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破厚葬

  《管仲破厚葬》出自《韩非子》,讲述了齐国管仲破除厚葬之风的故事。

  【文言文】

  齐国好厚葬,布帛尽于衣衾,材木尽于棺椁。桓公患之,以告管仲,曰:“布帛尽则无以为蔽,材木尽则无以为守备,而人厚葬之不休,禁之奈何?”管仲对曰:“夫凡人之有为也,非名之则利之也。”于是乃下令曰:“棺椁过度者戮其尸,罪夫当丧者。”夫戮死无名,罪当丧者无利,人何故为之也?

  【翻译】

  齐国人崇尚豪华的葬礼,产的布匹都被用来做寿衣上,而木材也都耗在了做棺材上。齐桓公很担忧这样的风气,就把这个情况告诉了管仲,说:“布匹都用光了我们就没有衣服穿,木材都耗尽了就没有用来制作防御器材的材料,而豪华葬礼的风气不能停息,如何禁止这种风气?”管仲回答说:“但凡人们要做什么事,不是为了名誉就是为了有利可图。”于是齐桓公下命令说:“今后如果棺材做得太高档,就把那人的尸体示众,并且把那些发丧的人治罪。”斩断尸体就没有好名声,给主持丧礼的人治罪就没有好处,人们怎么还会做这种事呢?

  【注释】

  好:喜爱。

  布帛:泛指织物。

  于:被。

  衣衾:死人入棺时所用的衣服与大被。

  患:担心。

  无以:没什么可以用的了。

  对:回答。

  为:做事。

  戮:侮辱。

  罪:治···的罪。

  当:主管。

  休:停止。

  已:停止。

  矣:了。

  尽:全部,用尽。

  椁:棺材外面套的大棺材。

  【启示】

  看问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解决了主要问题,其他的问题自然迎刃而解。(或是打蛇打七寸,擒贼先擒王之类的)

  【阅读答案】

  问:齐桓公为什么要下令禁止厚葬?这个做法是好不好?由此联想到今天提倡的节约行为,你是怎么看的?

  答:因为人们对死人进行厚葬,浪费了很多布匹和木材,而且这种浪费是毫无意义的。考虑到国家的安全和国家的发展,齐桓公就下令禁止厚葬。这个做法是很好的。因为死者已然,不能够复生,花费再多的东西来厚葬也没有意义。倒不如将这些财物用在国家的发展上。今天提倡的节约行为正是沿袭中华的美德,也是对全人类做的贡献。

  【管仲简介】

  管仲(约前723或前716—前645):姬姓,管氏,名夷吾,谥曰“敬仲”,华夏族,春秋时期齐国颍上(今安徽颍上)人,史称管子。春秋时期法家人物。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周穆王的后代,管仲少时丧父,老母在堂,生活贫苦,不得不过早地挑起家庭重担,为维持生计,与鲍叔牙合伙经商后从军,到齐国,几经曲折,经鲍叔牙力荐,为齐国上卿(即丞相),被称为“春秋第一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所以又说“管夷吾举于士”。管仲的言论见于《国语·齐语》。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694812.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刘辰翁《柳梢青·春感》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柳梢青·春感 刘辰翁 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入愁城。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 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 注释: ①刘辰翁生…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39
  • 描写雪的诗词名句

      1.草枯鹰眼急,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2.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   3.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4.孤舟蓑笠翁,…

    古诗文 2022年11月7日
    59
  •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咏鹅》意思翻译赏析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意思] …

    古诗文 2022年11月18日
    68
  • 《忆秦娥·用太白韵》翻译赏析

      山头月。迎得云归,还送云别。   [译文] 山头那明月啊,迎得彩云归来,又与彩云送别。   [出自] 北宋 李之仪 《忆秦娥·用太白韵》   清溪咽。霜风洗出山头月。山头月。迎…

    古诗文 2022年11月5日
    59
  • 《题碧落堂》文天祥 原文翻译赏析

      文天祥于宋理宗景定四年(1263)八月奉命出知瑞州(治今江西高安),十一月到任。第二年修复碧落堂,九月九日,携客登堂,赋此诗。碧落堂,坐落在府治后的碧落山上,景定元年(1260…

    古诗文 2022年10月10日
    243
  • 《紫萸香慢近重阳》的原文翻译

      “正自羁怀多感,怕荒台高处,更不胜情。”的词意:此时正羁旅漂泊多愁善感,怕登上荒凉的古台高处,更会是悲情难禁。   出自姚云文《紫萸香慢·近重阳》   近重阳偏多风雨,绝怜此日…

    古诗文 2022年11月5日
    56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