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习惯是一种非常微小的积极行为,你需要每天强迫自己完成它。微习惯太小,小到不可能失败。正是因为这个特性,它不会给你造成任何负担,而且具有超强的“欺骗性”,它也因此成了极具优势的习惯养成策略。微习惯策略的科学原理表明了人们无法长期坚持大多数主流成长策略的原因,也揭示了人们长期坚持微习惯策略的可能性。人们无法让改变的效果持久时,往往认为原因在于自己,但其实有问题的并不是他们本身,而是他们采用的策略。当你开始用微习惯策略教你的方法按照大脑的规律做事情时,持久改变其实很容易。
「微习惯:简单到不可能失败的自我管理法则」读书笔记2500字 第(1)篇
第一步:订下微计划
第二步:问自己为什么订这个微计划?
第三步:只需把“必须在晚上睡觉前完成”作为每天的截止时间就够了。把我的全部依据都放在“一天一次,随时可做”。
每天晚上睡前都要问自己“今天我完成微习惯了吗”。
把上床睡觉作为一天结束的标志。这样你就能抢在最后一刻完成微习惯,所以成功的概率就会达到最高。
●每天完成一次非具体微习惯行为。
●根据时间进行的微习惯行为可在下午3:00或晚上9:45等时间完成。
●根据行为方式进行的微习惯行为可在吃完午饭以后、开始工作之前、开车时、如厕后等时间完成。
当你在睡觉时心中有成就感,尤其是连续很多天如此时,便会产生想要继续进步的欲望。你听说过成功会导致成功吧?事实的确如此。成功者比沮丧者更努力,是因为他们已经成功了。成功能点燃热情、激发行动。
真正的自律不是找个人命令你做俯卧撑,而是你自己决定完成。
第4步:建立回报机制,以奖励提升成就感
如:去找一个朋友,愉快地聊天吧
第5步:记录与追踪完成情况
大日历(推荐)完成就打
当你想到某件事时,立刻把它写下来,就意味着把它提升到了比其他想法更重要的位置上。一定要手写,才能将其重要性放大。
不管你选择什么策略,我建议你到睡前再检查自己是否成功。
养成睡前检查的好习惯,不容易忘记。
几天后你就会拥有一个行为链。你只需维持住它,随着时间过去,这个行为链会越来越长。在有了几周的体验以后,你看到它就会很高兴。接下来你唯一要做的事就是不破坏它。
不要设定任何含糊的目标。含糊的目标或习惯缺乏明确导向,毫无意义,是很糟糕的想法。
第6步:微量开始,超额完成
在建立习惯的道路上,我们想做三件事:
●强化我们的意志力
●当下就取得进步
●不耗尽意志力
第7步:服从计划安排,摆脱高期待值
我们要把期待值和精力放到坚持目标上,而不要对任务量抱有较高的期待。生活中最强大的武器就是坚持,因为这是让行为转变成习惯的唯一途径,而且当非习惯变成习惯,也就意味着你确实从与大脑对抗变成与其合作了。
第8步:留意习惯养成的标志
代表行为已成为习惯的信号有:
●没有抵触情绪:该行为似乎做起来容易,不做反而更难。
●身份:现在你认同该行为,而且可以信心十足地说“我常看书”或“我是个作家”。
●行动时无须考虑:你不需要做出执行的决定就能开始该行为。你不会想:“好吧,我决定去健身。”你会自然地收拾好东西并出发,这是因为到周二了,或者好像到该运动的时间了。
●你不再担心了:刚开始时,你也许会担心自己漏掉一天或者早早放弃,可当行为变成习惯后,你知道你会一直做这件事,除非出现紧急情况。
●常态化:习惯是非情绪化的。一旦一件事成为习惯,你不会因为“你真的在做这件事”而激动不已。当一个行为变为一种常态,它就是习惯了。
●它很无聊:好的习惯并不会让人兴奋,它们只是对你有好处而已。你会因为它们而对生活更有激情,但别指望行为本身也是如此。
超额完成任务是我爱上这个体系的理由之一。
从小事开始和消除期待值带来的压力是我们取得成功的秘诀,而且效果很好,所以我们要尽可能长久保持。
有些微习惯的火花能迅速燎原,而另一些则需要更长时间,这主要取决于你对这个习惯有多大兴趣,以及你对超越原始目标后继续行动的感知难度。
第7章 微习惯策略的八大规则
1.绝不要自欺欺人
比如每天做1个俯卧撑,却偷偷要求自己完成不止1个俯卧撑。你需要特别注意避免这么做,因为你每对自己提高一点要求,就需要更多意志力才能达到要求,而且就算你应付得了额外的意志力负担,也许还有同时培养多个习惯的目标。我们想要确保成功,而不是听成功和失败发号施令。
如果你在某个时候想超越目标但内心存在抵触,那就在完成微习惯后额外设定一些微目标吧。
请一定不要调高期待值。期待值低一些,你就会渴望多完成一些。
2.满意每一个进步
“要满意,但别满足。”—-李小龙
微习惯策略的核心是一个很简单的大脑错觉,但同时也是一种重视开始的生活哲理,一种认为行动优于动力的生活哲理,一种相信将每一小步积累起来便能让量变转为质变的生活哲理。完成一个微习惯后,你心中的小人仿佛在跳舞——给他加油打气吧,因为他正在举办你的个人成长聚会!庆祝所有的进步吧。
3.经常回报自己,尤其在完成微习惯之后
4.保持头脑清醒
你要力求维持冷静的思维模式并信任你选择的策略。
5.感到强烈抵触时,后退并缩小目标
6.提醒自己这件事很轻松
“不,你知道吗?锻炼并不难,非常容易。我现在就能趴下,做1个俯卧撑,这真的特别特别容易,太容易了。每天我都能做到。而且我会去做。
改变自己的思维
7.绝不要小看微步骤
8.用多余精力超额完成任务,而不是制定更大目标
只有在发现每天只能达到最低目标时,你才应该提高目标。我建议你至少等一个月再尝试这么做。
可以把这些技巧用在任何你想展开行动的地方
「微习惯:简单到不可能失败的自我管理法则」读书笔记2500字 第(2)篇
有时候取胜要靠以柔克刚
太极拳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传统的思维方式“强大才能不败”不一样,它主张“以柔克刚、以退为进、借力发力”。这样的思想不仅符合人体的生理需求,也符合心理需求,因此它让人们可以学会与自己以及周围的环境和谐共处,天人合一,处于不败之地。
培养一个好的习惯对一个成年人来说似乎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管我们年初给自己定了多么美丽的习惯养成计划,不出几天我们就会被坚持不下来的心理挫败感打的落花流水,于是我们的计划还没满月就已经夭折。
美国的斯蒂芬.盖斯也不例外,2012年以前为了养成好的生活习惯他做过无数的计划接着无数次失败,面对一次次失败的计划他很苦恼但依旧不知道如何突围。但是,有一次迈克尔.米哈尔科在他的著作《米哈尔科商业创意全攻略》中提到的“假面具”思维提醒了他,顺着这个思维他想到了一个与平时定大目标不一样的做法“微目标”,慢慢的他靠微目标养成了微习惯,也因此他的人生像开了挂一样。
为了让微习惯帮助更多的人,斯蒂芬盖斯写了《微习惯:简单到不可能失败的自我管理法则》,单看书名就已经跃跃欲试了吧?在《微习惯》中作者用幽默的语言、浅显易懂的事例向我们阐述了微习惯如何巧妙利用大脑、微习惯的特点和优势,以及如何操作等内容。通过这本书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看似弱小实则强大的习惯养成策略。
一. 巧妙利用大脑
引发我们行动的有两大因素:一个是动力,一个是意志力。
大脑兴奋我们就是有动力了,我们很容易去执行大脑发送的指令。但是可以想一下,我们大脑大部分情况下是情绪稳定的,执行着我们习惯性的行为。可以说我们几乎每天都在做大脑发出的重复指令。
微习惯策略就是抓住大脑喜欢重复、不易改变的这一特点,借力发力利用用意志力来培养习惯。
二.微习惯的特点和优势
1.微步骤,在不知不觉中让大脑适应改变。
简单来说,如果有大尺度改变发生大脑习惯排斥,抵触情绪一旦发生接着动力弱化我们的行动就很难坚持,这就是为什么之前我们运用动力培养习惯却一直失败的原因。
尹建莉老师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中说,如果想避免孩子上幼儿园时候有强烈的抵触情绪可以提前每天带孩子去幼儿园周围转转,带她熟悉环境。时间一长她就接受了,上幼儿园的时候孩子就不会再有强烈的哭闹情绪。这个环境上的慢慢适应改变情况也是让大脑慢慢适应的过程。
2. 目标很小,能量巨大
我们将每天要完成目标订的很小,一旦完成我们就会有完成后的满足感,这样更容易让我们坚持下来,这也是习惯养成的必要因素。目标完成后如果我们还有多余力量完全可以超额完成目标。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没有人认为小小的蚂蚁会对任何事物造成危害,可是他们拼的不是力量是时间,经年累月,水滴也可以穿石。所以不怕我们完成的目标小,就怕我们坚持不下来。只要坚持下来,能量是不可估量的。
3.可以同时培养多个微习惯
微习惯策略的特点就是它只消耗微量的意志力就可以完成每天设定的微小目标,所以我们完全可以同时进行多个微习惯的培养。(作者斯蒂芬.盖斯认为2-3个为宜)
这就像我们上学时候的课程安排,学校不会安排一天7节课的时间都上同一门课,如果真那样同学们会直接学吐了。相反,课程表都会穿插安排不同的课程交替进行,既可以丰富学习生活又能丰富我们的大脑,两不耽误。
三. 培养微习惯只需要八个步骤和规则。
八大步骤是:选择自己的微习惯计划、挖掘每个习惯的内在价值、明确依据,纳入日程、建立回报机制,以奖励提升成就感、记录与追踪完成情况、微量开始,超额完成、服从计划,摆脱高期待值、留意习惯养成标志
与八大步一起书中还提到了八大规则:不自欺欺人、满意每一步、经常回报自己,尤其在完成微习惯之后、保持头脑清醒、感到强烈抵触时,后退并缩小目标、提醒自己很轻松、不小看为步骤、用多余的精力超额完成任务,而不是指定更大的目标。
看到这八大步骤和规则,可以说作者斯蒂芬盖斯已经在《微习惯》中为我们做好了万全的准备,也为我们尽可能多的总结了经验避免我们走弯路,但是习惯养成最重要的是行动,否则再完美的计划、再可行的策略在没有任何的行动面前都无能为力的。所以,想好了就开始行动。
有时候就是这样,我们明明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却总是不见成效,我们会懊恼、怀疑自己的能力,其实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像斯蒂芬.盖斯一样换一个角度来考虑问题,或许就会转角遇到爱了。并不是所有的胜利都依靠“强大”,有时候以柔才能克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