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开心智,如何运用心智来和时间做朋友,如何理解时间管理的意义,在时间管理上取得突破,进而用心智开启自己的人生成功之旅,知名博客李笑来与你一一分享。这是一本帮助你走向独立,走向自由的省身之作。
「把时间当作朋友」读书笔记2500字 第(1)篇
我们认识的朋友林林总总,但是有人和时间做朋友吗?时间这位朋友会教会你什么,带你去何方?翻开李笑来的《把时间当作朋友》一书,你就可以找到答案。
一、任何时候努力都不迟,当然越早越好
能够登上金字塔顶端的只有两种动物,一种是雄鹰,一种是蜗牛。以我的天赋和蹉跎的岁月来断定,我肯定不是雄鹰。但是,不能因为不是雄鹰就放弃自己。蜗牛可能需要爬很久很久,也许需要坚持一辈子才能爬到顶端,也许爬到一半滚下来不得不从头爬起,但只要蜗牛爬到顶端,他所到达的高度和看到的世界就和雄鹰是一样的。我这辈子都不会去攀登珠穆朗玛峰,但是我可以凭借自己的坚持和努力去攀登属于自己人生的高峰。以前我常想,人趁年轻要多走出去看世界,这样当自己年老时就不会觉得人生苍白,心存懊悔。现在想来,人趁年轻要拼搏努力,不要害怕失败,多学点东西,多尝试新东西和挑战自己;否则,人生才是真正的苍白无力,等到年老时满怀遗憾地问自己:“我年轻过吗?”
人生就好像是马拉松长跑,最后的胜者是那个最能坚持的人。一切都靠积累,一切都可提前准备,越早醒悟越好。像我现在37岁,再过多5年,可能自己上进的动力和学习的精力就更差了。比起一大把的年轻大学生,我更要抓紧努力,专注目标,逐个实现。退一步说,就算目标最后没有实现,自己离目标也会更近些,成长为更好的自己,整个人的精神状态也会比那些碌碌无为的人更加积极进取。
二、开启心智,管理自己
现在很流行一个概念——时间管理,之前我也听了几个相关讲座。李笑来告诉我们,要管理的不是时间,而是自己。心智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能力:a.获得知识;b.应用知识;c.抽象推理。博瑞博士认为,一个人一生的幸福与他的心智直接相关。开启自己的心智,让自己能够用最可能准确的方式思考、观察、记录、总结、分享、行动,那么自己的时间就会拥有不同的质量,进而整个生活都焕然一新。该书提醒我不要吝啬分享,分享有助于获得友谊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教是最好的学习方法。记住,教别人等于自己学,只有学好的人才可能教会别人。
所有学习上的成功,都只靠两件事:策略和坚持,而坚持本身就应该是最重要的策略。所有的学习和努力,都需要重复,不间断地重复,重复一年以上。我也想试试看,坚持努力一年下来,自己专注的目标能否实现;想学的演讲、写作技能,可以掌握到什么程度。如是下去,每年专注学习一两样,相信自己会大不同。坚持努力,成长为自己想要的样子。
三、重新认识时间相关问题
(一)投入大量时间做好了才会有兴趣。我们常说,一个人是因为对某件事有兴趣,才会不断钻研有所专长。李笑来认为这有点颠倒顺序。往往并不是有兴趣才能做好,而是做好了才有兴趣。做得多了,自然就擅长了;擅长了,就自然做得比别人好;做得比别人好,兴趣就大起来了,而后就更喜欢做,更擅长,良性循环。同样,做得多就需要大量的时间投入。没兴趣,往往只不过是结果而已,却被当作不去做好的理由,最终的惩罚就是大量的时间白白流逝。
(二)认真思考后的放弃不是半途而废。有人说,“失败只有一种,就是半途而废。”这种观念引导下,害怕沉没成本,哪怕明知道不适合也要坚持下去。但是,往往只有开始行动了之后,才可以做出正确的判断。在行动过程中,发现既定的目标确实是不现实的、不可行的,那么,半途而废不仅并不意味着失败,还意味着该决策者是无比理智的。
(三)不停学习可能是低质量的勤奋。信息泛滥的时代,学而不思则罔。除了“试错”、“观察”、“阅读”之外,“思考”,准确地说,“正确地思考”,才是获取真正意义上的知识的主要手段。“很多人正是因为没有目标才不停地‘学习”。 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真正的学习才开始。
还有一些其他观念,如远离成功学、打造人脉不如打造自己、追寻那些无需比较就能获得的幸福……都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看完这本书,我想以后不用再去看时间管理一类书了。更重要的是,它让我重新认识时间,愿意和时间做朋友,积极学习,理性投资,拥抱生活。
「把时间当作朋友」读书笔记2500字 第(2)篇
在受到想法的痛苦折磨时,与其消灭这个想法,不如引进些想法,就像被在黑暗吞噬的夜,只需点亮一片烛光。
1,人是没办法管理时间的,时间也不听从任何人的管理,它只会自顾自一如既往地流逝。“管理时间”只不过是人们的一厢情愿而已。
2,学生“既勤奋又懒惰”的怪异现象来自于他们的“时间压力”感受。“没有时间了”,或者“时间不够了”的感受和恐惧,使得他们超乎寻常地勤奋,哪怕是虚假的“勤奋”,恨不能废寝忘食。而同样的感受,也使得他们终日寻找捷径,美其名曰“提高效率”,而实际上却想着“最好不费吹灰之力”——无论哪一种都注定是不现实的,因为,已经“没有时间了”——这却是冷冰冰的现实。
3,心智力量弱不同所带来的逻辑与观点。
如果在我根本不能确定我的这个选择以及这个学习究竟能给我带来怎样的结果的情况下,我就投入时间、精力和金钱,那我不就是连傻瓜都不如了么?所以,你必须告诉我,你的方法到底是否真的有用?这个学习结果对我将来是否有用?如果答案不是确定的,我才不会采取行动呢。
心智的作用,个人觉得就是做回我们自己,而不是做大脑的奴隶。我们竟然可以用心智,我们的大脑控制我们的大脑。
4,兴趣真的那么重要么?最终没有人喜欢自己做不好的事情。每个人都会不自觉地尽量回避自己的短处:唱歌跑调的人通常不太喜欢与朋友一块儿去 KTV;牌技差的人被朋友叫去补缺的时候往往非常不情愿;我不喜欢做这件事情有没有可能仅仅是因为这件事儿我并没有做好?反过来,自己做得挺好,但就是不喜欢,纯粹因为那事儿对自己确实没有什么兴趣——事实上这种情况少之又少。往往并不是有兴趣才能做好,而是做好了才有兴趣。没兴趣,往往只不过是结果而已,却被当作不去做好的理由,最终的惩罚就是大量的时间白白流逝。
5,学习方法真的至关重要么?
方法固然重要,但是比起“用功”来说,方法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所有学习上的成功,都只靠两件事:策略和坚持,而坚持本身就应该是最重要的策略。
6,精准感知时间,记录时间开支。制作时间预算。仅仅是因为时间规划上的失误——当然这实际上也是人生中可以遇到的最大的失误;而他们却把失败的结果理解为诸如“命运的不公平”之类的托辞,其荒谬和令人惋惜的程度超乎想象。—时间她原本无情,我却可以把她当作朋友,因为她曾经让我明白,后来也总是经常证明,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我付出耐心,她就会陪我甚至帮我等到结果,并从来都将之如实交付与我,从未令我失望。
,写作能力在自学能力中的作用。我们的语文教育忘记了教会学生如何用“简捷、有效、朴素、准确、具体”的文字记录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以便通过共享获得更多的知识和经验——更不用说“生动”了。
8,正确认识老师,首先,不应该过分依赖老师其次,要明白“做得最好”和“教得最好”往往根本不是一回事。泰森的教练打得过泰森么?最后,自己的学习结果衡量老师往往并不正确。
9,关于幸福。生活无法彻底回避比较,但是,事实上无需比较就可以获得的欢乐和幸福也确实太多太多,只不过常常被人们忽略。于是,大量的时间被用来去追求必须通过比较才可以获得的欢乐和幸福,最终获得的只有更多的痛苦。可是时间却不会仅仅因为结果无法承受而倒流,时间的属性决定了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真正拥有从头再来的机会。
10,最节省时间的方法,学习,学习,开启生命可能的方法。要想办法提前预知自己需要怎样的技能,然后确定那是一个自己可以通过练习真正熟练掌握的技能,而后制定长期计划,一点一点地执行该计划。其后,你再看看你身边忙忙碌碌却又碌碌无为的人,就知道他们其实有多可笑了,因为他们一生在追求实际上根本得不到的东西,最后只有这样的出路:要么对人生失望,要么选择某个宗教而后寄希望于来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