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无的十字架」读书笔记2500字(2)篇

虚无的十字架

作者:东野圭吾

《白夜行》后,东野圭吾刺痛人心的代表作。饱含了温情的爱与痛的悬疑小说,更扣人心弦!爱女被杀害的道正与小夜子夫妻在凶手被宣判死刑后,感到人生失去目标,即使凶手伏法,女儿也无法再复活的痛苦,终使道正与小夜子分手。某日,道正接到刑警致电,带来令人震惊的消息──小夜子被杀了。虽然不久后凶手自首,但道正却在小夜子的遗物中有所发现,她的死因似乎并不单纯……如果你家人的生命被残酷地夺走,你希望该如何处置犯人?如果犯人并未把死刑视为惩罚,至死仍未反省,死刑又有何作用?

「虚无的十字架」读书笔记2500字 第(1)篇

谈一下四个主人公的原生家庭。

众所周知,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甚至是终生的。中原虽没父母,但舅舅把他视作自己的儿子,他的生活中是有爱的。成年后的中原虽不活越,也不那么“积极进取”,但很善良,宽容,体贴,是个温良大度的男人。

小夜子的父母是一对非常宽容善良通情达理的老人,父亲有不错的工作,家庭经济条件应该很不错。成年后的夜子是个活泼热情的人,她到处旅游,接触广阔的世界,她有自己的人生计划和理想,她积极努力执着,是一个自强自立的女人。

史也生活在一个经济优渥的大家庭,父亲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家庭的社交活动也不少,但从文中可知,年少的史也并不喜欢呆在家里,从后文可知,他的母亲妙子是一个爱说人长短的势利女人(包括她周围的亲戚也如此),他的妹妹虽没此性格,但深受母亲影响。少年史也虽聪明进取善良温和开朗,但与家庭稍微疏离,因此在知道沙织怀孕后,并没想到向父母求助,最终犯下了让自己终生愧疚的大错。虽然如此,他还是健康的,明朗的,进取的,真诚的。

沙织在单亲家庭中长大,父亲恰好是个忙碌的工薪族,无法陪伴女儿成长,更别说了解女儿的思想。一直在暗处孤独安静成长的沙织,在青春期自然而然喜欢上了学长史也,因为父亲日渐不归家不归宿,这对少年恋人终于偷食了禁果并怀上了孩子,粗心的父亲竟然在女儿整个孕期都看不出端倪,两个被煎熬了十个月的无知无措的少年终于独自面对了生产、杀子、掩埋的全过程(说句真心话,我很心疼这两个孩子,也很佩服他们)。沙织躲开一切耳目,包括父亲、同学、老师,因为没得到女性长辈的引导(主要是母亲),也得不到父亲的陪伴、爱护、关注,沙织是孤独、自卑、善良、温顺的,除了史也,她没有可谈话的对象,更别说知心的朋友,和史也分手后,她是一个彻底的孤独者。她没有史也的明朗和家庭的支持,只能瑟缩着自我折磨,最终得了偷窃瘾。

这几个人,他们的身上都深深烙印着原生家庭的痕迹。可见,家庭的影响有多么巨大!如何做一个合格的父母是一件多么重要和严肃的事情!无论是日本的小说,还是欧美的,都展示了这个事实,但以我极其有限的认知,好像还没有见到哪个作家以这个作为主题创作,真是非常遗憾的事情!

还有两个议题:

日本社会对犯错误的人及其亲人的态度过于缺乏关爱和包容,这种冷漠的社会环境也是催发人犯错误或一犯再犯的根源之一。中学生沙织和史也,害怕家长同学老师长辈的责难,年长后的他们一直努力赎罪自我折磨,就算患上“偷窃瘾”、自杀、被杀,他们也不敢公开坦白,原因就在于社会的残酷和人情的冷漠。沙织的同学和老师察觉沙织的怀孕,全都直接无视,没有一个伸出援手,史也的母亲因亲家杀人逼儿子儿媳离婚,据说他们的亲戚朋友也如此看法,连感情最好的妹妹由美也以此事影响她未来的婚嫁来游说哥哥,小翔的幼儿园则因家长投诉、四邻躲避,要求小翔转学,甚至史也的妻子花惠也对丈夫说:我们离婚是最好的……真是一人犯错,株连九族啊!怎不让人齿寒。

这种社会还滋生了撒谎、虚伪、势利、孤独负面心态,使人性走向灰暗、阴郁、病态,扩而广之,造成民族性格的扭曲。这是日本社会该深刻反思的问题吧。

另一个议题:

东野圭君是一个非常理性、成熟的作家,因涉及严肃社会问题,本书写得冷静理智甚至残酷,却又处处透着温情温暖、理解宽容,人性的善与恶、阴暗与光明交织在一起,各类人物都有其性格的复杂性,作者能站在每个人物的立场来探讨社会中纠缠的多种问题,不偏不倚,没有任何主观的因素,答案永远在寻找,引发读者去反复深刻思考。

累了,具体内容不再细谈。

「虚无的十字架」读书笔记2500字 第(2)篇

妈妈,十字架代表爱么?

孩子,爱也是十字架。

很奇怪。

监狱的目的是为了关押罪孽深重的人。

希望通过改造让他们洗心革面,痛改前非后重新做人。

可是事实上进去监狱的人如小夜子所说。

完全不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事。

想要保释出来就惺惺作态就好了。

保释出来后面对生活经济压力又会重蹈覆辙。

完全看不出来是痛改前非的样子。

小夜子始终认为。

一命抵一命是最对凶手最好的惩罚。对遗族最好的抚慰。

但是。

对于麻木不仁的凶手而言。

死亡对于他们来说。

无非就是加快了死亡速度。

既然活着浑浑噩噩。

早点死又有什么关系呢。

所以哪里有看得出凶手为自己的错误痛苦不已样子?

但是纱织和史也。

终其一生都无法摘下身上的十字架。

并且用其余生不断忏悔赎罪。

———在凶手,纱织和史也的心里。

活着是痛苦的。不如死了偿还这份痛苦。

或许死了反而始终解脱。

———在小夜子的眼里。

活着就是对凶手的仁慈。死去才是对凶手的惩罚对遗族的慰籍。

纱织和史他们没有死去。

但却如此痛苦。

是因为那个他们曾有的孩子。

确实是在他们双方相爱性爱情况下才有的。

也确实是他们双方共同处理的。

我想,他们一生都如此痛苦。

是因为。

他们没有用能力保护好彼此最爱的人。

对于沙织来说,史也和孩子也好。

对于史也来说,纱织和孩子也好。

都是珍贵又重要的人。

但都没有好好保护。

孩子对于相爱的父母是什么呢。

是爱的结晶吧。

孩子因为纱织和史也亲手杀死而离世。

即便孩子离世。

纱织和史也彼此看着彼此。

触目惊心的记忆又会啃噬双方的关系。

之后本以为彼此离开彼此都会迎来美好的生活。

但不是的。

单凡跟爱有关。

亲手迫不得已扼杀后。

得到的。

都是如同反噬般深不见底黑洞的惩罚。

【妈妈,十字架代表爱么?

孩子,爱也是十字架。】

史也用他的忏悔很努力的活着。

因此他拯救了很多孩子。

也拯救了妻子的一家。

一个人只有真诚的忏悔才能拯救他人吧。

而真诚的忏悔来源于深深的愧疚。

而这份愧疚来源于爱。

这份爱来自于他对亲手杀死的孩子。

这份爱来自于他年少时第一个交欢的少女。

也许他也试图对纱织弥补。

可是。

他始终不是女人。

无法理解从身上掉下的鲜活的肉从肚子里刚出来就死去的痛苦。

所以他没有对孩子的遗族之一的纱织弥补。

但是。他这一生为了对过往的愧意比法律严惩的担待着自己的责任。

能宽恕他么。

人一生会背负许许多多的罪恶。

并且自己都会终其一生要为它赎罪。

法律永远都只是一个迫不得已辅助工具。能不能宽恕的。

也就只有遗族和自己了吧。

花惠后面撕心裂肺声泪俱下为史也的说辞。

蛮震撼的。

我想史也。

或许这辈子都要深陷深深愧疚。为自己的愧疚奉献一生。

但是。

他的妻子能懂他。

或许多少会有所感动吧。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00524.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名人传》读后感1000字高中

    成为心灵上的伟人 ――读《名人传》有感 “伟大的心魄犹如崇山峻岭,风雨吹荡它,云翳包围它,但人们在那里呼吸时,比别处更自由更有力。纯洁的大气可以洗涤心灵的秽浊;而当云翳破散的时候,…

    读后感 2022年7月5日
    184
  • 《游牧东京》读后感_1400字

    《游牧东京》读后感1400字 笔记:“游牧东京”是作者米田智彦的一个生活体验项目,参与的人搬离自己所住的公寓,扔掉家具,仅依靠一个拉杆箱,通过在社交媒体结识的朋友,尝试在都市中如旅…

    读后感 2022年9月7日
    102
  • 《尔虞我诈》读有感350字

     尔虞我诈讲的是春秋时,强大的楚国攻打弱小的宋国,宋国军民在大臣华元的带领下同心协力拼死守城战斗连续进行了几个月,楚军久攻不下,就想了个办法,让士兵们在野外造房子,种庄稼…

    读后感 2022年7月20日
    162
  • 穿堂风读后感500字

    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读《穿堂风》有感 爱阅读是我平时的生活习惯,在我的书柜里存放着许多许多好看的书。其中,有这样一本书,当我读完它以后,使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穿堂风》一本由曹文…

    读后感 2022年7月7日
    138
  • 《三言》读后感_600字

    《三言》读后感600字 转阅: 无论是宋元旧篇,还是明代新作,都程度不等地经过冯梦龙增删和润饰。这些作品,题材广泛,内容复杂。有对封建官僚丑恶的谴责和对正直官吏德行的赞扬,有对友谊…

    读后感 2022年9月9日
    269
  • 春风十里不如你——读《席慕容作品选》有感

    这是一篇读后感作文,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 “多希望,你能看见现在的我。风霜还不曾来侵蚀,秋雨还未滴落。青涩的季节又已离我远去,我已亭亭,不忧,亦不惧。&…

    读后感 2022年10月21日
    54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