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流年》读后感_1100字

《日光流年》读后感1100字

日光的黑红腥香

这是发生在耙耧山的故事,这是发生在黑色中国时期下的故事,这是几代人向死求生的故事……

一、黑浊的日光

“嘭的一声,司马蓝要死了”这是故事的开头。在这般浑浊的基调下,黑色事件逐一崭露头角——全村人最高寿者40岁;做人肉生意;卖人皮;修灵渠时炸伤累死……墨汁般的日光笼罩着耙耧山的村民们,可这些折磨对他们来说如蝼蚁般不值一提,因为一切的一切都是为活过40岁,在司马蓝领着他们修灵渠的这条求生大道上,他们别无选择。

二、血红的日光

“一切继续朝着原状恢复。时间快捷,一如魔术师手中抽进抽出的一条红绫缎。大树变成了小树,老年成了中年,中年成了小伙。”是的,作者采用倒叙的手法,将我们往回扯,这时司马蓝不足20岁,这时蓝白岁当村长,这时正在搞人民公社化运动,这时大家正准备把红土地翻新以求活过40岁。一如猜想,这是在求生,也是在向死。没有农具,卖皮子;没有劳动力,靠妹子。为留住几千翻土的劳动力,村里想方设法将女孩子送进公社主任房中。

三、腥臭的日光

这是三姓村最难受活的时代,全国上次砸锅卖铁大跃进,却又正值灾荒乱年。三姓村的陷入了一片孤寂,为了避免消耗体力,所有人都躺在床上纹丝不动,树叶飒飒地旋转着落下。人有何种能力与自然规律抗衡?熬不过的人一个接一个的死去,熬不过却在苦苦熬着的人只能吃树皮,吃红土,吃蚂蚱,吃飞虫,最后人吃人。当然,生而为人,总存在“善”性,他们无法直接吃饿死的人,却将其抛在山凹里以捕食乌鸦。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活着的人总得活着呀。

四、香甜的日光

这是司马蓝刚出生的时候。这时三姓村的人已开始卖皮,这时三姓村的人已活不过40岁,这时三姓村的村民已开始向命运抗衡。这是司马蓝故事的开始,却不是三姓村命运的源头,也许,三姓村从更早更早之前就开始了这场令人落泪的求生闹剧。

在《日光流年》里,很多事情现实是不可能发生的,但却又让我们感觉如此真实,这就是魔幻主义大师阎连科的创作依托“神实主义”。

想来读的阎连科作家的第一本小说是《受活》,同样是超现实主义,《日光流年》却以同一个村落几个不同的人物,将新中国建立之初的人们生活状况以极其细腻的手法呈现在读者面前。以前总听老一辈人说:“那时的日子苦,没饭吃,整天饿肚子”,看了这本书,我总算在心里切实明白了一个“苦”字所承载的重量,是生活的苦,精神的苦,苦苦挣扎却又无法挣脱的苦 。

生活是这样子,每个时代终究有每个时代的特征与使命,谁的生活又不苦呢?谁又能不找寻那一方精神伊甸园呢?如此循环往复而已。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01542.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泥泞留痕读后感

    这是一篇读后感泥泞留痕读后感作文,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 咖啡虽苦,滋味尽在 朋友,你有没有想过,你现在的懒散将会是以后生活的预兆;你现在的付出将会为将来打下基础? …

    读后感 2022年10月23日
    50
  • 《棋王、树王、孩子王》读后感1000字

    《棋王、树王、孩子王》读后感1000字! 《棋王、树王、孩子王》是阿城的三篇中篇小说,记载着文革中的上山下乡青年的三个不同的故事,三篇故事并不长阅读体验也不错。 棋王读完后,是疑惑…

    读后感 2023年2月6日
    43
  • 《这样装修不超支、不被宰、不返工》读后感_8500字

    《这样装修不超支、不被宰、不返工》读后感8500字 如果你是业主,也给你一些建议: 1.找设计师不要看名气,不要相信广告、合同、各种优惠、各种承诺、所谓的“首席”……因为在家装的博…

    读后感 2022年8月31日
    76
  • 学习焦裕禄观后感400字

    【第1篇】 焦裕禄同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塑造了一个优秀共一产一党一员和优秀县委书记的光辉形象,铸就了亲民一爱一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一精一神。焦裕禄同志…

    读后感 2022年7月19日
    97
  •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600字

    上学期一,我就迫不及待的,买了一本《战争与和平》。 我认为这本书的题目就很吸引我,战争和和平是一对反义词,我当时很想知道作者怎样描写当时的年代。作者是俄国的列夫托尔斯泰,他是一位很…

    读后感 2022年7月16日
    267
  • 青铜葵花读书心得作文800字

    苦难才是幸福快乐的源泉――读《青铜葵花》有感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几乎连幼童都能倒背如流的名言,却蕴含着通向成功的秘笈。读书,就是成功的钥匙。我们从书中学习知识,也在书中感…

    读后感 2022年7月27日
    83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