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将近100年前,胡适的同窗问过他一个问题:“小山,你是学哲学的人。像我这样养老婆、喂小孩,就算做了一世的人吗?……”这是我们几乎所有人都曾经思考过的问题,人,为什么活着?怎么活着,才算是有意义的?《人生有何意义》是胡适精选文集,汇集了胡适先生浩如烟海的著作中最富有闪光点、与人生有何意义主题相关的文章,集结成册,一共分为“人生有何意义”“为什么读书”“青年人的苦闷”“不老不朽”四章。胡适深受赫胥黎与约翰·杜威的影响,自称赫胥黎教他怎么怀疑,杜威先生教他怎样思想。他学识渊博,学贯中西,对中国整个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那么他是怎么看待人生的呢……
「人生有何意义」读书笔记2500字 第(1)篇
对于胡适之名一点都不陌生,却已不记得课本中选过他的哪篇文章。
开始打开本书是被标题吸引了,浏览完目录之后决定开始阅读。本书是由胡适先生发表的文章及公开演讲整理编辑而成,主要涉及个人、教育、社会、传统与信仰等。
生命本没有意义,你要能给它什么意义,它就有什么意义。与其终日冥想人生有何意义,不如试用此生做点有意义的事……
汉语词典对意义的释义如下:
[sense;meaning]∶语言文字或其他信号所表示的内容
[significance;importance]∶价值;作用
[content]∶内容
[good reputation or name]∶美名,声誉
我们通常所说人生或生命的意义,应该是价值或作用。或许如适之先生所言,生命没有意义。那么做点有意义的事,然而应该给什么样的事赋予什么样的意义呢?
应该是今年上半年某一刻决定今年至少跑一次全马,于是上周六晚上尝试并完成了第一次全马。跑到三十多公里的时候,思考了好久“为什么要跑全马?对我有什么意义呢?”最浮于表面的答案是完成之后可以发朋友圈炫耀一下,挑战自己?完成一件多数人都做不到的事?可这些又有什么意义呢?最后三公里又一次体验到了迈不动腿的感觉,依然没有想明白自己为什么要跑全马,这个时候的坚持主要是之前已经付出了跑过三十多公里的努力成本。
依然没有找到想要跑步的确切意义,但是研究表明适量运动会对大脑产生积极影响。想要跑接着跑就是了,况且对身心脑都有积极影响。
消极的我们不要害人,要懂得自己行为。积极的要使这社会增加一点好处,总要叫人家得我一点好处。
不错的做人原则,值得收藏。
今天格一物,明天格一物,习而久之,自然贯通。明知道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格物致知,需要主动思考,也不用对什么都格,对于让我们怦然心动的事物肯定是非常值得格的。学习使人产生快感,知其然有知其然的快乐,更进一步知其所以然也有其快乐。
“科学的人生观”有两个意思:第一拿科学做人生观的基础,第二拿科学的态度、精神、方法,做我们生活的态度、生活的方法。一块痰中,有微生物,这菌能散布到空间,使空气都恶化了;人的言语,也是一样。
很形象的比喻。
世间最可厌恶的事莫如一张生气的脸;世间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气的脸摆给旁人看。这比打骂还难受。
确实如此啊,就算生气的人生气的原因和我们无关,但是看着他那张脸也会让我们不爽呢。
为什么要读书?有三点可以讲:第一,因为书是过去已经知道的智识学问和经验的一种记录,我们读书便是要接受这人类的遗产;第二,为要读书而读书,读了书便可以多读书;第三,读书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困难、应付环境,并可获得思想材料的来源。这种一直有一些激起好奇心和兴趣疑难问题来刺激你们的小妙计有许多功用。这个妙计可使你们一生中对研究学问的兴趣永存不灭,可开展你们新嗜好的兴趣,把你们日常生活提高到超过惯性和苦闷的水准之上。社会是种种势力造成的,改造社会需要改造社会的种种势力。这种改造一定是零碎的改造——一点一滴地改造,一尺一步地改造。因为要做一点一滴的改造,故有志做改造事业的人必须要时时刻刻存研究的态度,做切实的调查,下精细的考虑,提出大胆的假设,寻出实验的证明。这种生活是要奋斗的。那避世的独善主义是与人无忤、与世无争的,故不必奋斗。这种“淑世”的新生活,到处翻出不中听的事实,到处提出不中听的问题,自然是很讨人厌的,是一定要招起反对的。反对就是兴趣的表示,就是注意的表示。我们对于反对的旧势力,应该做正当的奋斗,不可退缩。我们的方针是:奋斗的结果,要使社会的旧势力不能不让我们;切不可先就偃旗息鼓退出现社会去,把这个社会双手让给旧势力。换句话说,应该使旧社会变成新社会,使旧村变为新村,使旧生活变为新生活。我们少年人读了这一段,应该问自己道:“我们到了六七十岁时,还能保存那创造的精神,做那时代的新人物吗?”这个问题还不是根本问题。我们应该进一步,问自己道:“我们该用什么法子方才可使我们的精神到老还是进取创造的呢?我们应该怎么预备做一个白头的新人物呢?”今日的新青年!请看看二十年前的革命家! — 1919.4.15 《新青年》
「人生有何意义」读书笔记2500字 第(2)篇
我不再做差不多先生
最近在微信读书上读了胡适先生的《人生有何意义》这本书,好像不是一个正规出版物,而是某种意义上的胡适文选。不过不碍,读完之后收获良多。如果非要给这本书打个分数的话,我斗胆打五分,着力推荐。全书虽主要写于上世纪20年代左右,但均是白话文,且文章流畅深刻,很有启发性。推荐给大家品读!
其中有一篇《差不多先生传》,说的是中国最有名的人。提起此人,大江南北,无所不知,就是差不多先生。他常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差不多的吃过着生活,工作也做个差不多,差不多有几个朋友,有个差不多的家庭,过着差不多的一生。最后差不多要死的时候,一口气断断续续地说:“活人和死人也差不多……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何必太认真……”说完这句格言才断了气。他死后,大家都称赞差不多先生样样事情都看得破,想得通;一生不肯认真,不肯算账,不肯计较,真是一位有德行的人。于是,给他起个法号:圆通大师。
想想自己,很多时候或者很多方面,就想着差不多,就糊弄过去了,确实是个差不多先生。人生一生有限,时间有限,差不多糊弄过去就少了一份时间。差不多差不多,时间就用光了。生命本身是没有意义的,是个生物学事实。但是人生的意义全是自己用双手和大脑创造出来的:高尚、卑微、清贵、污浊、有用、无用……全靠自己的所作所为。与其终日过着差不多的日子,冥想人生有何意义,不如试着用此生做点有意义的事。以后,我不再作差不多先生。
我常常对着自己的钱精打细算,多了几毛,少了几块;很多时候,却不对同样宝贵的时间精打细算。差不多休息一下,差不多放松一下,差不多时间就溜走了。时间乃是造成生命的东西,在管理用好自己钱的同时,也要管理利用好自己的时间。用时间去做切实的工作,奋力地去做。工作是把苦闷变成快乐的炼丹仙人。追求做成事情,树立吴稚辉先生所说的“拜金主义”信条:第一,要自己能挣饭吃;第二,不可抢别人的饭吃;第三,要能想出法子来,开出生路来,叫别人有挣饭吃的机会。
少喊些口号,打造自己成一个有用的人。什么“打倒日本”之类的口号,不是你喊的越响就能咒骂死的。爱国的事业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真正的爱国在于把自己打造成一个有用的人才。提升自己的办法,我也不是什么大智慧之人,就是走笨路,就是日积月累地去做刻苦的工夫。直觉不过是熟能生巧的结果,所以直觉是积累最后的境界,而不是豁然贯通的。
而什么是有用的人?立德立功立言。立德就是最伟大的人格,像耶稣、孔子等;立功就是做出事情,对社会有贡献;立言就是文学和思想,最伟大的文学和思想都是不朽的。
当然,各人有各人的活法。但是,胡适先生提出了四点:第一点是怀疑,人生问题有很多,有了怀疑的态度,就不会上当;第二点,要实事求是,空谈误自己误国,实干兴自己兴邦;第三点,怀疑之后,拿出证据,就能相信;第四点,朝夕地追求真理,不一定要成功。因为真理无穷,宇宙无穷;我们去寻求,是尽一点责任,希望在总分上加上万万分之一。胜固然可喜,败也不足为忧。庄子虽有“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逐无涯,殆已”的话,但是我们还要向上做去,得一分就是一分、一寸就是一寸。有了这种精神,做人就不会失望。人生的意义,全靠你自己的工作;你要它圆就圆、方就方,是有意义;因为真理无穷,趣味无穷,进步快活也无穷尽。
创新和模仿。这个时代,人人都在喊创新,似乎创新就跟孙悟空一样,从石头里崩出来的。凡富于创造性的人必敏于模仿,凡不善模仿的人绝不能创造。创造是一个误人的名词,其实是模仿到十足时的一点点新花样。换句话说,就是学习以前的套路方法,来研究现在的问题。研究过程中,加一些新的花样进去。有说法说这是“新瓶装旧酒”,但是社会在进步,需求也在进步。可能新瓶的旧酒更适合现在的需求,那就是创新。
多读书。不光是专业书籍论文,也包括文学思想著作。第一,书是过去智识学问和经验的一种记录,读书便是要接受这人类的遗产;第二,读书就可以读更多的书;第三,读书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困难、应对环境, 并可获得思想材料的来源。也就是上一段所说的模仿的素材。
最后,需要给自己一点信心。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先明白了“任重而道远”的艰难,自然会不轻易灰心失望了。凡是轻易灰心失望的人,都只是不曾认清他挑的是一个百斤的重担,走的是一条万里的长路。今天挑不动,努力磨炼了总有挑得起的一天。今天走不完,走得一里前途就缩短了一里。“播了种一定会有收获,用了力决不至于白费”,这是我们最可靠的信心。
我不再做差不多先生,我要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