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踪的孩子」读书笔记2500字(2)篇

失踪的孩子

作者:埃莱娜·费兰特

《失踪的孩子》是“那不勒斯四部曲”的第四部,小说聚焦了莉拉和埃莱娜(“我”)的壮年和晚年,为她们持续了五十多年的友谊划上了一个令人心碎的句号。“我”为了爱情和写作,离开丈夫带着两个女儿回到了那不勒斯,不可避免地与莉拉,还有我曾想要逃离的城区再度变得亲密。“我”和莉拉甚至在同一年怀孕、生子,并经历了恐怖残暴的那不勒斯大地震,一切都分崩离析,一切又将被重建。

「失踪的孩子」读书笔记2500字 第(1)篇

想起莱侬和莉拉曾经的对话:“要有思想,并不一定要成为圣人。无论如何,真正的知识分子非常少。大部分的文化人,一辈子都在慵懒地评论着别人的思想,他们大部分的精力都用于和对手勾心斗角了。”

《我的天才女友》少女时代(HBO已拍成电视剧)

——关于庶民:

第一次:小学毕业前莱侬拿出向莉拉借来的《蓝色仙女》给老师看:

“你知道什么是庶民吗?格雷科。”

“是的,罗大帝国的平民,当时有庶民的民权保卫者。”

“当庶民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

“是的。”

“假如一个人想一直做庶民,那他的孩子、孙子,都会命若草芥,不值一提。你不要管赛鲁罗了,为你自己考虑吧。”

第二次:在莉拉和斯特凡诺的婚礼上,莱侬听到尼诺说自己的名字不会出现在杂志上以后的复杂情绪下,想到了奥利维耶罗老师,和她说的有关“庶民”的话

“你知道什么是庶民吗?”

“知道,老师。”

我们就是庶民,庶民就是争抢食物和酒,就是为了上菜的先后次序、服务好坏而争吵,就是那面肮脏的地板——服务员正在上面走来走去,就是那些越来越粗俗的祝酒词。庶民就是我的母亲。

谁才是天才?如果说的是上天赋予的才智,那么相比之下,莉拉肯定是那个“天才”,但莉拉却认为,那个勤奋的、拥有学习机会的朋友莱侬才是天才。

《新名字的故事》青年时代(被第二部狂圈粉!!!!)

把人的欲望、女性心理、社会阶级以及善与丑描述的淋漓尽致,还有政治和社会现实等等。

——莉拉结婚后,从“赛鲁罗”成为“卡拉奇”,发现了斯特凡诺的背叛!之后和尼诺在一起,生下儿子(是斯诺凡特的不是尼诺的)离开丈夫,在香肠厂工作,物质贫瘠,暖男恩佐陪伴,一起学习c语言。而莱侬从小学一直读到大学,充分证明读书的重要性!!书本改变了一个人的气质(举止优雅、谈吐不凡),性格(沉稳、懂得控制情绪),她成功逃离了混沌的那不勒斯。但同时让人明白,读书能改变一个人的性格,却改变不了人格,尼诺就是活生生的例子(渣到极致!这一部的后面,稍微好那么一丢丢)。

《离开的、留下的》 中年时代

莱侬离开了,到比萨上大学,写书成了一名作家,和彼得罗结婚了,实现了阶层跨越。

莉拉留下了,学习编程语言,和恩佐创立Basic Sight电脑公司。这一部他们的交集虽然不是太多,但是那种相互妒忌、较劲、讽刺、敌意、帮助、关爱一直都在。莉拉从未消失,哈哈哈

《失踪的孩子》中老年 充斥着各种女性主义、阶级矛盾、边缘人

莱侬又回到那不勒斯。是的,为了和尼诺,义无反顾的和彼得罗离婚了,带着两个女儿回到那不勒斯,住在莉拉的楼上,和尼诺生了一个女儿伊玛,此时莉拉也怀孕了,生了一个聪慧可爱的女儿蒂娜。不可否认的是,重新回来的莱侬已经不是那个两手空空的小女孩了。她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获得了一种稳定的平衡,这可能就是一种属于女性的成熟。另外,她在这里获得了一种新的身份,那就是一个观察者。她观察友谊、观察童年的女友们、观察母亲和妹妹、在对尼诺失望以后也观察尼诺以及后来对孩子的教育等等。

从小到大,莱农和莉拉都互相观察,有时候用亲密的方式,有时候躲在暗处。这是女性友谊最有意思的地方。在挣扎不休的生活里,要说女性的本能是什么,可能就是与此同时观察别人,这里既有对别人命运的好奇,又有对自己所经历一切的怀疑。这种互相观察可以长出信任、支持、比较、嫉妒、疏远……在莉拉和莱侬之间,没有人不想当那个观察者。

莉拉又一次成为了那不勒斯的“强者”,二进制和计算机让莉拉掌握了另一种计算世界的秘密,可以想象这在落后的那不勒斯是怎样一种权力。她一边操纵那不勒斯的人际关系网,一边操纵着计算机技术,这种近身相博才是莉拉所要的复仇,那些属于理论的、政治家的、党派与宣言的东西在莉拉看来全是鬼扯,莉拉用最粗俗的方式和那不勒斯战斗,她没有任何退路可言。

在我以为一切都要变好的时候,蒂娜却消失了,在莉拉的眼皮底子下失踪的!!!TMD,气死我了,做梦还梦到大结局回来了。。哎。从此莉拉的世界又没有新方向找不到新的平衡点了

几十年过去了,那不勒斯变好了吗?从尼诺的口中,它正在变得正常有序起来,而在莉拉的形容里,它依然肮脏腐烂,罪恶变本加厉。

就像莉拉曾告诉过伊玛:这个世界就是这样,一会变好,一会又变坏,反复循环着。

所有人都离开了,莉拉消失了,她给莱侬寄回了她俩孩童时期的布娃娃,希望她能重新找到生活的支点。

「失踪的孩子」读书笔记2500字 第(2)篇

这是一本精彩而复杂的小说。

作者在第一部《我的天才女友》就织了一张大网,从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布娃娃的丢失开始,最后以布娃娃回归结束。看过前三部后,我其实没打算写什么,因为总有一种阴霾笼罩在脑海里,促使我不停找寻答案,想知道事情为什么这样,长大后人心变得好不可捉摸,有可能因为这本书是以莱农的视角来写的,我才受限于她内心呈现给我的那些东西。最后一部写壮年和老年,让人无限感慨,恍惚间莱农和莉拉从8岁至此已是黄发垂髫,少年和青年的问题大大小小都对她们的身心和人生规划产生过影响,没想到后半生依然有许多难题,只是换了方式。人的一生转瞬即逝,看书如有一种看《人生7年》的感觉。

在莉拉面前,莱农一开始就把自己牢牢地放在一个被动的角色,一个跟随者的角色中,非常努力,但其实自卑又自负。从这本书来看,主要写莱农经历了许多事,最终怎么面对自己,面对另外一个女性(天才女友莉拉)的被动和自卑的情绪,实际上也可以说是叫“爱”的东西。莱农凭着好胜心和对莉拉的竞争心理,一点点摆脱了自己父母所在的阶层,通过教育实现了社会阶级的跳跃,成为小时候要成为的人(以写作发财养活自己)。书中用了非常大的篇幅来描写莱农的内心独白,身为旁观者的我,在有些片段的叙述中会感到很气愤,莱农的不清醒和自我开脱,让我和许多读者一样为莱农的“操碎了心”,特别是第二三部她看起来一点没有主角光环,读来并不是很顺畅,这种不顺畅不是指语言上的,而是为发生在书中的各种波折坎坷和不如意感到心绪起伏。在莉拉的影子下,莱农是自卑敏感的,甚至产生了攀比和一丝嫉妒。

莉拉一直在和命运抗争,她的聪明并不功利,我甚至觉得聪明是跟随她一生的武器,用来帮助莱农,对抗卡拉奇家,利用索拉拉兄弟,认清尼诺那些人,获得尊敬和金钱。在她们很小的时候,可以说莉拉的表现是对莱农智力上的摧毁,莉拉对于知识是信手拈来的,是运用型的,而这正是莱农觉得自己所没有的能力,她只会复制,只会记忆一些语法类的不需要创造的知识。突然想起阿黛尔评价莱农和尼诺都是不可靠的人,因为她认为他们俩的知识没有根基,只是“鹦鹉学舌”,我可能会把它理解为“原则不清”。纵然莉拉只有小学五年级的学历,可这并不妨碍她学习,她的学习完全出自兴趣,出自好奇心,但同时,还有对莱农的较劲,莱农和莉拉的自卑感是交错的,她们都会觉得对方是成功了的人。从表面看,莉拉是更强悍更坚定和有胆量的人,莱农唯唯诺诺凡事依赖莉拉,实则莉拉的脆弱是更不动声色的强烈。“界限消失”,因为翻译的缘故,我也不是很理解这是什么感觉,大概是看到的世界朝着可怕的方向转变自己却无力挽回的绝望吧。莉拉的世界观不像莱农坚固,她的聪明反而让她有许多自我干扰,她害怕变化和风险,这里最明显地表现在她一辈子都没有踏出过那不勒斯。她在这里,是这本书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标杆,即使她从来不像莱农那样四处演说标榜自己。

小说笼罩着一种宿命感,无论儿女如何厌恶原生家庭如何努力改变,都摆脱不了父母的影响。最明显的对比是尼诺讨厌他父亲(实际上尼诺于他父亲有过之而无不及),莱农与她母亲,彼得罗和他父亲。除了思考父母遗传基因的作用外,家庭给予的教育在成人的交往中展现出来素质也有清晰的差异,但作者给我们呈现出教育不是人之所以为此类人的决定因素,好的教育好的家庭也会培养出虚伪的花花公子尼诺和嫁祸他人的娜迪亚,不好的教育也会有莉拉和恩佐这种自学成才的,前期的益智教育后期放纵教育培养出里诺,这类对比比比皆是,当然这是居于我微弱的感知,作者最重要的事是刻画女性的自我觉醒(有无必要区分一下女权主义呢?!),说到教育了顺便再提一下,父母特别是莱农的父母希望女儿通过读书(尽管不是特别情愿,他们不是那么崇尚教育)光耀门楣,仅仅是希望将来能够找份好工作嫁个好人家,但是当莱农看似成功后又害怕她回来威胁到传统的价值观,他们其实并不希望子女自作主张(浅的方面可以从反对莱农与彼得罗不在教堂结婚,伊玛出生后接受洗礼看出),这与他们高兴并炫耀自己家里出了一个受人尊敬的作家女儿和教授女婿相冲突。父母的面子和传统思维让他们没办法接受那些“出格”的行为,而嫁出去的况且混得不错的女儿没有再帮扶娘家竟然使整个家庭碎裂。

成长是一件挺残酷的事,有太多不可预料的变数。这本书里,兄弟姐妹反目,父母儿女成仇,亲情的纽带在成家后变得何足轻呐?!

书中女性的成长会让我们有一些代入感,可能因为国别不同和历史不熟悉,需要结合那个年代背景和政治时局,才能领略更深刻的历史意义吧。

莉拉吸引了书中基本上所有男性的目光和好感(这很神奇玛丽苏)。看完后依然不知道莉拉的心机运作在哪个隐蔽地方了,仍然有许多疑问值得深究。所以说,这是一本值得一读再读的书。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00808.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读《别折了孩子的翅膀》而感

    这是一篇读后感作文,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 上午,阅《别折了孩子的翅膀》有所感触,但我并不完全认同。 作者强调家庭氛围,可知家庭对塑造孩子未来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

    读后感 2022年10月23日
    64
  • 《重新理解创业》读后感2000字

    《重新理解创业》读后感2000字: 易到创始人周航前段时间写了本书,叫《重新理解创业:一个创业者的途中思考》。我是在今年五一的时候看完这本书的,还发了朋友圈推荐,也给一些相熟的创业…

    读后感 2023年2月12日
    27
  • 中国通史读后感300字

    今年,我看了《中国通史》这本书。让我明白中国这个泱泱大国的历史也是非常的吸引人呢! 中国通史的作者,是我国近代史学四大家之一的吕思勉。这是我 读这么厚的书。里面的内容可丰富呢,主要…

    读后感 2022年6月28日
    164
  • 《小企鹅和爸爸》读后感200字

    读《小企鹅和》有感 推荐我们读张秋生写的《小巴掌童话》,里面有很多有意思的小故事。比如《奇怪的雨伞》、《小精灵念错了咒语》、《寻找糊涂蛋》等等,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小企鹅和爸爸》。…

    读后感 2022年7月5日
    345
  •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2000字

    《麦田里的守望者》这本书是我10年以前买的了,我已经不记得买它的原因是什么,但我还清晰记得曾有数次打算把它读掉却又重新合上。以前打算培养自己的阅读习惯,很多次都打算用它入门,因为它…

    读后感 2023年2月4日
    33
  • 《穗子》读后感600字

    小时候同父母一起住在职工大楼里,一层楼四户,每层楼的楼梯间一个厕所,每晚或周末一栋楼的小朋友都一起玩,因为自己在那栋楼的小朋友里年纪偏小,女孩子之间的那种原始与复杂的恶意在那时就体…

    读后感 2023年2月11日
    57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