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6世纪,在一个“新世界”里,近乎所有人都住在城市,并说着同一种语言。这些人在出生之前,就被预设成为贵、低、贱几种种姓,于工业化的育婴房里成批生产。在乌托邦集权主义者的统治下,新社会“安定、本分、稳定”,偶有对现状产生怀疑或叛逆心态者,均被视为不安定因素放逐到边远地区。在那里,人人安居乐业、衣食无忧,但家庭,个性,甚至喜怒哀乐却消失殆尽……
「美丽新世界」读书笔记2500字 第(1)篇
为了一世快乐幸福的机会,你准备用什么代价去交换?比如自由?比如头脑?
1.
我是个从小就脑洞很大的孩子,常常思考自己为什么会存在,怀疑自己有某项未被触动的超能力,进而尝试各种姿势组合–期望会让自己飞起来。在某些建筑的拐角,常常梦想一个神仙突然现身(这个来源有可能是阿拉丁之类),声称能满足一个愿望。为了防备这种情况突然出现时候会惊慌失措而错失了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我在心里面演练了无数回–无论神仙出现得怎样突然,都可以瞬间速度大声说出:我要幸福。
时至今日,我已经没有办法完整记起,在小孩子脑海中,抽象的“幸福”概念究竟以怎样一种具体化的面貌出现。但可以肯定的是,一定不是《美丽新世界》里的这一种。
2.
《美丽新世界》写就于1932年,令人惊异的是,一本古董式的小说会在众多被人熟知的著作里不断被提及,它究竟为何有那么大的吸引力?
在这个被虚构的2532年的未来社会中,人类已经被批量孵化并在出生前就被决定了其社会阶级和社会角色。只有最高阶层alpha才由一个完整的卵子孵化并由此享受独特的外貌和人格,而最低等的epsilon则是由同一个卵子进一步分裂后(书中叫做”波坎诺夫斯基化”)的1/72产生的–而这个卵子也可能是复制品。所有依赖同样来源出生的人,享有同样的个性,体征,外貌和爱好。
不仅是先天的部分,人的命运也是被设计好的–为了“制造”一批可以适应热带气候的工人,在他们还是婴儿的时候就加入了这种“条件设置”,而杀死他们个性和爱好的方法则更为残酷和直接–只要在小婴儿亲近小动物和鲜花的时候加以电击,他们就永远会成为动物和坚定的憎恶者了。
最让人毛骨悚然的是,所有被设计的人,他们都很快乐。
“而幸福与德行的诀窍,”主任像说格言一样道,“是爱好你非干不可的事。一切条件设置的目标都是:让人们喜欢他们无法逃避的社会命运。”
你的笑是代表快乐,还是你的本能反应?
3.
快乐等于快感吗?
生物学家可能会给出肯定的答复–已经被充分论证过的是,无穷的金钱和权力带来的满足感,并不能和多巴胺相媲美。我们把快乐想象得基于太多现实的存在,却几乎忘了它是人生化系统反应的本质。
也就是说,谁能够操纵这些物质产生的生化机制,谁就握到了通向终极快乐的钥匙。在《美丽新世界》里,赫胥黎提供的解决方案是“索麻(soma)”。
在这个世界中,任何出现的一点点不适和烦恼,都是可以通过嗑“索麻”解决的。”索麻”不是毒品,它不会让人丧失生产力和影响工作,它只解决它应该解决的部分。即使是生活在最底层的epsilon们,幸福感绝不比任何一个阶层的人差,他们的工作“简单得像小孩的玩意”,每日都有“不用训练头脑和肌肉。七个小时半不算繁重的劳动,然后有定量的索麻、游戏、不受限制的性交和感官电影”,他们还会有什么其它的要求?
世界是最幸福和稳定的世界,科学,文学和艺术被当成颠覆的因素,以最舒服的方式被“安乐死”了。虽然付出了“一点点”自由的代价,但是却不用承担责任,每个人的瓶子都刚刚好能装下自己的欲望,每个人都以最自觉的方式,给自己套上笼头,拴上链子。
可怕吗?如果你生活在这样的世界里,并不会觉得这个世界有什么不对。
单纯的娱乐,是不用带脑子的
4.
并非为了耸人听闻,如果说《美丽新世界》里的预言,已经部分实现了呢?
彼岸君对近些年来娱乐业发展的最大感受是,它的强大真的超乎想象,越来越能够直击你的痛点。娱乐业大佬们不但善于发掘观众的需求,还最善于诱导观众的需求。
你喜欢看《康熙来了》里小s飞扑男明星?那就整一个整集小s都处于飞扑状态的节目。
你喜欢看王宝强马蓉的撕x过程堪比连续剧?那就真当部连续剧每天狂轰乱炸演给你看。
在这个注意力是最稀缺资源的时代,人们却都选择用最无用的信息充塞着自己的时间和大脑,以期达到最短暂的娱乐感受。
尼尔·波兹曼在他的《娱乐至死》一书中这样传达《美丽新世界》的主旨:
“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
「美丽新世界」读书笔记2500字 第(2)篇
之所以看这本书是因为我看了之前的娱乐至死这本书,他里面提及了这个内容。而且关于反乌托邦的三部书,其他两本我都看过了,我就觉得这些东西都是对未来的一些猜测,而且一些东西也得慢慢的变成现实,所以抱着对未来的好奇哦,我就在看着这本书。这里面有很多东西都是寓言性的,所以对未来生活的一个向往。在娱乐至死这本书之中,有些东西都已经成为了现实,就像现在生活之中,抖音一样,感官刺激我们的生活。
这本书讲了大致是这样的内容,人的基因一生下来就被确定,社会等级已固化,即使是最低等人做着最底层的事也无所谓,因为你的思想已经接受了,接触的知识,人都是设定好的,只需要像零件一样工作,你不会觉得你的工作等级有什么问题。这样的世界爱情不会存在,人人相属,亲情是羞耻的,生活中只有快乐,没有忧愁,即使有烦恼只要吃下嗦麻就可以忘记。多好啊,除了不能体会个人的情感,然而你也不用在意,因为一切理所当然。
就和印度的种姓制度一样,人分369等,人,要按照他人为自己设定好所谓的命运而生活。在那里,你根本不会反抗。因为没有痛苦,没有所谓的意识的觉醒,只有无尽的麻醉。我想如果这个正常人生活在那里的话,他一定会过得十分幸福。因为感官早已被麻痹,如果有痛苦的话,服用类似于鸦片的东西一样,就可以麻痹着这种痛苦。
但是我想这种生活真的是我们想要的吗?如果生活之中没有了伤心难过,这样的日子我们能想象吗? 文中的一个高频词就是“嗦麻”,文中是这样子描述的“美妙的嗦麻,半克就足够快乐地度过半天,一克够过一个周末,两克就是一次辉煌的东方之旅,三克足以让你在月亮上度过永恒的黑暗。醒过来时,你已经度过空当,安全抵达彼岸,重新开始脚踏实地、安安稳稳地工作和娱乐。”很显然,嗦麻是一种能够让人精神亢奋,麻醉的自我的药物。但是,快感是不是就等于快乐。药物确实能够帮助我们到达生化机制上的刺激,但那就等于快乐吗?没有思想,没有自我,只有快感和千篇一律的面孔以及空洞的快感,我想这东西真的好熟悉啊。就像我们现实生活中的短视频一样,或者一些刺激感观那些东西,当你难受时候你去打开它们,顷刻间你就会被快乐所围绕。但是当你失去的时候,你会感到很痛苦,而且你会不自觉的陷入其中。
另外,我还很感到很好奇的是,如果小孩子从小被教化成刻意的那个模样,那么这个社会,将会变成什么样子?
小孩子真能离开母亲自己生活吗?我觉得小孩子应该和母亲能够更好的实现自己的价值观,理想的信念的生成。
在哪里一个没有痛苦只有快乐的美丽世界,是一个没有灵魂没有思想的世界,是一个节奏一致,面目相同的世界,是一个不需要文学艺术和创造的世界。如果让每个人都感觉快乐,就要消除个性和自我价值,没有情感,没有精神需求,只剩下感官和肉体,并让二者得到满足,就是美丽新世界了。而关于异类,那个活在精神世界里的人,是不允许存在的,美丽新世界是不允许说“不,书中暗含这一种讽刺,文明人是行尸走肉,而所谓的野蛮人“约翰”才是真正追求自由、思想与独立的人,他不光享受幸福,他还享受苦难与孤独,他不被行尸走肉的幸福表象所迷惑,不断地反省自身,试图挣脱这个没有思想的牢笼。
不幸的是,尽管他选择了逃离,依旧没能成功,终于在现代发达的传媒前曝光了自己,他不胜其烦,以死亡来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离开了这个美丽的世界。我在想,如果我们真的到达的那种程度,我们该怎么办?既然逃都逃不了,那又能怎么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