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洛城闻笛古诗(春夜洛城闻笛古诗赏析解析)

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2,

何人不起故园情。

春夜洛城闻笛古诗(春夜洛城闻笛古诗赏析解析)

注释:

1. 洛城:河南洛阳。

2. 《折柳》:《折杨柳》,汉乐府古曲。

赏析:

洛城在唐代是一个很繁华的都市,又称东都。一个春风骀荡的夜晚,万家灯火渐渐熄灭,白日的喧嚣早已平静下来。忽然传来嘹亮的笛声,凄清婉转的曲调随着春风飞遍了整个洛城。这时有一个远离家乡的诗人还没入睡,他倚窗独立,眼望着“白玉盘”似的明月,耳听着远处的笛声,陷入了沉思。笛子吹奏的是一支《折杨柳》曲,这古曲抒写离别行旅之苦。在这样一个春天的晚上,听着这样一支饱含离愁别绪的曲子,谁能不起思乡之情呢?于是,诗人情不自禁地吟了这首七绝。这首诗全篇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这笛声不知是从谁家飞出来的,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并不准备让别人知道他,却打动了许许多多的听众,这就是“谁家玉笛暗飞声”的“暗”字所包含的意味。“散入春风满洛城”,是艺术的夸张,在诗人的想象中,这优美的笛声飞遍了洛城,仿佛全城的人都听到了。诗人的夸张并不是没有生活的依据,笛声本来是高亢的,又当更深人静之时,再加上春风助力,说它飞遍洛城是并不过分的。 笛声飞来,乍听时不知道是什么曲子,细细听了一会儿,才知道是一支《折杨柳》。所以写到第三句才说“此夜曲中闻《折柳》”。这一句的修辞很讲究,不说听了一支折柳曲,而说在乐曲中听到了折柳。这“折柳”二字既指曲名,又不仅指曲名。折柳代表一种习俗、一个场景、一种情绪,折柳几乎就是离别的同义语。它能唤起一连串具体的回忆,使人们蕴藏于心底的乡情重新激荡起来。“何人不起故园情”,好像是说别人,说大家,但第一个起了故园之情的不正是诗人自己吗?

热爱故乡是一种崇高的感情,它同爱国主义是相通的。自己从小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作为祖国的一部分,她的形象尤其难以忘怀。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这才是它感人的地方。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69945.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七月细雨中的思念爱情诗歌

      我在唐宋诗词里寻找你的诗歌   我在现在诗苑里扑捉你的身影   我在梦的诗集里打开你的雏鹰   我想同你一同飞翔在蓝天之上   而你却不知隐遁何处巢乡   我在诗歌里流浪 看不…

    美文 2022年12月16日
    52
  • 你是我最温暖的遇见爱情诗歌

      抬起头   四十五度角   我看见太阳里满是你的身影;   伸出手,   晶莹如脂玉,   谁能看见腕边抹不去的伤痕;   我想哭,   在昏天黑地,   暴雨掩盖住我留不下的…

    美文 2022年12月16日
    43
  • 关于人生感悟正能量心灵鸡汤说说超励志的那种

    1. 你说你一无所有一事无成,你更该一心一意一鼓作气。 2. 只有自己变优秀了,其他的事情才会跟着好起来。 3. 我不相信手掌的纹路,但我相信手掌加上…

    美文 2022年11月5日
    80
  • 陆元方卖宅文言文翻译(陆元方卖宅翻译和原文)

    初中文言文训练60篇 (一)敏慧 1、黄琬巧对 黄琬幼而慧。祖父琼,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曰:“何…

    2022年6月17日
    160
  • 古代边塞诗大全(十首最著名边塞诗)

    边塞诗,是古诗中读来最豪迈的诗歌题材,因为它们描写了壮阔苍茫的边塞风光,表达了诗人们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抱负,读来格调高亢,激励人心。 下面小楼精选唐诗中最豪迈的十首边塞诗,与朋友…

    2022年7月11日
    265
  • 关于讽刺别人无脑的句子精选122条

    一)、写写诗就叫诗人,喝喝茶喝喝咖啡就叫茶人咖啡人么。 二)、如何委婉地形容一个人脸大?远远地看着你的脸,仿佛你近在眼前。 三)、脑子是个好东西,但如果你胸大,没有也行。 四)、我…

    美文 2023年1月19日
    165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