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随喜》读后感800字
《中庸》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现代人的苦,与其说是物的匮乏,或被人欺凌,倒不如说在于人生的无信与物的不真实。现代人一旦逸出周遭之物或者既定的日程表,立即茫然若失,如同野蛮人被逐出部落那般无法生存,人生的信与物的真实荡然无存。
借老子的话来说即是:“吾所以有大患(厄),为吾有身,及我无身,吾有何患。”
孔子说“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贪得毋宁是一种老人病,决不是青春的阔达。
谁都想越过人生的苦海,却又始终难逃苦海。那是因为志愿,而非罪的缘故。志愿越大,苦难越大。
生命本身就是吉祥,幸运,欢喜。死是生的余韵,越好的歌,余韵越是柔和。凯撒的归凯撒,上帝的归上帝。
如今佛教与日本的神道,或中国的黄老,几乎把同样美好的东西全教给了我们。佛教认为生命是苦,但只要把生命视作无,亦即摆脱生命的局限就好了,这就是所谓的“无生忍”。日本神道以“中今”行事来教人,认为当下便是一切,没有未来与过去,只有此生一息的生命,即没有生命的轮回。中国黄老所教的是创造无限,无限江山无成毁,无限岁月无生死。我读陶渊明与李白等人的诗,非常喜欢“悠悠千载上”与“楼前迢迢是天涯”等句子。
《易经》说“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智慧的修行,首先是清晰地观照世界,懂得感激,始知幸福。现在是早春,梅花盛开,花开的声音与春风的相契,是生命的知性与智慧。
用佛家之语言之,则人世间的事,本来就没有对错,有的只是因缘。自在圆满的性情,不在于极乐世界,有心者,人间处处可以随喜。
浅草观音庙里的联句: 佛身圆满无背相,十方来人皆对面。
胡兰成有句话说的真是好,岩石若浸入春水,就与花影同样柔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