴嵩画牛文言文翻译|注释|道理

  《书戴嵩画牛》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作的一篇散文。

文言文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翻译

  四川境内有个姓杜的隐士,爱好书画,他珍藏的书画作品有成百件,有戴嵩画的《斗牛图》一幅,他特别喜爱,用锦囊盛起来,用玉石作画轴,经常随身携带着。有一天晾晒书画,一个牧童看到了这幅画,拍手大笑说:“这画上画的是角斗的牛呀,牛在角斗时力量集中在角上,尾巴夹在两条后腿中间,但这幅画却画成牛摇着尾巴斗角,画错了啊!”隐士笑了,认为牧童说得对。有句古话说:“耕地应当去问种庄稼的农民,织布应当去问纺纱织布的婢女。”这句话是不可改变的。

注释

  (1)杜处士:姓杜的读书人。

  (2)宝:这里是动词,珍藏。

  (3)囊:袋子,此处指画套。用彩锦做装画的袋子,用玉石做卷画的轴子。

  (4)曝:晾、晒。

  (5)搐:抽搐,收缩。

  (6)股:大腿。

  (7)掉尾:摇着尾巴。掉,摆动,摇动。

  (8)然:认为⋯⋯是对的。

  (9)所宝:所珍藏的画。

  (10)戴嵩:唐代画家。

  (11)锦襄玉轴:以玉为轴,用锦囊盛起来。

  (12)拊掌:拍手。

道理

  从杜处士的角度看:要谦虚,乐于接受正确意见;

  从戴嵩的角度看:做任何事都应该尊重事实,不能想当然;

  从牧童的角度的看:要注意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做任何事应该先了解各种实际的情况,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正如画牛必须懂得牛的习性。即使是名家的创作,也应该以真实的事理为依据。

  也不要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本文用简单的方式叙述了一件事情,并讽刺了凭空不按现实著作的权威专业人士。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汉族,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号称“雄视百代”,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694464.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敝帚千金》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敝帚千金 文人相轻①,自古而然。傅毅之於班固②,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超书日:“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夫人善於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

    古诗文 2022年11月16日
    123
  • 《戆窝记》原文赏析及译文

      戆窝记   方孝孺   士之可贵者,在节气不在才智。天下未尝无材智之士,而世之乱也,恒以用才骋智者驰骛太过,钓奇窃名以悦其君,卒致无穷之祸,而气节之士不与焉。气节者偃蹇可畏,而…

    古诗文 2022年11月9日
    76
  • 归有光《杏花书屋记》原文及翻译

    【原文】 杏花书屋,余友周孺允所构读书之室也。孺允自言其先大夫玉岩公为御史,谪沅、湘时,尝梦居一室,室旁杏花烂漫,诸子读书其间,声琅然出户外。嘉靖初,起官陟宪使,乃从故居迁县之东门…

    古诗文 2022年5月14日
    197
  • 30句最潇洒快意的古诗词,惊才绝艳,占得千年风流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苏轼《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2.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王维《终南别业》 3.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苏轼《临江仙·夜归临皋…

    2022年10月30日
    444
  • 《亲政篇》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亲政篇》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亲政篇》是明代书法家王鏊所写的一篇文章。本文尖锐地指出上下间隔不通的危害,切中时弊。然而,他提出的恢复内朝亲政的办法没有被采纳。武宗以后,皇帝吏加…

    古诗文 2022年12月1日
    47
  • 宋史李芾传文言文翻译

    宋史李芾传文言文翻译   大家看的懂宋史李芾传文言文吗?下面小编整理了宋史李芾传文言文翻译,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宋史·李芾传》原文及翻译  原文:   李芾,字叔章,其先广平…

    古诗文 2022年12月1日
    52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