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时代」读书笔记2500字(2)篇

邓小平时代

作者:傅高义

美国哈佛大学傅高义教授倾十年心力完成的权威巨著《邓小平时代》,是对邓小平跌宕起伏的一生以及中国惊险崎岖的改革开放之路的全景式描述。作者对邓小平个人性格及执政风格进行了深层分析,并对中国改革开放史进行了完整而独到的阐释。书中涵盖丰富的中外档案资料和研究成果,以及为数众多的作者独家访谈。对中美建交、华国 锋历史评估、改革开放的幕后曲折、邓小平和诸多当时关键人物之关系、香港问题、邓小平南巡等重大议题均有详述及剖析。本书既具学院研究的严谨专精,又对中国现实政治与事理人情有透彻把握,被誉为邓小平研究“纪念碑式”的著作。

「邓小平时代」读书笔记2500字 第(1)篇

这是迄今为止,我认为在微信读书上评分最高的一本书,虽然书的价格是52元,也是物有所值。这本书让我详细的了解了邓小平时代中国社会在经济、政治、科技、军事、文化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已经以小平同志为核心的领导班子为之所做的努力,特别重要的是在一穷二白的国情下,中美、中日、中苏等国际关系的正常化。在当时的中国,能够带领中国人民走向富裕,、国家走向强大,小平同志真是独一无二的中共领导人选,他真是值得我们永远敬佩和爱戴的一位伟人,用什么样的赞美之词来歌颂他的功绩都不过分。真是他喜欢他做人做事的风格了[强][强][强]

邓小平于1992年退出政治舞台时,完成了一项过去150年里中国所有领导人都没有完成的使命:他和同事们找到了一条富民强国的道路。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邓小平也引领了中国的根本转型,不论在它与世界的关系方面,还是它本身的治理结构和社会。在邓小平领导下出现的这种结构性转变,确实可以称为自两千多年前汉帝国形成以来,中国最根本的变化。

邓小平时代发生的转型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塑造的:高度发达的中国传统;中国社会的规模和多样性;当时世界格局的性质;共享技术和管理方式的全球体系的开放性;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无数具有创造力和勤奋工作的人们的贡献等等。但这种转型发生在一个过渡时期,当时这位最高领导人被赋予相当大的自由去引导政治过程,并拥有最终决定权,所以这一转型也是由邓小平这位领导者个人塑造的。当然,这一巨变的思想基础来自很多人,而且没有人完全预见到了事情将如何展开。我认为,邓小平也不是手持伟大蓝图、主宰着变革的设计师;事实上,这个变革的时代并没有清晰、完整、现成的设计。

不如说,邓小平是为转型过程提供全面领导的总经理。他把各种想法进行梳理和总结,用他的团队和群众所能接受的步调和方式展示给他们。他在最高层提供稳定的领导,使人们能够在经历巨变时保持信心。他的工作是选拔和指导一个团队,让他们齐心协力开创并落实各项改革。他是解决难题的人,努力找出有利于国内外相关各方的解决方案。他帮助培育起强有力的统治结构,使之得以在中国人努力适应迅速变化的新环境时保持控制。他在确定问题的轻重缓急、制定实现最重要目标的战略过程中发挥着领导作用。他向民众解释政策,以直白的方式讲明他们面对的整体形势和需要采取的具体措施。如果出现争议,他是做出最终决定的人,并尽量将可能导致国家分裂的分歧最小化。他支持对人们进行激励,也支持给人们提供建立在切实可行的基础上的希望,以免让人们以后失望。他赞成给各种专家——科学家、经济学家、管理者和知识分子——足够的自由,使他们能做好自己的工作,但是当他担心脆弱的社会秩序可能受到破坏时,也会限制他们的自由。在改善同其他大国的交往、与它们的领导人建立切实可行的关系时,邓小平扮演着核心角色。邓小平的全部工作都受一种深刻信念的指导,即采用世界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与最有效的管理方式,将给中国带来最大的进步;而这一嫁接外国科技与管理的过程对中国既有体制所带来的震荡不仅是可控的,而且为了全体国民的福祉也是值得大力推行的。

无论中外,在邓小平谢幕之后长大的人,都很难体会邓小平踏上这个旅程时面对的是多么严重的问题:一个把全然不同的新思维拒之门外的国家;“文革”中受迫害者和迫害者之间的深刻裂痕;军队干部对裁军和减少军费的抵制;民众对帝国主义和外国资本家的敌视;城乡社会保守的结构;城市居民对接受两亿农民工的抗拒;以及因一些人依然穷困而另一些人先富起来所引发的纷争。

但是,当邓小平全面接手中国转型的工作时,也有一些极为有利的条件:他接过了由毛泽东统一起来的能够有效运转的全国性的政党和政府;他有很多经验丰富、像他一样赞同深刻变革的老干部共事;他上台时有一个开放的世界贸易体系,其他国家愿意与中国分享资本、技术和管理,并欢迎中国加入国际体系。

邓小平还有一些令人难忘的个人品质,使他得以引领中国的转型。很难说除他之外还有哪个人能如此成功地把一系列特质组合在一起:权威、丰富的经验、战略意识、自信心、人脉关系和领导中国转型所需的政治判断力。

「邓小平时代」读书笔记2500字 第(2)篇

断断续续这么久,终于把这本书看完了。

看完感触很多,以邓小平、陈云、叶帅为首的那一代领导人,将一个人口众多、遭受了巨量苦难的国家,一个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烂摊子,剥离了贫穷和落后,这在如今看来,无疑是一个奇迹。我也第一次真切地体会到,原来如今国内存在的种种问题,其实都是历史遗留问题,是从那个年代挣扎走出而留下的创伤。因此,也完全不必心存什么抱怨,历史总要慢慢地走的,问题也不不能一蹴而就地解决,不妨心平气和,且待未来。

在我看来,邓小平定是那个时代中华民族,乃至世界民族之林中站在绝巅的寥寥几人之一。传奇的人生经历带来了常人难以获得的非凡特性:长期接近权力中心的人生历程造就了源自内在,十分坚定的自信;在人生的潮起潮落中,获得了独自思考,仅在脑中就能梳理全局的能力;(我猜测)其敢于试验,不争论,大胆去闯的勇气和行事风格也是经历过大挫折后获得的天赋(勇气是我十分向往的天赋,绝大多时候都不能对一件事有十足的把握,唯有勇气能在困境中拨云见月);善于抓大放小,不在意表象只关注实质;对环境,尤其是政治气氛有敏锐的感知和巧妙的运用;最后,还有令人热血的真诚、直接和强硬。难怪巴铁学者在中巴经济走廊会议上说给他们一个邓小平,他们不会比中国差(恕我直言,邓爷爷也救不了这样的民族…),足见其伟大。改革开放自不用说,其果实仍恩泽当代,且带领一个刚从文化大革命中走出来的国家解放思想、打开国门,实在是难以想象有多么艰难,绝对是丰功伟绩呀;而一国两制,香港回归,维护主权的同时助理内地经济;另外在当时仅少数社会主义国家与中国有所往来的情况下,发展中美关系、中日关系,缓和与东南亚关系,惩戒不老实的越南并制衡苏联,给国内发展争取了宝贵的时间,不用多说,也是伟业;其开创的领导人退休制度也保证了党内活力;最后,即是有争议的计划生育政策和64事件了。

对于64事件的做法,我是站在赞成一边的。而且我对当时那些躁动、盲目、凑热闹的游行学生实在感到相当愤怒。无纲领、无路线、无解决方案,连自己想要什么都不知道,居然还要游行乃至绝食。对于贪腐现象不满,自己没有解决方法的情况下就肆意要挟政府,为了游行而游行,为了示威而示威,这和一不满意就撒泼打滚的小孩有什么区别?浪费了当时多好的国际环境,让整个国家多走了多少年弯路,甚至现在还在被那次事件的余波影响。在那个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年轻精英们,在同龄人中出类拔萃后未免有些自大了,听了几句民主自由,看到了西方的富强就满目崇尚资本主义,毫无考证,毫无分析,忽略了国家发展的阶段,宣泄不满,最终酿成悲剧。我相信,如果当时不采用暴力镇压,如今中国一定比现在混乱。

刚才说到民主与自由,这两者是美国立国的信仰。但所谓信仰,并不见得是真理。我反而认为,无论民主还是自由,都只是社会发展中间阶段的产物,一定不是终点。首先说民主,允许多大程度并且什么形式的民主应该是值得深究的问题,我相信,最广泛的民主治国不如精英治国,人们应该仅能获得对自己熟知和了解部分的民主权,拥有基层的民主,而对自己不了解的国家大事断不是一无所知的普通民众应该去左右的。我认为,认为人人贡献自己的观点后,观点的集合就是最正确的这一看法,就和有效市场理论一样,仅仅是一种假说,可能仅仅只是一种看似正确的局部最优而已,人类是非常感性的动物,容易被煽动,特别是无知民众,更易被煽动,任其控制国家,实属不智。再说自由,我相信有限制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甚至可以说,自由也只是相对公平的一种妥协,因为过多的自由必然侵犯其他自由,所以自由的关键,在我看来,正如民主,也在于应该有多大的自由,自由的形式应是如何,应是仔细考证,而不是坚定去信仰。

顺带想说一下关于政体的想法,无论是民主集中制、还是三权分立,或是议会制度,应带来高效的决策,权利的限制,和平的环境,自我更新和广泛的公平(我认为人民情绪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三权分立常常被人诟病低效,而相对集中的制度又容易造成权利泛滥。因此,也许更重要的是制度自我监督和革新的能力,每个制度在开始都是不完美的,必须有革新的动力(自我监督)和方式(革新能力)才能向好发展。

至此满足地写完了读这本长长的书得到的长长的感受。

想来本文必有许多漏洞与错误。

但只愿未来自己再看到本文的时候,能赞赏今日的初衷与态度。

(欢迎指教)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00368.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林海雪原》读后感600字

    “你要学学那些战士们,他们用热血谱写了一首首壮丽的战歌!” 的声音又响起了,她已经背好包准备出去了。 “快点,去买一本红色经典书,不买你不会知道战士们的辛苦。” 偶然,我读到了一本…

    读后感 2022年8月1日
    83
  • 圣经故事读后感800字

    《圣经》被描述为“最伟大的书”。这是因为它对历代人们的无尽的价值与影响,历史上没有一本书像《圣经》一样对人文有如此影响力。《圣经》已被译成2018种语言,《…

    读后感 2022年7月3日
    266
  • 读《遇见四叶草女孩》有感

    这是一篇读后感200字作文,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 这本书是儿童文学作家郁雨君写的,书中写了主人公默默超级健忘,居然穿着睡衣上学,老师批评了他,他就给他的&ldquo…

    读后感 2022年10月21日
    76
  • 《银河帝国(1-12册)》读后感_2300字

    《银河帝国(1-12册)》读后感2300字 西莫夫的《基地》三部曲和《机器人》系列小说,向我们描述了未来的无限可能以及若干年后人类社会的构成解析,生动而具体,似乎一觉醒来一切都已面…

    读后感 2022年9月9日
    63
  • 《街上的马》读后感800字

    读《街上的马》有感心 《街上的马》是著名作家刘海栖写的,每次读完刘海栖先生写的这长篇儿童小说,最后一段话,感觉余味未尽,情不自禁的往后翻。生活仍在继续,故事却如丘而止。 这段故事发…

    读后感 2022年7月8日
    282
  • 百炼成钢――《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而不忘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

    读后感 2022年8月7日
    66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