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读后感2000字(2)篇

作者:安德斯·艾利克森 罗伯特·普尔(Robe

本书是两位作者合作撰写的,一位是心理学家,另一位是科学作家。10多年前,我们开始经常探讨杰出人物和“刻意练习”这个主题,并在5年前开始认真地围绕这个主题写书。在那段时间,本书在我们两人的思想碰撞中慢慢成形,以至于我们现在都难以分辨,书中的哪一部分观点由谁提出。我们只知道,本书由我们两人合写,比由我们单独去写要好得多,也完全不同。

「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读后感2000字 第(1)篇

【读书笔记】《刻意练习》:第5章 在工作中运用刻意练习原则

致力于传授知识的传统方法

引文

“知识与技能之间的区别,正是发展专业技能的传统路径与刻意练习的方法之间的核心差别。”

传统的方法:更关注知识,然后让学习者应用知识。

刻意练习:聚焦于绩效和表现,以及怎样提高绩效和表现。

那这两者的区别,在实施训练时,区别会体现在什么地方呢?

如果以提高写作能力为例:

我们所接受的传统的学习方法通常是这样的:

1、t传授知识。

将写作方法传授给学习者,如:确定文章的主题、确定文章的大纲、采用某种逻辑关系(总分,或总分总,或先给出结论再导出原因等)组织内容。

2、t知识应用

让学习者,应用文章写作方法,撰写一篇文章。

3、t有效反馈

对完成的文章进行点评,指出不足及改进之处。

4、t完成改善

根据反馈意见,进行修改,直至合适要求。

如果运用刻意练习的方式,进行写作技能的培训,课程的内容设计,应该调整为以下训练方式:

1、t发现问题。

以完成的文章为样例,进行点评,找出文章存在的不足。例如:是文章结构安排不合逻辑;还是文章的主题确定不恰当;或是文章的语言表述不够简洁、准确;

2、t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进行有目的的训练,改善不足。

如果是文章结构安排不合逻辑,那就针对文章结构安排,进行训练。

3、t训练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式进行。

üt传授知识:介绍文章结构的几种常见的逻辑结构模式,比如:WHY-WHAT-HOW结构模式;SCQA结构模式;

üt知识应用:按照恰当的逻辑结构,修改文章结构。

üt有效反馈:由导师审阅修改后的文章,对修改后的文章给予反馈。若仍有不足,按反馈意见继续修改;或修改合格,也给予肯定反馈。

üt持续练习:由导师布置文章结构相关的训练任务,让学习者反复练习,根据不同的主题内容,选择恰当的文档结构模型,练习文章结构搭建。

üt创建心理表征:通过这种持续练习,创建学习者的心理表征,即在确定文章主题后,能即刻想到恰当合适的文章逻辑结构模式,来组织文章内容。同时,创建的心理表征,也能高效帮助写作技能的提高。如在阅读到一篇好文章时,能调用心理表征,分析文章的优点、特点,继而吸收、学习、借鉴,反过来促进学习者的进一步提升。

刻意练习关注的是绩效和表现,所以训练方式是从结果切入,以终为始。即:

找到需要改善的行为和表现——设计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法——提供有效反馈——学习者根据反馈作出相应的调整——按训练方法持续练习——在持续练习过程中创建心理表征——调用心理表征支持刻意练习

【心理表征补记】

结合实际工作中的各种培训和练习,个人感觉心理表征的创建是在持续练习过程中形成的。

如果有优秀的导师指引,创建的心理表征质量较高,创建过程也比较快,效率也会比较高;如果没有导师指引,心理表征的创建是自我摸索的过程,创建过程会比较慢,效率也比较低,质量也相对不高。

「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读后感2000字 第(2)篇

打卡:《刻意练习》,[美]安德斯艾利克森/罗伯特普尔,20170727-0811.#没有莫扎特,没有天才,大脑就像一块基于FPGA的SRAM#推翻天才论(莫扎特这类神童和阿甘这种自闭症天才,其实都是刻意练习),又推翻一万小时理论(练习不是不断重复,而是目标-专注-反馈-纠正-改进的刻意重复,即刻意练习下的一万小时才有用),告诉你:相信潜能(大脑是可适应的,练习改变大脑结构),同时发现兴趣和目标所在(维持动机,动机又会变成自我实现的预言),继而通过刻意练习建立起足够和优质的心理表征(解决问题时可调用的解决方法和场景,大脑会适应性地“重新布线”,重新解释和组织信息,将解决方法进一步压缩编码),将知识转化为迅速处理大量信息的能力,更好的心理表征,意味更加杰出的表现。最后:人的时间精力就像一定数量的技能点,就看你要点亮哪些技能树,时间精力的利用效率造成人与人的第一层差异,而时间精力的二次分配二次造就人与人人生主题的不同以及所谓优劣高低,即我们的时间花费决定了我们的人生主题,而我们的心理表征带来了能力差异。作者也说:正确地养育任何一个孩子,都可以将他变成天才,然而即便不成功但一种无时无刻改进自己的工匠精神也是一种愉悦和激励吧,再往下讲,一定要变成天才吗?要天才还是快乐?天才和快乐冲突吗?这就又是另外的问题了。#一点匠心#另:潜力好比可延伸的血管,能够通过我们一生中经历的各种各样的事情来创造;我们一直过于高估天生才能的作用,低估诸如机会、动机和努力的价值;所谓“天真的练习”,基本上只是反复地做某件事情,并指望只靠那种反复,就能提高表现和水平(所以生活有时需要有所激有所逼:并非达到极限,而是动机不足);将杰出人物与其他人区别开来的因素,正是前者心理表征的质量与数量,通过多年的练习,他们针对本行业或领域中自己可能遇到的各种不同局面,创建了高度复杂和精密的表征;国际象棋大师的心理表征使他们能够迅速想出大量可能的招法,然后把注意力集中在寻找最佳招法之上;如果你发现某种方法管用,继续做下去,如果不管用,马上停下来;你越是能够调整自己的练习方法,模仿所在行业或领域中最杰出的人物,那你的练习也可能越是有效;不论什么时候,只要有可能,最佳的方法几乎总是找一位优秀的教练或导师;要记住:如果你在走神,或者你很放松,并且只为了好玩,你可能不会进步;保持动机也许是每个投入到有目的训练或者刻意练习中的人最终要面对的最大问题(新年决心效应);刻意练习的核心是一种孤独的追求;他们需要不断地尝试和失败,但那些模型也要告诉他们,成功可能是什么样子的。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02778.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星火

    星火 ――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 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题记 窗外的,骄阳似火,树木葱郁。轻轻翻开书,我平静如水的心瞬间被星火点燃。 这是一个关于“钢铁”的故事。这个…

    读后感 2022年7月7日
    158
  • 除去心猿,立地成佛——《西游记》读后感1000字

    除去心猿,立地成佛——《西游记》读后感1000字: 一说起《西游记》,想必大家脑海里都会浮现出86版电视剧《西游记》,其中六小龄童饰演的孙大圣的经典形象,更是在我们心中挥之不去。《…

    读后感 2023年2月8日
    77
  • 阅读《致儿子的信》读后感600字

    给孩子最好的礼物——阅读《致儿子的信》读后感600字: 今天我读了成院长荐读的《致儿子的信》,作为母亲,我感触颇多。 在中国家庭教育的特色是:生你,养你,继承给你。中国的父母恨不得…

    读后感 2023年2月12日
    39
  • 我的名字叫一男读后感300字

     今天,我读了一本书,书名是《我的名字叫一男》。它的作者是日本的山中恒,是叶荣鼎翻译的。 这本书讲的是一个名叫一男的孩子,本在一个美好的家庭,却因为一次中奖让他们家破人亡…

    读后感 2022年6月28日
    132
  • 读《清风长留天地间》读后感1500字

    廉洁是一杯修身自律的纯净水——读《清风长留天地间》读后感1500字: “廉洁”一词古来有之。廉洁就像一棵青松,那刚直挺拔的身躯散发出的魅力永远成为人们啧啧称赞的对象,至今它作为一种…

    读后感 2023年2月12日
    35
  • 《红与黑(经典译林)》读后感_2600字

    《红与黑(经典译林)》读后感2600字 我没有见过什么完美的东西,确实没有。读一本书带来的往往是遗憾与深思,而看一场电影,得到的也总是哀矜勿喜。和人看《英国病人》,过了一小时,那人…

    读后感 2022年9月7日
    91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