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细雨中呼喊(第3版)」读书笔记2500字(2)篇

在细雨中呼喊(第3版)

作者:余华

《在细雨中呼喊》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经典文本,是余华的第一部长篇力作。小说描述了一位江南少年的成长经历和心灵历程。《在细雨中呼喊》的结构来自于对时间的感受,确切地说是对记忆中的时间的感受,叙述者天马行空地在过去、现在和将来这三个时间维度里自由穿行,将忆记的碎片穿插、结集、拼嵌完整。

「在细雨中呼喊(第3版)」读书笔记2500字 第(1)篇

温情在绝望中

——《在细雨中呼喊》

细雨,朦朦胧胧。

呼喊,声嘶力竭。

谁人站在朦朦胧胧的细雨中,又是何人在细雨中发出声嘶力竭的呼喊,又在呼喊着何人,被呼喊的人是否听到,听到后会不会做出回应,又该回应什么呢?在细雨中呼喊,又是怎样的绝望呢?

读了这本小说,算是读完了余华的温情三部曲《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在细雨中呼喊》,《在细雨中呐喊》感觉像是先锋小说向现实主义过渡的作品。少了神秘主义的色彩,少了怪诞的结构,抛弃了晦涩难懂,但是那种温情似乎更直白些。很喜欢余华的作品,尤其是《许三观卖血记》《活着》,余华的作品会给人数不尽的绝望,却也能让人生到无限温情。其间是对生命的敬畏,对爱的赞美,还有对生活的思考,再添一些滑稽的场面,好笑又令人同情。

是生活改变了你,还是你改变了生活。

晚年的孙广才恬不知耻的钻进寡妇的被窝,吃未来和已成儿媳妇的豆腐,把所有的聪聪明才智花在对付自己的父亲上……自私、势利。

可他也曾与妻子拥有一段朴实无华的相依。

孙光林在回忆母亲怀孕了,田埂送饭的场景时,真希望这种平淡温馨持续下去。母亲还爱着父亲,但这种爱变得卑微,成了一种奢望。绝望的母亲只能暗暗的恨着那寡妇,却从不怪父亲。

孙广才渴望荣誉,固执得让人可笑。他渴望改变生活,给家人更好的生活,只是方法不对。在小儿子孙光明为救别人溺亡后,面对被救人的道歉,他大度,只要求能上广播站播报小儿子的英雄事迹,每天便到村口等待穿中山服的人。等来的是与大儿子的吵闹和冷战,最后穿中山服的人来了,却是带他去拘留。原因是在借小儿子光耀门楣的愿望破灭后,他去被救人的家里大战了一场。小儿子的死,没有带给他太多的悲伤,更多的是对见义勇为的自豪,虽然自豪是建立在未来物质的可能性上。小儿子的死让我想起了《小鲍庄》的捞渣,同样是小小年纪因为他人丧失了生命,不同的是捞渣因为仁爱,而孙光明懵懂的觉得自己是大哥,有义务拉小弟一把。人死了,生活照样继续。捞渣成了小英雄,立了英雄碑,而孙光明却是无人问津,待遇的不同却反映了同样的冷漠。为捞渣扫墓的村民都要求买一把公用的扫把,他们害怕自己的扫把沾上晦气,不由得让人心寒。

孙广才这一人物形象塑造得很饱满。到底是生活改变了他,还是他改变了生活呢?

你其实并不孤单,命运值得你把握。

孙光林是小说的核心人物,整部小说都是围绕他的友情、亲情、成长、爱慕展开的。以他平淡的眼光娓娓道来,真实心酸。

他是不讨喜的角色,和路遥《人生》中的七子一样,是多余的。他选择沉默,不给世界造成一丁点麻烦。几年的寄宿生活让他胆战心惊。一切失去时,站起来,向前去。他不孤单,他收获了友谊,甚至还有一丁点亲情。寄养时期遇见的国庆大方率真,坚强有主见。青年时代的知己苏宇,温柔体贴,知识渊博。最让人触动的是他们的友谊。起初认识的晦涩尴尬,再是形影不离,成长困境的坦白,那种吃醋的感觉描绘得十分美好。苏宇在绝望与希望交替中慢慢死亡,让人心疼。还有鲁鲁,他想保护鲁鲁,鲁鲁依赖着他,这种相互被需要的感觉难以替代。生命中星星点点的陪伴,不再孤单。

他游离在家庭之外,离开了家的时候却是哥哥送的他。这点亲情就足以让绝望的人感受到爱和希望。哥哥孙光平被城市磨光了所有骄傲和威风,变得自卑。没有自信的人仿佛是太阳失去了光芒,黯淡了下来。可毕竟血浓于水,这份亲情永远也抹杀不了。

从某种角度来说,孙光林是小说里最幸福的人。他掌握着自己的命运,注定他人生的不同。他能够去北京上大学,也就决定着他会摆脱家庭的厄运,真正拥有自己的人生,他充满希望。

你的悲哀,是整个时代的。

孙有元曾经是有理想有梦想的青年,他立志成为父亲一样有名的石匠,修出最美最坚固的石桥来,带领着一大帮人在外闯荡。可时代动乱,国家破碎,个人梦想何以存在,只能回到家中穷困潦倒。

他是那个时代的大孝子,这与他的儿子孙广才形成鲜明的对比。扛着冻成冰块的父亲尸体去当铺换治钱给母亲治病,不得已用尸体自卫,打歪了父亲的头,自责不已的场景感到滑稽又心疼不已。背着母亲逃荒,母亲却被饿狼吃掉了,十分惨烈。生活给了他绝望和更绝望,他决定更努力的活下去。他与想让自己早点死的儿子斗智斗勇,我们诧异于他的老奸巨猾,却给与他无限同情。他只是想要好好活下去,尊严可以不要,苟活就行。在人人尚不能自保的时代,活下去便是一种奢求,坐在轮椅上的他更是一种累赘。

他一辈子经历了太多残酷,活着是对他最大的安慰。

生活给你绝望,就会为你创造希望。

孙光林是孤独的绝望,苏宇把希望带给他。苏宇是敏感的绝望,但得到父母无限的爱是希望。孙光林是自卑的绝望,妻子孩子便是他的希望。冯玉青带着对男人的绝望,走向堕落,他的儿子鲁鲁给他无限柔情。孙有元对生活绝望,活着便是无限希望……那个时代的人有太多绝望,可希望终究是有的。

细雨中的呐喊,是那个时代的悲凉呐喊,会有回响,耐人寻味,发人思考……

「在细雨中呼喊(第3版)」读书笔记2500字 第(2)篇

第一章主要是主人公“我”孙光林对哥哥孙光平、弟弟孙光明和父亲孙广才在老家南门生活的回忆,其中最为精彩的是,三兄弟自相残杀,哥哥恶人先告状;儿时的三兄弟同时爱上青春少女冯玉青,而少女却爱上村里的无赖,被抛弃后随货郎私奔;弟弟救落水儿童牺牲,父亲渴望政府表扬;父亲与哥哥先后爬上邻居寡妇的床;以及十多年前父亲急不可待,与母亲“长凳之交”生下自己等情节。

第二章主要讲述孙光林中学时代的生活,青春期朦胧的性心理是这一章的主旋律,他的同学苏杭的性变态、苏宇因性冲动而入狱,音乐老师与漂亮女生的师生恋,与身陷困境的儿时偶像冯玉青的重逢,以及自己在异性面前的无故紧张等,都写得栩栩如生。

第三章主要追述孙家的历史,对父亲的鄙视和对祖父、祖母以及曾祖父敬仰,贯穿这一章的始终。其中,祖母在战火中的逃亡,曾祖父在北荡桥造石桥的败走麦城,特别是祖父与父亲间为争口中之食而展开的斗智斗勇等最为精彩。

第四章主要回忆孙光林儿时在孙荡养父母家的生活,虽然疾病缠身却仍保持着强烈求生欲望的养母李秀英、身强力壮却始终被困在家中的养父王立强,以及孙光林儿时的伙伴国庆等,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人物形象

孙光林

孙光林是小说的主人公,性格沉默。他因从小被兄弟和父亲排斥而沉默寡言。孤独的成长过程中和同样孤独的苏宇成为好朋友,但是随着苏宇的早逝,他又变成了自己一人孤独成长。

孙光平

孙光林的哥哥,从小就在同龄孩子中称王,性格暴躁、贪婪。但是深得“父亲”喜爱。他童年时期非常崇拜自己父亲,但这种盲目的崇拜也使他饱受别人讥笑。成年后原本有个幸福安定的家,但是由于自己无赖的父亲的行为,他在一怒之下割下父亲的耳朵,最后等待他的是劳教。

孙光明

孙光林的弟弟,天真开朗,但是由于父亲的压迫显得略有呆板。他同时也是凄惨的,父亲和哥哥想通过他的死亡来获取到大城市的机会,无人为其讨回公道。

孙广才

孙光林的父亲,性格懦弱、贪婪、好色,与寡妇同居,曾对自己的媳妇下手,最后被自己儿子割下耳朵。

主题思想

在这部作品中作家对命运进行了深刻的解读,独特的阐释,对人性进行了无情的剖析和批判,整部作品真实而准确地展现着“文化荒原”时期人们情感的绝望。整部作品的基调黯淡而带着沉重的忧伤。看客身份出现的孙光林,又增加了社会的冷漠,死亡,绝望。作品的主人公孙光林从小生长在一个不和谐的家庭之中,六岁就被送到一个阴阳失调的军人家中收养,奄奄一息的养母和体壮如牛的养父无法过正常的夫妻生活,而极度压抑的养父因为婚外恋断送了自己的性命,养母离家出走,孙光林再一次陷入被抛弃的命运,在极度恐惧之中,十二岁的他又回到南门。作品在绝望的气息中,遍布对死亡的描述。

艺术特色

《在细雨中呼喊》以儿童的视角回忆了童年,这种回忆是杂乱的,不以时间为向度的,但是余华清晰地把它放置在一个具体的环境里——“在细雨中”。这个环境有着无限的的广阔性,她涵盖了孙光林在孙荡、南门以及可能所处的一切位置,而“在细雨中”本身又让这些空间具有了一种时间的持续性,这便使得日常生活的时间变得毫无意义,因为这种“在细雨中”的体验将贯穿孙光林的整个童年。

《在细雨中呼喊》不是一个“成长小说”的摹本,文本中孙光林的童年是一个静态的过程,这里时间发展没有生命的痕迹,孤独感是童年的卫衣线索。

读完《在细雨中呼喊》,一方面由于余华对生命诞生、生命挣扎、生命毁灭的动态过程的展示‘其对生命勃发、死之颤栗的刻画都充满摄人心魄的悲剧力感。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小说世界里漂浮着凝重的生命意象。可以说,这部小说正是由具有意象意义的沉甸甸的意象构筑而成的。

《在细雨中呼喊》要表现的决不仅仅是一个少年成长过程中所必然要经历的绝望、幻灭、孤独与忧伤,而是从一个儿童的视角看到底层人物的命运,看到了人类普遍的生存状况,并在象征的层面上,映射了人与社会的交往方式,以及个体在世存在之必然状况。余华虽然借助自言自语获得了某种精神上的短暂平静,但弥漫于整个小说中的却仍是无所不在的心灵张力,这种内在的矛盾性使作品丰富和复杂,若隐若现的多重主题,共同构筑成为一个庞杂的迷宫世界,每一个主题限于小说的结构都无法展开,但又都给予了人们以饱满丰富的想象空间。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00636.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解放孩子的潜能》读后感600字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潜能”指潜在的能量,奥地利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学家费罗伊德曾经说:“人人身上都蕴藏着无限大的潜能,它被深深埋藏于我们的体内”。在教育孩子上,我们也应相信…

    读后感 2023年2月4日
    37
  • 学生励志国学小故事读后感

    这是一篇读后感作文,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 寒假里,我有机会读到了《学生励志国学小故事仁爱谋略廉政篇》这本书,我从中受益匪浅。 这本书一共分为三部分,分别是:仁爱篇、…

    读后感 2022年10月23日
    52
  • 《林清玄散文集》读后感500字

    我在里阅读了一本《林清玄散文集》,它由许许多多的小故事组成,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篇《咬舌自尽的狗》。 这篇文章讲的是:一位计程车司机养了一只很忠心的大狼狗,但因为它食量和吠声太大了…

    读后感 2022年8月9日
    121
  • 《森林谜案》读后感

    《森林谜案》读后感 里,我阅读了《森林谜案》这本书,《森林谜案》是著名儿童作家杨红樱写的。与其说这本书是科学童话,倒不如说这是一本侦探小说,这本书很有意思,说的是在美丽的翡翠森林里…

    读后感 2022年7月9日
    109
  • 《你有多强大就有多温柔》读后感_500字

    《你有多强大就有多温柔》读后感500字 内心有多强大,外表就有多温柔。 ——这才是女神的境界。 拼得起颜值的实力派,温婉的坚强者。 这个观点显然说到女人的心里了, 真正的强大不是变…

    读后感 2022年9月8日
    87
  • 读《住在地里的小房子》有感

    你听过有个地方叫做猫耳朵洼吗?你认识由由和小胖吗?你知道白叔小怪车吗?让我来告诉你吧!猫耳朵洼是个十分神秘又有趣的地方,那儿有你意想不到的惊喜!由由是个善良可爱的小姑娘,小胖的脑袋…

    读后感 2022年7月17日
    80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