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全史(全集)》读后感1000字
现在各类关于三国的书籍电视剧的出现,感觉都把三国玩坏了,使不了解这段历史的大众更加模糊。本书还原出了一段真实的三国,侧重军事政治,比较严肃,历史性强,唯一不足就是总感觉还不够详细,喜欢这段历史的可以读一读。 我从小很喜欢三国这段历史,小时候玩过三国志霸王的大陆和三国志中原之霸者,以及后来的真三国无双系列游戏,满满的回忆。最开始接触三国是通过《三国演义》,历史小说演义,因为比真实历史更吸引人,容易培养出对这段历史的兴趣,适合初级读者,演义更多的是文学价值,历史价值相对较小,他更能被广大人民接受,流传也比真实的历史更加深远。
演义和真实的历史差距是巨大的,为了精彩度,它往往把一些人物事件更加完美化传奇化甚至神话。比如《说唐演义》和《隋唐演义》中,虚构的李元霸一对重锤八百斤,唐朝一斤是600克左右,紫金山一战李元霸一人打死了120万。秦琼一出场,身高一丈,唐朝的一丈,是现在的307cm左右,都显得过于夸张。战争时将领是很重要的,是不会随便单挑的,演义中有很多单挑的细节。
三国这段历史中国人口特别少,蜀国那时候才100万人,吴国220万人,魏国440万人。蜀国的常备军是10万人,吴国是20万人,魏国是40万人。赤壁之战孙刘5万人打败曹操8万。夷陵之战,刘备8万人被陆逊5万人打败。诸葛亮每次出师北伐的时候,最多也就带10万人,要面对曹魏20万守军。
都说诸葛亮的军事才能有很大的争议,真实的历史诸葛亮也没有那么用兵如神。诸葛亮治政治军都是一流,使蜀地井井有条,国富民安,蜀军的步兵连弩战斗力是超强的。很多人说他出师北伐是战略错误,劳师疲国,我觉得,蜀地人口比魏国少,人才也少,诸葛亮没看到比他还有能力的后人,他活着时就应该放手一搏,偏安是不能长远的,中国古代历史上偏安在蜀地的国家很多都不长久,被中原王朝所灭。本来蜀国就和魏国国力资源差距巨大,如果不出师北伐就这么一味的偏安,双方都是共同发展下去,差距会越来越大,最终亡国。诸葛亮和姜维虽然没有克复中原,但是以一州之地打的坐拥九州之地的曹魏,被动防御30多年,在中国古代也是极其罕见的。明君出贤臣,昏君出忠臣佞臣,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的才能与品质,在古代天地君亲师(我认为现代应该是天地国亲师),以忠君为最高的社会下,被历代帝王所推崇。
多读书提升气质,多读史深谙世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