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一个有趣的人」读书笔记2500字

如何成为一个有趣的人

作者:王小圈

有趣是对个人魅力的极高评价。我们能判断什么人有趣,却很少能说出有趣是什么。《如何成为一个有趣的人》旁征博引深入剖析“什么是有趣”“为什么有趣”“如何有趣”三大命题,把“有趣”重构成一种可以学习的技能,真正做到“开卷有趣”。《如何成为一个有趣的人》融合历史、人文、心理学、认知科学等知识,行文流水,有趣有料有干货。

「如何成为一个有趣的人」读书笔记2500字

很有趣的一本书,深入的讲了何为有趣,如何变得有趣。改变了一些认知,找到了困惑自己多年的问题的答案。看的出来作者知识丰厚,各领域的知识都有涉及。

“有趣”可分为两个维度。

1.作为interested解读,自我审视的视角中:我是否对生活有兴趣?

2.作为interesting解读,他者观察的视角中:在他人眼里,我是否有趣?

有趣”是一场令人愉悦的意外,是一种无关功利的惊喜。有趣是一种愉悦感(愉悦的意外感)。第三,有趣无关功利,且与人无伤。(不是不能带功利性而是一定要有非功利的愉悦点)有很多有趣的东西毫无用处,人就是喜欢这种不计成本的无功利性。比如有人喜欢收集一些小物件,有一个独属的空间,里面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小东西,这些无用的东西,收集起来也很有趣。

有趣&逗比&幽默

“有趣”是指对方能给予自己精神享受和深入思考,且对方的格调在自己格调的上限附近。

“逗比”是指对方能娱乐自己,且笑点在自己格调的中心线或下限附近。

“幽默”则是笑点的统称,格调相对高的幽默可以归入有趣,格调相对低的幽默可以归入逗比。

所以有趣和逗比,最终差异在于品味的外显。真正的趣味差异,在于思想深度和文化素养,在于丰富深刻的精神世界。我提到了“外显”这个词,这意味着——一个人可以很有品味而不外显,可以极其有趣而选择做一个逗比。

有趣与无聊

何为无聊?

当一个人既不愿意为“正事”付出太多,又嫌弃“消遣”回报太少时,一种困惑、迷茫、犹疑、不悦的感觉就出来了,我们称之为——无聊。

快节奏的现代生活大大提高了人们对刺激反应的阈值,降低了人的耐心,这让低付出低回报成为人们热衷的“杀时间”方式。

他人观察里的有趣:

你的某些思想、行为习惯等在别人的预期之外,让人感到意外,觉得有趣。

一个人的世界,因为社会文化生活方式、文化背景、受教育水平不同而不同。你眼中披萨是披萨,大饼是大饼,而有人眼中大饼披萨都一样,不想去接纳新名词去定义新事物,直接用脑中之前保存的名词去记去认识就好。由此,一个人的世界,也可用来判断一个人是否有趣。如果一个人的世界黑白分明,没有其他色彩,只有“是”与“非”,那么也是无趣的吧。

关于审美,审的是什么,用什么审。大众好像自有一套标准,那这标准从哪儿来呢?书中解释,这来自有钱人对下层设立的门槛,让人费力去追求,而对他们来说毫不费力。比如唐朝以胖为美,因为当时经济发达,上流阶层富裕的享受生活,而下层人民则仍要辛苦工作,要胖也没那么容易。这个审美的标准不止限于人体美,还有文化艺术的审美。(为了和大众差别化,上流阶层便会发展出一套新的审美标准,让大众够不到。上流阶层可以界定什么是美,大众只能跟随——此为审美的话语权。)但是这审美有一点要注意的是,其中的必要功能不能缺失,比如旧时以裹脚为美,因为社会规定女性要待字闺中,足不出户,“自由行动”不是必要功能,而此行动不自由还能体现女子家中阔绰,有人服侍;但是在欧洲上流社会则非如此,因为跳舞社交是她们必须要有的 成长过程。要想一直处于美的潮流中,就要服从大众审美,甚至有自信去创造一种先锋审美。

好奇心是天生的,无聊是被逼的。

好奇心来自于对世界的未知,想要探索认识世界――基于非功利的求知欲;来自于想要生活的更好更舒适――基于功利的功利欲。好奇心是源动力,这动力引领你不断探索学习,而不觉枯燥无味。这过程是快乐的,有趣的。

为什么越长大越容易无聊?怎么解决呢?

人的大脑中的神经元,在婴儿时期迅速生长,甚至高于成人脑中的神经元。但随着时间过去,大脑中的一些无用的或是很少用到的神经元会被剪切掉,只留下有用的神经元。

(神经元的“择胜汰劣”学术上被称为“突触剪切”(Synaptic pruning)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用者生,无用者死,经常使用的神经元及其连接被保留下来,不常使用的则被消失。神经元自带了“用进废退”的功能。) 人越长大越无聊也有这部分原因。另外,人越长大,越会倾向安稳,渐渐的不想再冒险。“有趣”是一种令人愉悦的意外,而意外意味着“风险”。我可以尝试意外一下,但不保证是“意外得愉快”还是“意外得不愉快”。要从无聊的生活中脱离,就要把你的世界陌生化:形式陌生化、观念陌生化,把熟悉的变成陌生的,发现一些细微的东西。我们需要偶尔把自己陌生化。把自己当作一个客体去看待、去围观,以一个旁观者的视角去观察自己的生活状态,会发现很多很多问题。

有趣是一种技能,也是一种态度。要有心去培养,去感知,构建一个稳固的精神世界。有趣无趣各有定义,自己觉得有趣那就信息满满的坚持,不必被他人言语影响。

书中的精彩,要自己去感知。有趣无趣,有用无用,自有定义。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699911.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来自宇宙的水精灵》读后感500字

    《来自宇宙的水精灵》读后感500字! 朋友们,你们珍惜水吗?我们要节约用水,因为水很宝贵。 我和大家分享的这本书是《来自宇宙的水精灵》。这本书主要讲的就是天一是地球上的第一滴水,也…

    读后感 2023年2月6日
    48
  • 米路的海读后感600字

    心中有束光,眼里有片海 ――读《米路的海》有感 去年,带我去泉州洛江的仙公山景区游玩。看到缆车售票窗口处排起了长龙,我提议“徒步上山”。拗不过我,满是忧虑地答应了。 不爬不知道,一…

    读后感 2022年7月11日
    172
  • 《野生动物大探奇》读后感450字

    《野生大探奇》读后感 《野生动物大探奇》是我从“合肥市第十三届中小学生读一本好书参考书目”中选择的一本书。这本书的作者是韩国的柳太淳,李泰虎绘画,洪仙花翻译的。2009年5月出版。…

    读后感 2022年7月7日
    131
  • 《父与子》读后感300字三年级

    【第1篇】 今年,给我买了很多课外书,其中有一本是德国的埃・奥・卜劳恩画的漫画书――《父与子》。书中简单、温馨的父子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让我对这本书爱不释手。 《父与子》这本漫画书…

    2022年6月20日
    129
  • 《孩子,请把你的手给我》读后感600字

    粗略看了《孩子,请把你的手给我》,作为,我觉得羞愧难当,有一种不安的情绪在蔓延。记得自己非常喜欢鲁迅的一段话: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

    读后感 2022年8月8日
    165
  • 《宫崎市定中国史》读后感_5500字

    《宫崎市定中国史》读后感5500字 读一部中国通史固然不易(因为事件素材太多,稍微了解不足就会有不知所云的困 惑,落得个疲于查找,完全无暇顾及理解作者表达意图的下场),但写一部中国…

    读后感 2022年9月14日
    156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