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8日,HBO同名电视剧开播,开播不久便入选《时代周刊》2018年度十大剧集,豆瓣当前评分9.4分。埃莱娜·费兰特“那不勒斯四部曲”第一部,讲述了女主人公莉拉和埃莱娜的少女时代。已经功成名就的埃莱娜接到莉拉儿子的电话,说他母亲彻底消失了。埃莱娜想起莉拉对自己命运的预言,于是她写下她们一生的故事莉拉和埃莱娜从小形影不离,彼此信赖,但又都视对方为自己隐秘的镜子,暗暗角力。莉拉聪明,漂亮。埃莱娜既羡慕莉拉的学习天赋和超人的决断力,又一直暗暗模仿莉拉。家人不支持莉拉继续求学,埃莱娜则怀着对朋友的关爱、嫉妒和理解,独自继续学业,却始终无法面对和莉拉竞争的失落。十六岁的莉拉决定嫁给肉食店老板,在婚宴上,她发现了丈夫的背叛。埃莱娜站在成人世界的入口,既为前途担忧,也因对思想前卫的尼诺产生朦胧好感而彷徨。
「我的天才女友(HBO同名热剧原著)」读书笔记2500字 第(1)篇
每个拥有这样一位天才朋友的人,尤其是女孩子,在看过这套书之后大概都会很有共鸣。我们童年中的那个天才伙伴或许没有书中莉拉那么强烈的个性和耀眼的天赋,但是对于尚且年幼的我们来说,她也足以成为一个让人向往的存在了。这个伙伴让幼时的我们又爱又恨,一方面被她种种美好的品质吸引,一方面又生出小小的嫉妒心。就是在这样复杂的感情中,我们情不自禁去模仿,被她慢慢影响着长大。
一口气读完了那不勒斯四部曲的前两部,《我的天才女友》、《新名字的故事》,以及第三部《离开的,留下的》的一部分,也就是主人公莱农和莉拉的儿童、少女和青年时代。我认为这套书最出彩,最引人入胜的部分就是对“我”的心理描写,书中的“我”,也就是莱农的一切细微的,不光彩的小心思就那样跃然纸上。那些小心思,我们可能都有过,只不过它们很少被留意,被面对、被记忆。莱农对莉拉的欣赏、依赖、羡慕和嫉妒,都通过细微的心理描写变得鲜活起来。
莱农和莉拉共同出生、成长在意大利南部城市那不勒斯的一个贫困社区里。莉拉聪明、倔强,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莱农敏感,坚韧,善于从周围人那里获取能量,快速成长。她们是小学里最优秀的两个学生,理所当然成为了好朋友。她们共同梦想着有一天能够出人头地,离开那个贫困、粗鲁、狂躁、令人惶惶不安的那不勒斯社区。她们被彼此吸引,暗中较劲。她们互相鼓励,攀比着不断往前走。
故事是以莱农为第一人称展开叙述的,因此莱农的一切心理活动都直接展现在读者面前,她的优点和缺点都一览无余。而相比之下,莉拉的心理活动就没向读者开放,我们只能透过莱农的视角看到一个光鲜靓丽、个性鲜明,甚至是被神圣化的莉拉。正因如此,很多读者不喜欢莱农那些直接被写到纸上的种种小心思,以及由此体现出的某种自卑和强烈的嫉妒心。
或许是因为总能在莱农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我对莱农充满了理解和同情。小时候曾有这样一位同学,她在我心中便是同莉拉一般的存在。她成绩好、家庭好、又招人喜欢,自己的一切都相形见绌。一方面我被她深深吸引,想要和她成为最好的朋友,另一方面却也暗自希望自己能够比她做得更好,甚至不那么光彩的希望她失去种种光环。我开始模仿她,她的表情、动作、说话方式和其他我认为自己不如她的地方。我花费了很大力气去和自己的本性作对,克制情绪。渐渐的,通过自己的观察和他人的反馈,我感受到自己的变化,似乎变得更像她了。我在慢慢的失去自我,这个过程很痛苦。在模仿她的过程中,是一遍又一遍的自我否定,因为发现自己不够好、不喜欢自己,才会通过模仿别人的方式去填补不足。我忽略甚至谴责自己真实的想法,我嫌弃自己、变得自卑,即便在外人看来,我的成绩越来越好,性格也越发随和,但我始终感到疲惫,孤独和对自己的厌弃。这位朋友对我的影响贯穿了我的学生生涯。在与她的竞争中,我变得自律、自强、坚韧;但对她的模仿让我忘记了自己原本的样子。差不多十年间,我戴着面具生活,将自己真实的情绪和想法隐藏在面具之后,压在潜意识之中。我很少向别人表露出真实和脆弱,因为我害怕面对不够完美的自己,更怕别人看到面具后那个连我自己都不喜欢的人。渐渐的,这张面具似乎已经成为了我的一部分,不可剥离。
这种压抑终于在高中时代高强度的学习压力下濒临爆发。我对自己抱有很高的期望,但内心的自卑、脆弱和恐惧,让我无法凝聚出强大的力量。这种落差屡屡让我情绪崩溃。好在我不是一个随随便便就会放弃自己的人,当我意识到仅仅依靠自己的力量无法自救时,我便去学校的心理咨询室那里寻求帮助,自己也翻阅了一些心理学方面的书籍。高中时的情绪崩溃是一个转折,如同黎明前的黑暗,当一切糟得不能再糟,事情似乎只好向好的方面发展了。当对抗自己的力量耗尽,我只好开始尝试着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我努力去观察和体会自己在面对一件事物时最直接的情绪和反应。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我感受它、接纳它,甚至选择性地和他人分享。我感到一种畅快、轻松和平静,我很少再和真实的自己较劲,我拥有更多情绪力量,很多事情也因此变得得心应手。
现在回想,这位朋友对我的影响有好有坏。十多年的时间里,这些好的和坏的影响都已经成为我难以割舍的部分,是它们构建出了现在的我。而现在的我,乐于面对、接纳当下的自己,同时也对未来的自己充满期待。莉拉是莱农的天才女友,我也庆幸自己的少年时代拥有相似的一位天才女友。
「我的天才女友(HBO同名热剧原著)」读书笔记2500字 第(2)篇
书评拖了很久很久,因为读完百感交集理不出一个头绪(也或许是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往下读)。这本书原本值得五星,但是看了第二部,比这一部还要成熟、矛盾、大量毫不掩饰地剖析自己的内心、故事情节像极了生活本来的样子。
这是一部六岁到十六岁,两个女孩乃至整个那不勒斯的史诗。
“假如一个人想一直做庶民,那他的孩子、孙子,都会命若草芥,不值一提。你不要管赛鲁罗了,为你自己考虑吧。”
这是这本书里第一句震撼到我的话。是老师苦劝莉拉的母亲让她女儿上学无果后,对埃莱娜说的一句话。从此莉拉与埃莱娜的命运走向了不同的分叉口。
我忽然想起了我的母亲。生活在十八线小城的我的母亲,家庭并不富裕,却从小格外重视我的教育。小时候成绩不优秀,她甚至为了让老师多关注我,将我从公立小学转到了价格高昂的私立小学。然后一步步让我走出县城,初中到隔壁省河南上学,高中跨越了大半个中国来到广东,最后大学安定在了西安。虽然其中也不乏我自己的努力去争取资格,但是是她一直为我寻找合适的契机,是她在我局限于自己的舒适圈和朋友圈的时候,鼓励我、甚至强迫我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生活环境。从初中到现在八年了,我每次不得不放下我过去的朋友一个人面对新的世界的时候,我回家的频率从每天变为每星期、每半月、每半年、甚至一年的时候,我往返的路途从一小时、三小时变为二十多小时的时候,我怨过她。可我何曾真正怨过她,是她付出多大努力才给了我一个更广阔的天空。
每个人都是埃莱娜,却都想成为莉拉。
在寒冷的清晨,我黎明即起,在厨房里复习功课,和通常一样,我感觉自己牺牲了清早暖哄哄的被窝和睡眠,不是为了在那所阔人学校的老师面前表现自己,而是为了在鞋匠的女儿面前不丢脸。因为她的缘故,我早餐也吃得匆匆忙忙,一口气喝下牛奶和咖啡就跑上大路,因为我不想错过和她一起走的那段路,哪怕一米。
埃莱娜有多羡慕莉拉,看看这部书有多少个字就知道了。字里行间,埃莱娜都在把自己和莉拉比较,她一方面希望自己的朋友过得好,一方面又害怕她轻而易举地超过自己,把自己丢在后面。在莉拉的对比下,埃莱娜胆怯又谦卑,她努力在自己的老师和同学的赞扬中建立起来的自信自尊,总是被莉拉的天赋一击即溃。她羡慕莉拉对语言的敏感与通透,羡慕莉拉在破败的那不勒斯也能活出惊心动魄的人生,羡慕莉拉对于感情的爱憎分明,羡慕莉拉从来都不害怕地和生活抗争。
我们我觉得自己很像埃莱娜,或许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或多或少地住着一个埃莱娜。我们努力地学习和工作,我们希望听到自己被肯定的话语,我们遇到爱情会紧张会犹豫,我们因为遇到了新事物而欣喜,为自己不能坚持立场而遗憾,我们为朋友的成就而由衷的开心,同时也为自己的平凡而感到忧虑。我们羡慕其他人的果敢和独特,却往往忽视了自己或许也是别人眼中独特的人。
所以莉拉婚礼之前在浴室里对埃莱娜说,你一定要坚持学习,别人都会停下但你不会,因为你是我的天才女友。
我泪目了。因为我们互相都是对方的天才女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