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故事自有万钧之力.《乖,摸摸头》讲述了12个真实的传奇故事,或许会让你看到那些你永远无法去体会的生活 ,见识那些可能你永远都无法结交的人.《乖,摸摸头》一书记录了大冰十余年的江湖游历,以及他和他朋友们的爱与温暖的传奇故事。这些故事与风花雪月无关,与鸡汤小清新无关,有的是无畏的奋斗和孤身的寻找,有的是疯狂的爱情和极致的浪漫……12个故事,12种善意,如点点星光与烛火,给所有心怀希望的人们以温暖和光芒。 请相信,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人在过着你想要的生活。忽晴忽雨的江湖,祝你有梦为马,随处可栖。
「乖,摸摸头」读书笔记2500字 第(1)篇
《乖,摸摸头》
大冰的书给人很清爽的感觉,里面的故事却大部分叫人感慨万千,每个人都在奋斗,都在努力,都在寻找,都在改变。听别人的故事,过自己的人生。
1.我们年轻的时候碍于面子,很多事都不敢说,最后被耽搁,被延误,等到敢说的时候,已经没有当年的感觉。现在的不敢说来源于恐惧,不知为何。
2.书里有一个故事,一位女孩有一位哥哥,爱护她,宠着她,为了她什么都可以换,直到有一天他得了抑郁症,祸不单行,她父亲那时候也得了癌症晚期,她的世界崩塌了。有一段关于她哥哥的,我觉得写的很好,摘抄出来:“哥哥不说话,眼睛也不看人。从那一天起,再也没正视过她的眼睛。从小,他就被教育要努力、要上进,被告知只有出人头地有名有利才叫有前途,被告知机会均等、天道酬勤……却没人告诉他,压根儿就不存在平等的起跑线。也没人告诉他,不论行伍还是读书,这个世界对于他这种普通人家的子弟而言,晋升的途径有多狭窄,机遇有多稀缺。学校教育教了他很多,却从没教会他面对那些不公平的资源配置时,该如何去调整心态。学校只教他一种办法:好好读书。他接触社会浅,接受的社会教育本就少得可怜,没人教他如何去消解那些巨大的烦恼执着。他们不在乎你是否会心理崩塌,只教育你两点:1.你还不够努力;2.你干吗不认命。随便找个工作认命一次吗?一辈子就这么一次接一次地认命吗?你教我们努力奋斗去成功,为何对成功的定义却是如此之窄?为什么不教教我们如果达不到你们所谓的成功标准的话,接下来该怎么活?只能认命吗?哥哥不服,不解,不想认命。他被逼疯了,却被说成是因为自身心理素质不好。所有人都是公众价值观的帮凶。没有人承认主谋是那套有着标准答案的价值观,以及那些冠冕堂皇的公平。”
我们所接受的教育缺乏心理素质的教育,一天天上着无聊的课昏昏欲睡,等着下课,想着今天去哪边吃?吃什么?我们毕了业,进入社会几个巴掌拍下来,我们高昂的头颅很快就会低下来,一切都是自己一个人默默承受着。来自小地方的我们更是从小就被教育好好读书,这是唯一不用在地里干活的出路,想反抗,可也担心辛劳父母失望的眼神,多少人活在别人的期望里,活在这个社会所谓的成功标准里,这些公众价值观让多少人产生了多少烦恼。我们经常羡慕一些人,会旅游,会出国,有着无拘无束的生活,我有时候很想知道他们如何平衡学习与生活。从书中能体会不同人的生活,有羡慕的,也有讨厌的,而且我也知道有人就过着我所期待的样子。幸好生活不是一成不变的,也许几年后我就过成你的样子,你也过成我的样子了。
3.不管是欠别人,还是欠自己,你曾欠下过多少个“对不起”?时间无情第一,它才不在乎你是否还是一个孩子,你只要稍一耽搁、稍一犹豫,它立马帮你决定故事的结局。它会把你欠下的对不起,变成还不起。又会把很多对不起,变成来不及。
对不起
4.你我都明白,这从来就不是个公平的世界。人们起点不同,路径不同,乃至遭遇不同,命运不同。有人认命,有人顺命,有人抗命,有人玩命,希望和失望交错而生,倏尔一生。是啊,不是所有的忍耐都会苦尽甘来,不是所有的努力都会换来成功。他人随随便便就能获得的,于你而言或许只是个梦。但这不是你放弃努力的理由,不是你还没努力就担心努力没结果从而不奋斗的理由。
5.生死别离,生死我经历的少,好像差点被车撞过一次,差点从三层楼高的地方摔下去一次。别离经历就多了,每次分别,我都不敢回头,我怕我掉眼泪,心里都是无限感伤,一个男孩子,是不能掉眼泪的。另一种别离是目送别人离开,我记不清送过多少人了,就记得有次某人送我,她先走,我目送她离开,她回头看了下,摆了摆手,我知道,不会开始了。
6.男人哦,不论年龄多大、经历过什么,总会保留几分孩子气的,听说这种孩子气只会在他们爱的人面前时隐时现。我的孩子气在那个时候显现了,又如何。世上没有什么命中注定,所谓命中注定,都基于你过去和当下有意无意的选择。
7.生命应该用来体验和发现,到死之前,我们都是需要发育的孩子。因为尝试和选择这四个字,这是年轻的你理所应当的权利。
因为疼痛总比苍白好,总比遗憾好,总比无病呻吟的平淡是真要好得多的多。因为对年轻人而言,没有比认认真真地去“犯错”更酷更有意义的事情了。别怕痛和错,不去经历这一切,你如何能获得那份内心丰盈而强大的力量?
喂,若你还算年轻,若身旁这个世界不是你想要的,你敢不敢沸腾一下血液,可不可以绑紧鞋带重新上路,敢不敢勇敢一点儿面对自己,去寻觅那些能让自己内心强大的力量?
我该何去何从?如何面对自己的内心?我很害怕,很恐惧,很孤独,很难受。
「乖,摸摸头」读书笔记2500字 第(2)篇
在我还不知道什么是综艺节目的时候,就看了大冰主持的《阳光快车道》,只记得这是小洋人妙恋赞助的,搞笑的节目,之后对大冰也没有太多的印象了。最初知道大冰不仅仅是主持人还是歌手,是在16年暑假看《一席演讲:大冰 赶着音乐放牧》,从演讲中还知道他的多重身份,浮游吧、大冰的小屋的掌柜,油画画师,作家。。。
听这场演讲时,对大冰产生一种崇拜的感情,觉得他过的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当主持人和开店、旅游、冒险等多重不误。这本书里面毛毛讲的话也给了我们答案,
旅行是什么?是和工作一样的东西,是和吃饭、睡觉、拉屎一样的东西,是能给你提升幸福指数的东西而已,你非要把它搞得那么极端干吗……我不否认旅行的魅力。 旅行是维他命,每个人都需要,但旅行绝不是包治百病的万能金丹,靠旅行来逃避现实,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现实问题的。 盲目地说走就走,盲目地辞职、退学去旅行,我是坚决反对的。 一门心思地浪迹天涯和一门心思地朝九晚五,又有什么区别呢?真牛B的话,去平衡好工作和旅行的关系,多元的生活方式永远好过狗熊掰棒子。别那么狭隘,不要以为你做不到的,别人也就做不到。
现实生活中,过我们自己想要的生活,都是基于现实物质条件的,说走就走的旅行,不仅仅背起背包踏上列车就完事了。(我写这个干嘛呢,我自己知道就好了。)
就想说说这本书吧,写实记事,有粗话却也不缺乏文采,幽默而又不是无聊的超纪实,让你阅读时或快乐或哀伤感,也不忘感慨每个章节的主人公,感受到真真实实存在着的别人。用大冰的话说,文学与人性相关。
窃以为,所谓文学,终归是与人性相关:发现人性、发掘人性、阐述人性、解释人性、解构人性……乃至升华人性。千人千面,人性复杂且不可论证,以我当下的年纪、阅历、修为次第,实无资格摁着“人性”二字开题,去登坛讲法。
这是我花了两周阅读时间兑换来的书币购买的书,喜欢它的原因,除了一直喜欢看人物传记、故事的缘故,还有它的写作手法,表达方式,以及书中涉及的友情、爱情、亲情,师兄弟情义等等内容,我当这本书,既下里巴人也阳春白雪。
知道吗,有时候你需要亲自去撞南墙,别人的经验与你的人生无关。同理,我笔下的故事,与你脚下的人生也无关。不要怕,大胆迈出第一步就好,没必要按着别人的脚印走,也没必要跑给别人看,走给自己看就好。那为什么还要走呢? 因为生命应该用来体验和发现,到死之前,我们都是需要发育的孩子。因为尝试和选择这四个字,这是年轻的你理所应当的权利。 因为疼痛总比苍白好,总比遗憾好,总比无病呻吟的平淡是真要好得多的多。 因为对年轻人而言,没有比认认真真地去“犯错”更酷更有意义的事情了。 别怕痛和错,不去经历这一切,你如何能获得那份内心丰盈而强大的力量? 喂,若你还算年轻,若身旁这个世界不是你想要的,你敢不敢沸腾一下血液,可不可以绑紧鞋带重新上路,敢不敢勇敢一点儿面对自己,去寻觅那些能让自己内心强大的力量? 这个问题留给你自己吧。 愿你知行合一。
一开始没打算向人赠送,给人推荐,个人感觉阅读,是比较私人的事情,没有那么多感同身受,我喜欢的书,不一定别人也认可它写得好,而我非常喜欢时,又不能解释清楚,为什么它好,为什么推荐它。我感谢给我推荐书的朋友,我相信你是真的喜欢,也认真品悟了,书也确实有它的优点;也请相信,推荐给我的书,我有好好看,纵使我感悟没有你深刻,言语表达不清析,可每本认真看过的书,都会以其他形式给人自身带来一种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