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中国人》读后感_1100字

《那些中国人》读后感1100字

读萨苏作品《那些中国人》,读完后想谈谈这本书,说一点自己的想法:“各地将士,闻义赴难,朝命夕至,其在前线以血肉之躯,筑成壕椠,有死无退,阵地化为灰烬,军心仍如磐石,陷阵之勇,死事之烈,实足以昭示民族独立之精神,奠定中华复兴之基础”
那是一个危急,然而血性十足的时代,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仿佛露出了英武的风采。
作者萨苏,人称“文坛外高手”、“会讲故事的人”。这是他的又一部随笔集。书中,他以文人篇、军人篇、科人篇、伶人篇、凡人篇分别讲战争的故事,写科学院的故事,说普通人的故事,娓娓道来,妙趣横生。
在他笔下无论大人物还是小人物,都是活生生的中国人。他的描写会让你不由自主地或会心一笑、或心尖一颤、或若有所思……他在竭力探寻着同为中国人的最为本质和共性的东西。
著名学者、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评价作者“萨苏先生的文章很有吸引力,语言亦庄亦谐,举重若轻。
萨苏,本名弓云,汉族,祖籍河北,生于北京,现居日本关西小城伊丹市。他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因为亲戚中有几位文史方面的专业人士,养成对文史的爱好,现兼任《环球时报》驻日本记者,曾出版过《京味九侃》《国破山河在》《名著中的悬案》《中国厨子》《梦里关山走遍》《北京段子》《与鬼为邻》等书。
厚重的历史、经典的历史人物在以讲故事擅长的萨苏手里居然避重就轻,信手拈来显得很饶有情趣。有趣的历史,有趣的故事。
无论写文人,写军人,还是写“科人”、伶人、凡人,萨苏总是挑其中正面的行径、心境来写。坏处、失落处自然也有,大抵存而不论。尤令人感慨的是写“文人”,古云“文人无行”,又道是“文人相轻”,无行加上相轻,历史上有名的文人,身后无不拖着一长串的坏话,而背后刻薄的描述,流传度往往高于公开的赞美。人心阴暗,自古如是。萨苏偏偏反其道而行,总是强调“嘉言懿行”,为读者保留一份对前人的敬意与温爱——儒家“温柔敦厚之旨”不外如是,汪曾祺先生生前总强调“文章要有益于世道人心”,亦是这个道理。
其实更动人的,是他写的科人与凡人们:他们一生因循,难得有如名人们撞上的“极限情境”,留在记忆里,不过是厚道良善的点滴流露。然而这些触手可及的点滴,形塑着世道人心,如《林先生》一文所写,即便“也曾有受害于‘黑心医院’的经历”,但林大夫平易的牺牲,会让人“看医院的大夫们,仿佛个个圣人”。
王观堂先生论哲学云:“可爱者不可信,可信者不可爱。”世事流传,亦复如此。月亮背面阴影密布,人们要的只是清光。要听可爱的故事,见识中国的好人,我推荐萨苏的《那些中国人》。爱心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02601.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我爱我的祖国》读后感300字

    【第1篇】 假期里,我读了《我爱我的祖国》,这本书述说了我们祖国六十年来的发展和进步:造出了中国自己的第一颗原子弹,发射了中国自己的人造卫星……但,所有故事当中最让我感动的还是科学…

    读后感 2022年6月13日
    188
  • 《藏在这世界的优美》读后感1000字

    看遍世间优美——《藏在这世界的优美》读后感1000字: 闲来无事坐于家中,忽然瞥见书架上极厚一本书来。不禁有些好奇,将它自书架上取下想要一看。 《藏在这世界的优美》,这本书的名字。…

    读后感 2023年2月12日
    33
  • 《图解九型人格》读后感_2100字

    《图解九型人格》读后感2100字 古语说的好,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一直都想要做个明白人,也因此差点选了心理学专业[捂脸]本书首先讲了九种不同人的性格特点,1号自律积极,2号有助人精…

    读后感 2022年9月8日
    97
  • 鲁滨孙漂流记读书笔记300字

    【第1篇】 在这个不能出门的,我在家里读了《鲁滨孙漂流记》这本书。作者是笛福,这本书讲述了鲁滨孙因为海难在荒岛上生存的日子,救下了一个野人,并取名星期五。在一次其他野人的战斗中,救…

    读后感 2022年7月13日
    110
  • 思考是最重要的——读《头脑是自己的》有感

    这是一篇读后感600字作文,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 今天,我又一次阅读了《头脑是自己的》这篇文章。这篇文章讲的是世界著名化学家欧文给大学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课,让学生明…

    读后感 2022年10月23日
    53
  • 城南旧事读后感400字

    城南旧事读后感400字: 这个假期,我看了《城南旧事》这本书,作者是林海音,这本书讲的是作者小时候在北京城南的故事,这里面有好多的故事《东阳.童年.骆驼队》、《惠安馆》《我们去看海…

    读后感 2023年2月13日
    33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