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居的一年」读后感2000字(2)篇

作者:约翰·欧文

当代文坛小说宗师、村上春树的文学偶像约翰·欧文传世大作!村上春树:“读欧文的书会上瘾,他的读者都变成了瘾君子。”《独居的一年》是一个关于爱欲与成长的故事,让你大笑出声,也让你默默流泪,当你找到爱的时候,也就找到了自己。这个故事里的每位成员都有些“反常”,他们一直在现有生活之外寻求另一种可能:母亲玛丽恩为忘却丧子之痛和丈夫的背叛,与比自己小二十岁的少年埃迪擦出火花;父亲特德一边创作古怪的儿童读物,一边流连于各色女人的怀抱;4岁的小女儿露丝,则在父母间破碎的关系以及对死去哥哥的想象中,挣扎着长大,渐渐成为一名作家。这年,露丝41岁,已是位单身母亲。在这独居的一年里,她再次遇见真爱,也突然理解了父母的选择,理解了在自己身上发生的一切。

「独居的一年」读后感2000字 第(1)篇

当我看这本书的简介是关于爱与成长,与自我和解的小说时。我认为自己很有必要看一看。因为我执拗于亲情爱情甚至友情中一些错误,误会,背叛,不能释怀。

每天花半个小时读,好像花了很长的时间才把它读完。好像四分之三的时间都用来读书的50%去了,一旦跨越了这个点(微信读书有提醒你读了多少)。后来就很快了,好像几天时间就完成了,因为迫不及待想知道结局。幸亏结局是好的,团圆的,释然的。。。虽然收尾平淡,却让人回味悠长。

露丝的母亲在她四岁时就离开了她,76岁时才回来,而此时,露丝的孩子都有四岁了。而离开的原因是玛丽恩已经失去了两个儿子,怕再次承受失去唯一的女儿露丝而选择离开。站在女儿的角度好像觉得这有些自私,可站在母亲的角度好像又可以理解。毕竟母爱有多“自私”,就有多伟大。

其实读到露丝为了报复父亲而和父亲的壁球友斯科特啪啪啪时,我心里想这事什么鬼书,什么与自我和解,难道自己和父亲的球友啪啪啪了之后就理解了父亲与自己朋友啪啪啪吗?可是就在那么一瞬间我好像明白了一个道理,我讨厌我自己的父亲总是一种暴脾气,无能却要怪罪于别人。我告诉自己不可以这样,不可以一副暴脾气伤害爱我的人,可是还是不由自主得乱发脾气了,某人就是受害者~这简直就是一种魔咒,与《爱是一种选择》里的“症状”不谋而合啊!读了这本书我才明白,哦,天哪!我做了我最讨厌的事情!伤害了那个可能除了家人最爱我的人! 这种伤害好像又是不可逆难以愈合的!

每次读了一本不错的书,其实我都会对作者很感兴趣,搜索发现原来《独居的一年》里面的事实简直就是作者经历的一个翻版啊~“欧文作品的题材多涉及失踪的孩子或缺席的父母,这显然与他自身的经历有关。欧文1942年生于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艾克斯特。早在他出世之前,他的父母即已离异,当他6岁时,他的母亲再婚,其丈夫领养了欧文。于是,欧文跟着母亲和当历史教师的养父长大成人。他从未见过自己的亲生父亲,也不曾萌发过寻找父亲的念头。”这不就是露丝吗?母亲缺席,而她也从未产生寻找母亲的年头~“欧文的个人生活并非一帆风顺。1981年,他与第一任妻子离异。在他母亲看来,经历了婚姻不幸的欧文应该能够理解她与欧文生父之间的恩恩怨怨,于是交给他一扎信件和剪报。欧文从中了解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的父亲曾经服役于美国陆军航空部队,奔赴亚洲战场作战,可不幸的是,他驾驶的飞机在日军占领下的缅甸上空被击落,他和其他的机组成员下落不明,直到四十天之后,他们才奇迹般地徒步抵达中国。父亲这段死里逃生的不寻常经历被欧文写进了《苹果酒屋的规则》中,成了华力·华辛顿的英雄之举。”这和露丝读了母亲的小说理解了母亲也是一样的。“1987年,欧文再次走进婚姻的殿堂,他的妻子也是他的经纪人。目前,他与家人居住在佛蒙特州的格林山。”最后,露丝和她的警察也是幸福得生活在佛蒙特州。

埃迪这个人我也很喜欢,爱了一个女人一生,那个比他大23的女人。他53的时候,她已经76岁了~而没见面的这37年,他也从未忘记她。甚至把与她的故事写成了小说~嗯,《六十次》~一个短短的夏天啪啪啪了六十次~这其实让我相信爱情,是会永恒的,会的。

总的来说,这本书好像冬日里的一缕春风,温暖又荡漾微笑~推荐!

「独居的一年」读后感2000字 第(2)篇

用了近10天20个小时看完了这本书,又花了一个多星期的时间来消化理解。其实不是很喜欢这部小说的文风,也不喜欢一开始的故事。一个39岁的美貌女子与20多岁的小鲜肉的爱情?还不知在幼小的女儿面前避避嫌?这样的故事毫无疑问对很多人都没有吸引力。读了将近三分之一的时候我都一度还在考虑弃读。是书中特德的五个童话故事和小露丝的命运吸引我继续看下去的。还好,我读完了,还好我终究没有错过这本美妙绝伦的书。

这是一部宏大的小说。如果说有些小说写了一栋房子,这部小说则写了一座城市;有些小说写了一群人,这部小说则写了一个社会。借用书友网上的评论,每个人都是主角,每个人都很精彩。加上自己的一句,每个故事都可以独立成书,每个故事都饱含深意。

书中有很多作家,露丝,特德,埃迪,玛丽恩。每个作家都写了不止一本书,而绝大部分书的情节甚至有些书的全部内容文中都有介绍。读完本书相当于同时读了多个故事。这些故事即可独立成书又相互联系,推动整本书的情节自然而然的向前发展,又不露声色的展现了几位主要人物的生活和心理历程。其中我比较喜欢的是特德的几个儿童故事,尤其是老鼠爬墙缝,和地板上的门。特德,准确的说是欧文对儿童的心理真是把握很准,又能用很好的故事和很棒的文字展现出来。对我这个做妈妈的人来说,觉得上了一堂儿童心理学的课。很是意外欣喜和感激。

书中有关于写小说技巧的探讨或叫介绍,对于想学习写小说人来说,无疑具有很好指导借鉴意义。不是我关注所在,无力多言。

书中人物都很真实,是普通的芸芸众生中的一员,有各自的喜怒哀乐,各自的讨人喜和讨人嫌的真实立体感。薄荷、多事西、艾伦、汉娜,哈利、罗伊……就是日常生活中的你我他的身边人。看完后脑海里很容易就呈现出一幅幅多个人物多个日常生活场景的生动画面。

书中关于爱的播洒耕耘收获和回馈是不变的主题。父母之女之间,爱人之间,朋友之间,总而言之,人与人之间,因爱痛苦因爱彷徨因爱沉沦因爱坚守因爱快乐因爱透彻,实际上是触及了很多很严肃的话题的。儿童的教育(比如小露丝对父母对待她不同态度的敏感,埃迪在青春期对其父母的诸多不满,特德童话故事中关于儿童心理的描写等等),婚姻家庭的建立和维护,人生成长过程中的自我修正等等。反正我看到露丝最后幸福生活时,觉得所有把个人不幸推给原生家庭和成长经历的都好没道理。最最佩服露丝,那样的成长环境下却成长成一个如此睿智有爱的人,虽然特德有很多让我不喜欢的地方,但在露丝的成长中他不可或缺也功不可没。最最喜欢哈利,物质生活简单至极精神生活通透至极认定的目标紧盯不放,这样的人,只能是他既精彩天自安排。

好啦,不剧透。更多精彩尽在书中。最后说一句,非常喜欢本书中的《当你老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的译文。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02770.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葡萄园里的宝藏》读后感300字

    勤劳是最大的宝藏 的日子是短暂的,岁月如梭呀,我像往常一样拿起我的课外书,今天读了《葡萄园里的宝藏》这本书,心里有很深的感触。 老农夫有一片广大的葡萄园,但他年老体弱不能去葡萄园干…

    读后感 2022年6月11日
    205
  • 《没有不可以改变的事》读后感800字

    从“失败”到成功――《没有不可以改变的事》读后感 桑托斯是世界著名的球星,他在6岁时得了小儿麻痹症,经过6次手术后,他活了下来,但是却落下了终身的残疾,所以他只能靠轮椅活动。可他最…

    读后感 2022年6月13日
    130
  • 《母亲的心》读后感1000字

    寻 爱 记  ――读《的心》后感  再小些时候,我总是感受不到的爱,我觉得这一切都是那么天经地义,这一切都是那么顺理成章,我根本不需要感谢谁,因为我过得很好!直…

    读后感 2022年7月22日
    85
  • 青铜葵花读书笔记摘抄好词好句及感悟赏析

    青铜葵花读后感书评300字: 曹文轩的著作《青铜葵花》是大家都熟知的小说,属于著名的儿童文学读物,我非常喜欢,希望大家能够阅读体会。故事主要讲述的是哑巴青铜用自己的努力帮助葵花上学…

    读后感 2023年2月17日
    38
  • 自由从来不是随心所欲——《肖申克的救赎》读后感800字

    自由从来不是随心所欲——《肖申克的救赎》读后感800字: 《肖申克的救赎》这部小说塑造了安迪这样一个近乎完美的角色,在涉嫌杀害妻子和情夫,被判处无期徒刑这样一个绝望的环境下,他用自…

    读后感 2023年2月9日
    46
  • 读廉洁书籍读后感

    这是一篇读后感700字作文,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 在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宝库里,廉洁就是那其中闪烁着金色光芒的黄金。在这一层层黄金塔中,它有着对国人行为的要求,…

    读后感 2022年10月23日
    62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