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移民》是中国科幻文学之王刘慈欣的中短篇小说集,其中包括《时间移民》《镜子》《吞食者》《西洋》等刘慈欣经典获奖作品,是近年来刘慈欣作品的最好版本。
「时间移民」读书笔记2500字
昨晚做梦依稀是宏大而残忍的,在宇宙尺度里为生存而产生的故事。典型的刘慈欣后遗症。
时间移民是他的中短篇集,然而这并不妨碍它的震撼。反而因为它的多变而提出了更多有趣或者说令人毛骨悚然的想法。以至于我在看的时候三页两页就要停下来做读书笔记。从常规的像人生的意义,人类存在的终极意义,到从来没有想到的方面比如宇宙的目的。
这实在是一个太有趣又太危险的想法了。
不同于三体由浅到深一步步揭开宇宙的秘密,时间移民思维是跳跃的,却都有潜在的联系,都能看到三体的影子,和大刘一贯的文风。
说到大刘的文风,很多人诟病说对于个体人物细节的情感描写太少,十分不懂这怎么能是缺点了,科幻小说又不是言情小说,在宇宙这种尺度下人类所有的情感从根本上来说都不值一提,何况渺小到不能再渺小的人。他的每次人物内心微小的心理活动描写,都若有若无的跟光年尺度的星系和宇宙进行联系,比喻用的简直绝妙。所以也不太同意对于他绝对理性化思维写作方式评价的认可,在我看来对于科幻小说来说,因为他几乎做到了以一个冷漠的旁观者记录者去写,所以才能够吸引人,所以才真实的可怕。
因为宇宙本来就是这么冷酷无情,撕去了人类粉饰太平的伪装,剩下的就是类似丛林法则的残酷游戏规则。他借大牙的口说出了他的想法,别跟我谈道德。
有时候巨大的空间时间尺度和人一瞬间的想法感情形成的对比太过鲜明,以至于我总觉得大刘冷漠的旁观者角度去写,带的私心也太多了。他一边用数学真理至上的笔触去撕开所有中国人习惯模糊处理而忽视的事实,一边又以人类的角度去在人类命运的命题上做最后的努力。
你站在的高度越高,我是指实际的空间高度,你会发现很多事情真的是可笑的无所谓的,比如人类,比如地球。这种时候再去谈道德,谈感情,大概只能用天真来形容了。
看到吞食者的那一章,发现弱势的人类跟外来生命作斗争的时候,赢的方式都是用人类人性里被称作丑陋的一面,像算计和欺骗。而毫无疑问这些所谓丑陋的一面才是我们在巨大的压制性科技面前,可能获胜的唯一方式。
或许会有某一天,人性的丑陋会变成天真和爱。
不得不说愚民政策实在是一个很聪明的想法。
书中能去写想法的时刻太多了,比如时间移民在120后,600年后,几万年后,在数万年后他们苏醒看到的是绿的草蓝的天时,我看到好多人将那段画了线,说是莫名其妙的想哭。
大概是第一次因为看到了绿草蓝天而想哭。物极必反,将科技发展到极致后必然的结果是返璞归真,一切都结束了,一切又都开始了。
这样的结局似乎是绝大多数大刘故事里的结局。
没有永恒的归无,没有永恒的繁荣。
还有一句想当精彩的话,宇宙的目的是什么。
人类习惯的去想人生的目的是什么,所存在的意义,去思考宇宙的奥秘是什么,第一次看到有人去问,宇宙的目的是什么。在所有领域的终极奥秘被站在制高点的排险者揭开之后,这个问题又站在排险者之上,带着豁然开朗的意味,每次超出自己潜意识里给自己划定的世界之后,再去想一些时间总是会有从头到脚一瞬间的灵台清明。可难的是潜意识的界限因为是潜意识,所以很难去意识到,只有你跳出了这个界限后才会发现,就像鱼感觉不到水因为它就在水里一样。
花了半天开完这本书后抬头又有一种太真实而产生的恍惚感,就像三体一样。
三体这本书我大概看了三天,看完最后一部分的时候是在宿舍的床上,抬头的那一刻巨大的恍惚感和瞬间涌上来的所有情感让那一刻所有的人和事我记到了现在,以至于成为这部书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
最近大概不会看这类的书了,看书也是很累的,需要投入大量的感情。
2017.12.6.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