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烈以德威人

文言文

  王烈字彦方,太原人也。少师事陈寔,以义行称。乡里有盗牛者,主得之。盗请罪曰:“刑戮是甘,乞不使王彦方知也。”烈闻而使人谢之,遗布一端 。或问其故,烈曰:“盗惧吾闻其过,是有耻恶之心。既怀耻恶,必能改善,故以此激之。”后有老父遗剑于路,行道一人见而守之,至暮,老父还,寻得剑,怪而问其姓名,以事告烈。烈使推求,乃先盗牛者也。诸有争讼曲直,将质之于烈,或至涂而反,或望庐而还。其以德感人若此。

翻译

  王烈字彦方,太原人。青年时曾在陈寔门下学习,凭借品德高尚称著乡里。有个盗牛的被主人抓住,盗犯向牛主认罪,说:“判刑杀头我都心甘情愿,只求不要让王彦方知道这件事。”王烈听说后派人去看望他,还送给他半匹布。有人问这是为什么?王烈说:“盗牛人怕我知道他的过错,说明他有羞耻之心。他已经心怀羞耻,一定能够改正错误,我这样做正是为了鼓励他改过。”后来有个老汉在路上丢了一把剑,一个过路人见到后就守候剑旁,直到傍晚,老汉回来寻剑,得到了遗失的剑,觉得奇怪便询问他的姓名,并将这件事告诉了王烈。王烈派人查访守剑人是谁,原来就是那个盗牛的人。乡里百姓,凡有争讼曲直的事件,都去请求王烈排难解纷,断定是非,由于王烈平素德教影响,有的走到半途,忽然愿意放弃争执,双方和解而回来的,有的望见王烈的屋舍,就感到惭愧,彼此相让而回来的。可见王烈盛德感化之深,已远胜过刑罚的力量。

注释

  1.选自《后汉书·王烈传》

  2 .少:青年时

  3.师:名词作状语,表示象对待老师那样。

  4.甘:愿意

  5.乞:只求

  6.或:有人

  7.必:一定

  8 .激:鼓励

  9.还:回来

  10.问:询问

  11.遗(布一端):送给,给予

  12.(后有老父)遗(剑于路):遗失,丢失

  13.涂:通“途”

  14.至(暮):直到

王烈介绍

  东汉三国时期人物(141—218)王烈字彦方,平原县(今山东平原)人。生于永和六年(公元141年),卒于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8年)。王烈少时师从陈寔,闻名遐迩。董卓作乱时避乱辽东,并多次拒绝曹操的聘请。七十八岁时病死于辽东。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694533.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陆游――龙兴寺吊少陵先生寓居

      龙兴寺吊少陵先生寓居   宋代:陆游   中原草草失承平,戍火胡尘到两京。   扈跸老臣身万里,天寒来此听江声!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当年,中原一下子失去了往日的太平…

    古诗文 2022年10月7日
    77
  • 高中生励志诗句

    高中生励志诗句(精选60句)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诗句吧,诗句具有精炼、集中,节奏鲜明,富有韵律的特点。那什么样的.诗句才是经典的呢?以下是小…

    古诗文 2022年11月4日
    81
  • 中考文言文异读字的知识点

    中考文言文异读字的知识点   异读字是一种特有的读音现象,它是指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而表示的意义相同的字。文言文异读字有三种情况:破音异读、通假异读和古音异读。   破音…

    古诗文 2022年11月26日
    68
  • 《长干曲四首其二》翻译及赏析

      《长干曲四首其二》作者为唐朝诗人崔颢。其古诗全文如下:   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   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   【前言】   《长干曲》是南朝乐府中“杂曲古辞”的旧题。…

    古诗文 2022年11月7日
    89
  • 高三语文复习文言文检测练习卷

    高三语文复习文言文检测练习卷   一、背诵默写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2)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

    古诗文 2022年11月29日
    49
  • “少年辛苦真食蓼,老景清闲如啖蔗”全诗鉴赏

    “少年辛苦真食蓼,老景清闲如啖蔗”【出处】 宋·苏轼《定惠院寓居月夜出次韵》  去年花落在徐州,对月酣歌美清夜。 今年黄州见花发,小…

    古诗文 2022年11月18日
    178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