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个寡妇》是著名女作家严歌苓的重要代表作,也是她的转型作。作品讲述了中原地区一个叫王葡萄的寡妇在土改时期藏匿其地主公爹的传奇故事,时间跨越二十世纪四十至八十年代。宏大的历史叙事与个人的传奇经历相结合,深远的济世情怀与浓郁的生活气息相结合。王葡萄是严歌苓笔下最光彩照人的女性角色之一,强大而嚣张、坚忍而娇媚,其浑然不分的仁爱与包容一切的宽厚使其超越了人世间一切利害之争。小说的情节从葡萄以童养媳身份掩护公爹尽孝与作为寡妇以强烈情欲与不同男人偷欢之间的落差展开,写出了人性的灿烂,体现了民间大地的真正的能量和本原。
「第九个寡妇」读书笔记2500字 第(1)篇
一口气把严歌苓《第九个寡妇》看完,眼睛是真的受不了,但故事情节吸引人啊,就是能让你一口气想看完、想知道结果怎么样。
其实,没有看完,我也大致猜到了结局将会怎样?但是我还是想知道,那个有着7岁孩子眼光的王葡萄,在经历各种岁月的摧残中,是怎样以她天不怕地不怕的心智,好好地活着,以及岁月还会给她以怎样的风霜?
看的时候,庆幸自己是文科生,其中许多发生在史屯的事情,不用作者明讲,自己也可以推测出是什么历史事件,以及对应自己当初学的是否正确,吸收的是否完全…哈哈哈……
开门见山地讲,这次深刻的体会就俩个。
一:就是主人公葡萄的“活着”精神。她从小被当做童养媳在孙家长大,无论是婆婆、丈夫铁脑的死;还是后来公公(她后来当做了爹)九死一生,以及发生在她身上、所有中国人民身上的事件…都没有打垮她,她不但自己好好地活着,还在所有人的眼皮底下,把“死囚”公公好好地照顾,藏了20多年…
当然,她为此也就不得不放弃许多:她本可以和二哥以及自己的孩子好好的生活在一起,但她内心深处知道,这个要求上级处死自己父亲的人,伤了公公心的同时,也伤了她,她不能和他在一起,尽管在那个处处给人穿小鞋乱扣帽子的年代,他迫不得已,那也不行。都讲王葡萄傻,其实她一点都不傻,只是在所有人都讲“坏”的公公孙怀清的影响下,她仍有赤子之心,不畏世事,在独善其身的同时,力所能及地兼济他人…
她对恋爱观也有一套自己的分析:寂寞久了,有些人只是也只能是肉体上的伴侣;而有些人即使俩人不说破,但就是精神上的,无论是对方的一个眼神还是一个小动作,都能彼此心照不宣了然于心…而只有这样的人,才是不光身体给他,眼底心底望不穿猜不透的秘密,也愿意主动告诉他…与其一起保守。她这样的恋爱观,比时下许多女孩正确多了。许多人就是,打炮、喜欢傻傻分不清,男人嘛,在外累了一天,看见女人只想先发泄再讲其他的,而你也不过是寂寞而已,俩人一拍即合而已,完事各自该干嘛干嘛,干嘛老是揪着人不放,这样人男方怕,你自己也掉价。所以,奉劝各位,打炮之前,先确认自己能不能收得住心,即使收不住自己的,那能不能把握住对方的,不然一定得慎重啊,别丢了身体,又失了人格……
二:就是看见有评论讲:看不懂里面的故事情节,看着看着就不想看了,买的书很多,读完的却少之又少…结果评论的时候,又讲人作者水平不高,写的不好…… 呵呵,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曹雪芹的《红楼梦》…这些被评为世界难读的名著,你还敢讲作者水平不高吗?你自己水平不高,还迁怒人作者。人写书,首先是为了陶冶自己的情操,记录自己的生活,哪管得着你,你读不懂,没有脑子,有嘴啊,可以问啊…
还有就是,如果你想看书,建议一下,别问别人:“咦,这书,你看过,怎么样啊?那书你读过,怎么样?好看吗?有趣吗?……”被问的一方,你也别认真,还真一一给他讲,其实吧,多数时候,讲了也没有用,他看的概率很少的。我拿两个自己亲身经历的例子说明一下哈,高中毕业那会儿,我除了忙着给人写 同学录,还得想想自己长那么大,读过了哪些书,看过了哪些电影?因为好些朋友额外让我,给她列一下表,去了大学,有时间,好好泡图书馆,读读书,看看电影。行啊,想着自己好歹读了几本书,看了几部电影,那就推荐。结果我冥思苦想“这本书,适合她吗?有什么内涵?那部电影经典吗?反正我觉得超级不错,推荐一下吧?”结果你认认真真当回事的列完了,人也就当时非常感动,讲着一定要看完,一定也像你这样什么都知道… 之类的话,之后怎样?呵呵……不过是束之脑后了。
还有一个例子,朋友要聚餐,问我哪家店不错、好吃?那行啊,就当时当地,以及朋友的条件,给她推荐了一家,当然了,那也确实是自己喜欢的一家,结果那朋友还没有吃完,还在人店里餐桌上,责问我:推荐的不怎么样啊,哪里好吃了?亏你天天讲这里好吃…对此,我先黑个脸。首先、是你主动咨询我的;其次、我推荐的那家店确确实实被好多人喜欢,我带自己的朋友都是去那的;最后、你点的那菜,姐之前多次去,都没有点过,怎么会知道口感如何?还有、“一分价钱一分货”难道不懂?花什么价位的钱,吃什么样的菜品,没有b数?反过来,人却讲,你骗她,当然了,彼此也都可以理解为当做玩笑话。可我却明白了,以后她再问我,我打死,也得知道“三缄其口”是怎么实践的。所以,以后给人推荐什么,不管是书、电影,还是什么好店好地方,一定得先仔细想想:自己和他是否类型一样?推荐的话,对方是否也能和你一样真的有所收获?如若不然,还是别了吧,别你好心做事,人不接受,浪费感情。
哈哈哈……
寻思了俩天,就这些大言不惭的东西了。不过,无所谓啦,反正⭕当做 假期不让脑子生锈的消遣罢了。
「第九个寡妇」读书笔记2500字 第(2)篇
《第九个寡妇》取材于河南省的真实故事,记述了寡妇王葡萄如何在土改时期藏匿其地主公爹的传奇故事。故事开始于解放前,结束于计划生育之初,跨度四十余年。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象鲜活,笔墨简练老道,刻画出中国农村社会近半个世纪的嘻笑怒骂和酸甜苦辣。
书中以诙谐口气记下了战乱、人祸(各种运动)、天灾(旱、涝、蝗灾)情形下,民众的愚昧和无知,人性的扭曲和变形,命运无奈和悲凉。女主勇于面对公公被枪决又侥幸存活,儿子生下又无力扶养的现状,动用极大的勇气和智慧,既要去抵挡寡妇门前的是是非非,猜疑、窥探、骚扰和挑衅,还要与情人们周旋,将充满原始意味的男女之情尽情演绎。
小说的情节始终没有脱离食色二性。一方面,围绕“生存”展开:为了跟隐匿的公公一起活下去,她只认干活,手脚从没有闲的时候。她专心喂猪,后来居然成了全省都要来取经的劳动模范;她撒泼打混,只为了能在大炼钢铁的年代保住锅,因为锅在她和二大才能活;她始终不闲着,捕鱼、打柴、烧煤、刷漆,为的只是好好活着;为了活着,她甚至把她与少勇的儿子送给侏儒抚养。另一方面,围绕“情欲”展开:小说女主人“就是一颗葡萄,一碰尽是甜水儿”,该凸的地方凸,该凹的地方凹,举手投足充满原始野性魅力。她风韵恰到好处,性格敢爱敢恨,丝毫不受道德约束,以致不同时期、不同身份的男人们跟她好过以后,始终放不下她。
在汹涌的历史浪潮之下,在风起云涌的政治斗争中,书中处处事事充满了严酷现实和黑色幽默,但依旧流露出了人性的灿烂和温存。读完以后,王葡萄血肉丰满的女性风姿、坚强善良的母性形象跃然纸上。在王葡萄的身上,既有作为儿媳爱护公爹的孝,又有作为女性需要男人的爱,两者相统一为“真”,都是出于生命本原的需要,人类的爱的本能、正义的本能和伟大母性的自我牺牲的本能高度结合在一起,在貌似强大的各种浪潮下,最终演化为全村人的统一掩护,成就了二大和少勇父子间无言的冰释前嫌,充分体现了蕴含于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中的真正能量。
最后的部分也不知道算是民间传说,还算是神话故事?有人将其解读为:“严歌苓全力将王葡萄塑造成人间的地母娘娘、剪迷魂阵窗花的祖奶奶,试图整合自己的理想主义和生命哲学,使女主成为经典的深具雌性、母性特质的女性形象。”说实话,我看不太懂,既读不懂作者的意图,更听不懂评论者的说法。按我的理解,作者就是想把结尾“平”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