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在漫长人生中读过的书而言,人类的记忆力是有限的。如果想在读完每一本书后都有扎实的收获,就需要有技巧地写读书笔记,并养成长期的习惯。传媒业出身的奥野宣之创造的一元化笔记读书法涵盖了从选书、购书、读书、记录到检索以备重读这五个步骤,提供了一整套科学、高效的读书方法。他倡导有目的性地购书,让读书从一开始就充满主动性;用笔记管理读书生活,养成随时记录心得体会的习惯;学会摘抄,让原书精髓与自身思维的火花交相辉映;完善整理归档工作,做好的笔记需要反复重读才能凸显其价值。他还从自身经验出发,介绍了19个让读书体验更充实、有效的小窍门。读书笔记会帮助我们改变读书方法,而读书方法的改变又会带来思考方式的转变。如果你也想见证这段神奇的转变,那就从现在开始,随时把笔记本带在身边吧。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读书笔记2500字 第(1)篇
自然界有一种动物叫灰犀牛,它体型笨重,行动迟缓,平日里很是温和,人畜无害的样子,可一旦发起脾气来,就会失足狂奔,给人类带来致命伤害。后来米歇尔•渥克把它形象引用到金融界,用来形容那些大概率存在且影响巨大的潜在危机。在阅读中我们也常常有这样一种现象:花了很多精力,投入很多时间去看书,却没记住任何内容,每天接受好多信息,书到用时依然恨少,久而久之,你看着自己付出那么多收获那么少开始焦虑、自卑,开始怀疑自己是否智商欠费,这也是典型的“灰犀牛”事件。如何赶跑你阅读时遇到的这只“灰犀牛”呢?与日本作家奥野宣之写的《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相遇,让我找到了答案。
日本作家奥野宣之被人称为“笔记本作家”,是将“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句话发挥到极致的人,他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对阅读中选书、购书、读书、记录、活用五个环节分别做了细致讲解。
一、选书。不知道你是否如我一样喜欢到书店闲逛,看见一本书封面漂亮,买;翻开一页书有句话喜欢,买。网上浏览看到大家都在讨论某本书,买。囤下了好多书,翻两页发现并不喜欢束之高阁的举不胜举。怎么扼制这种情况发展呢?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奥野宣之说只有从日常生活中取材,才能列出反应自己真正需求的购书书单。建立一个一元化随想笔记本,将日常生活中与书籍相关的东西都记录下来,记录下你想读的和你需要读的做一张购书清单,清单中最好注明:书名、作者、出版社,拿着这样的清单去购书将大大节省你的选书时间,同时有效避免了你与不喜欢不需要的书邂逅。
二、购书。作者更青睐实体店购书,购书的场景将加深你对书籍的印象,同时记录让你的购书更有回音感。我曾在北京站站内书店购买一本《平生欢》,然后一夜车程之中读完,至今回忆第一次坐夜车就想起这本书。
三、读书。读书分三步:通读、重读、做标记。第一遍通读,将对你有用和你感兴趣的那一页折角,第二遍重读折角页,依然觉得它有价值折下另一角,由此第三遍巧用各种标记细细研读你留下的这些页。例如:以直线绘一般重要,曲线标记下很重要。
四、记录。很重要的一步,也是很多人不能坚持的一步。这位“笔记达人”向我们详细分享了他是如何利用笔记将读书变成精神财富。让我印象深刻深受启发的有两种。第一种,“葱鲔火锅式”笔记法,个人体验之后感觉非常实用,简单来讲这是一种摘抄加评论的记录方法。将你感受颇深的段落抄写进笔记,这是对原文加深印象的动作,也是帮助你“搭上思想的便车”。需要的注意的是摘抄不是一拿到书开始读便开始,而是在重读之后,是在对全书有了一定整体感受,对你认为重要的段落摘抄。这样的摘抄才能让你产生不一样的思想碰撞,写下深刻的感受。关于评论部分我们通常总认为成形的东西才可下笔,其实就像小孩子学走路,急不得,我们可以从一句话开始,哪怕只有一句“这里很棒”也是一个美好的开始,下次看笔记时你便会思考我为什么写下这句话,书里讲了什么。就像作者讲的:想拿起笔来写写,说不定就有惊喜等着你。第二种笔记法便是“剪报式”,书腰、信息卡片、书签等等都可以贴到笔记中,帮你加深对书的印象,甚至书中的内容你也可以复印下来贴在笔记本里,这种贴出来的笔记,视觉效果可能比纯记录式更具冲击力,你喜欢的字体、排版、布局等原封不动的戴在笔记里,看着就是一种视觉盛宴。
五、活用。又到12月了,你有没有想过你这一年读了多少本书,你还记得多少内容?笔记我们做完了,只是走完了读书之旅的二分之一,接下来的路我们需要重读笔记,磨练出自己的想法。读完笔记将你的思考写成书评,这是阅读之后的素材输出,这一阶段,信息反刍,对书中内容的理解必然更加深刻,在对笔记的重温中我们拥有了更多自己的思考,在思考中我们将摘取不同果实,可以是指导我们生活的方法论,可以是不同人生的感悟,也可以是一些技巧等等。
阅读只是过一遍眼睛的话是挥霍时间和精力,让你沉迷于自以为是的充实中而慢慢变得焦虑,书读了很多,长进却没看到,你身旁那只阅读“灰犀牛”已经蠢蠢欲动,从今天起,扼制住它,换一种读书方法,希望我们都在阅读中收获满满,最终腹有诗书气自华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读书笔记2500字 第(2)篇
记得有位日本畅销书作者在线下开专栏讲座,有位读者特意过来告诉这位作家说:“先生,你的书真的太好了,特别喜欢你写的书。”
然后这位日本作家问读者:“您可以告诉我,书中您最感兴趣的部分吗?”这位读者瞬间哑口无言。其实类似这样的经历很多人都有,我们看过很多书,如果有人问我们:“这本书讲了什么内容?你最喜欢书的那个部分?这本书对你有什么影响?它的优点是什么?”
你能保证自己完全回答出来吗?读书看似简单,如果真正学以致用是需要方法的。
今天介绍日本的“笔记大神”奥野宣之,他的工作和生活都是用手写笔记代替。已经记录了184本笔记。
对于读书笔记他有丰富的经验,并且总结了一套自己的理论依据和大家分享,这本书的名字叫【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书中浓缩了他十年来高效做读书笔记的技巧和经验。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影响是:原来小小的笔记只要不断地坚持下去,一定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惊人的变化。
什么是一元笔记?一元笔记有什么好处?
作者独创的一元笔记方法,本质就是我们把日常生活中的所有记录都放在这个笔记中。
一元笔记的好处是自由度很高的去记录一切,不需要分类整理,每天发生的事情都记录在一起。
这样杂乱无章的记录好处是便于活用信息。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容易坚持,长期的记录只需要在一个笔记本上。
一元笔记的运用技巧:
1,可以书写任务内容,平时多记录一些小想法。比如灵光一现的创意。
2,按照时间的顺序去记录,可以随时随地的去写,并且让自己保持非常放松的状态。
3,附上日期。
4,灵活运用速记和略记。
5,可以粘贴,平时看到新闻报纸、书评、各种传单等,只要对自己有想法的东西都可以贴在笔记本上面。
如何用笔记把读过的书变成精神财富?
1⃣️以思想输出为前提做笔记
在做读书笔记之前,要确认这本书是不是自己最想阅读的书?平时看电视、浏览新闻的时候发现自己喜欢的话题,写在笔记本上,通过记录来掌握选书的主动权,看清自己的最真实的需求。
平时去书店,看到海报上推荐的新书,诱人的文案很容易误导我们冲动做决定,这本书到底是不是符合我们的需求?买回家后放在一边完全不去阅读。这是为冲动买单。
冰月曾经一个月买了88本书,放在书架上很有成就感,这些书我都是通过各种平台和大咖推荐买的,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些书真的适合我吗?
这些书对我有用吗?这些书我真的会阅读完吗?最后的结果是大部分书原封不动,最后搬家的时候只能便宜卖给二手市场了。
如何找到自己的阅读真实需求呢?需要我们从日常生活中去取材,平时记录的笔记,才能列出反应自己真正需求的读书清单,这样的清单也能对我们持续阅读下去起到助力的作用。
做笔记是为了让我们的读书成果一目了然。
第一次阅读一本书,一定要自问:这本书对我最重要的是什么?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是什么?带着问题去阅读,去做笔记会大大增加我们的读书效率。
2⃣️读书笔记是我们的知识储备。
人很容易健忘,比如大家能记得上星期一午餐吃了什么吗?应该很难回忆起来,更何况是阅读的书。
每次写完读书笔记,过几天需要重新再回忆一遍,这时候你会发现很多新想法,有些忽视的内容会重新审视。
读书笔记就像我们的回忆录一样,重新翻阅的内容,经过我们的思考加工会变成属于我们的知识,这些思考可以作为写作、提案的知识储备。
总结:学会做一元笔记,从日常生活中搜集的素材,才能更好帮助我们了解自我,找到最适合我们的阅读书籍。读书笔记不是单纯的记录,还需要通过“摘抄+感想”的输出方式,帮助我们的思考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