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凯、杨烁、董子健主演的正午阳光新剧《大江大河》原著小说,《欢乐颂》作者阿耐作品。全景展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生活变迁,深度揭示历史转型新时期平凡人物命运。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 奖。豆瓣评分9.2分。《激荡三十年》作者、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新周刊》副主编蒋方舟,著名文学评论家雷达、程光炜、白烨、张颐武力荐。读《大江大河》,有人看到权谋,有人看到商略,有人看到国策,有人看到整整一代人的命运浮沉。还原国家与个人进步背后的苦泪细节。青年入世启蒙之书!本书完整收录了《大江东去》(1978-1998)和续作《艰难的制造》(1998-2008)全部内容。
「大江大河(王凯主演)」读后感2000字 第(1)篇
强迫症又犯了,看完电视剧《大江大河》,又忍不住去看小说原著。这本书人物个性鲜明,雷东宝:小岗村率先打开家庭联产责任的先河,军人转业雷东宝率领穷得叮当响的小雷家大刀阔斧的“改革”,分田到户、办砖场、办预制品厂、办登峰电线厂、办铜厂、办养猪养殖场、最后办起了登峰集团,最先尝到改革的果实。但也因农民出身,自身知识的局限,刚愎自用,在前进中逐渐迷失。宋运辉:恢复高考,犹如鲤鱼跳龙门,凭着对知识的精益求精,对机械的执着钻研,在一次次技改中稳固自身优势,从耿直愣头青变成了人人口口相传的神人。杨巡:大山里的孩子,为了减轻妈妈的负担辍学,从大山里挑着扁担卖馒头,何其艰辛,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也许说得就是杨巡这种最苦最底层的人吧,也正是没有最苦只有更苦的生活造就了小小年纪就能察言观色,机灵得抓住一次次机遇,积少成多,从改革的浪潮中最先富起来的个体户,财富积累使之成为吃黑吃白的一霸。梁思申:官二代富二代加上海归华侨,所谓人之龙凤,爸爸家世代为官,要权有权,妈妈家富甲一方,要钱有钱,自己更是受中西方教育名校傍身,不仅貌美如花、心地善良,更是日进斗金,几乎占尽世间女子想要的一切。也许太过于完美,作者这才她嫁给二婚的宋运辉,这何尝又不是锦上添花呢。柳鈞;工科男,留学归来水土不服,于是南墙成了他创业之初的老师,为了梦想不服输,绞尽脑汁搞科研,也因创造的傻气而被宋运辉倍加欣赏,而面对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为了制造业的存活也走向了务虚来钱快的房地产。崔冰冰:女权主义的“代表”吧,经济独立,社会地位高、能力强、家庭事业兼顾,与丈夫互帮互助,共同发展,又能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完全是现代女性的标杆。钱宏明:父母患病、家境贫寒,无权无势,凭自身对政策的吃透,打擦边球赚大钱快钱,太好赚的钱往往让人限于其中无法自拔,拆东补西难于抽身,一旦资金链断裂,潜在风险异常猛烈,甚至家破人亡、死无葬身之地。嘉丽:全职太太,逐渐与社会脱节,深知丈夫的出轨而自欺欺人,长期闲于家中的傻白甜又无法摆脱丈夫自谋生路,自恃清高而又困于世俗,啪啪打脸,最后又因自己的无知无畏害了丈夫自杀,而自己又因自己的无知无畏害得自己痴傻。还有徐县长、宋运萍、虞山卿、韦春红、戴娇凤、杨丽、李力、梁大、萧然、柳石堂、申华东等等,每个人物都带有那个时代的鲜明特色。就如大江大河结尾的旁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我们这代人面对忽如其来的社会变革,终于无法再安于现状、囿于贫困,即使再胆小安稳的人,也不得不想方设法跟上发展,整个社会充满躁动,人心初热,思潮百态,可哪一个人不是摸着石头过河呢?一切混沌初开,大哥率先走出一步,带领小雷家致富,可歌可泣,可认识雷东宝 到底是幸还是哀,说不清楚。想当初小杨巡挑着大馒头,从大山里往外闯,为了挣一个更好的前程,如今他成了个体户,名头很时髦,但面对重重山峦,得对自己多狠心才能走得出去,这个中辛酸只有他自己知道。师父说得没错,我的确是把技术当成了理想
,可这理想是我心里的光,我愿意做一个矢志前行的逐梦人,志之所趋,穷山距海,不可阻挡,不尽狂澜走沧海,一拳天与压潮头,这应该就是我们这代人的写照吧,靠着一股革命者的勇气,劈波斩浪,闯出狭小水域汇入海洋,我们赶上了中国百年来国运蒸腾日上的时代,我不想辜负这个时代。
「大江大河(王凯主演)」读后感2000字 第(2)篇
这部书我大概花了40个小时,艰难制造看完,大江大河看了一大部分。
这部书我很难评论,只能说我阅历太浅有些东西不能消化和理解,或许出于前面的期待,让我变得有些“洁癖”。
我不是说后面的人物性格转变让我接受不了,而是人物的性格和剧情很不合理,很多地方说不过去。或许是我理解能力太差了。但是我还是举例说明一下。
1 雷土根的人物设定,我个人任务是雷东宝的铺垫。前面我还理解,后面雷东宝入狱,很大原因在自己,但是作者侧重写小雷村的人事变动,和雷土根的性格和过失以及宋运辉如何如何解救雷东宝,以及其他人的侧面描写,然而雷东宝出狱后只写了他因此性格转变,以及不再是以前一样,一心为集体,这个是没有错,但是,雷东宝没有错吗?后文虽然写了是因为雷土根宝收据留下来和不肯要百分之五的股份,差点害惨了雷东宝。但是这就是原因吗?雷东宝前面宋运辉提醒他好多次,以及很多人劝告,外加上宋运萍的死,我不是说雷东宝个人问题,而是剧情安排的很不合理,侧重写三个人的奋斗史,其他人全是陪衬,当然无可厚非,但是我受不了的是剧情的不合理,人物性格的多变,以及孰对孰错的含糊。宋运辉对雷东宝的情在现实里早就断了,只不过是为了给雷东宝铺垫而已,很多剧情都是这么安排的,可是文中一会说宋运辉还在恨雷东宝,一会又是无数次的提醒和解救。很矛盾。
2宋运辉的人物性格和设定,我只看到的是描写他的倔强,沉稳,吃苦,淡泊名利等等,可是与雷东宝的纠缠把这个任务也搞的畸形了,更受不了的是宋运辉的感情,与陈开颜的离婚对我的影响不大,虽然有点局促但无伤大雅,但是后面和梁思坤的感情问题,我真的是汗颜,我也是读到这里,没有往下读了,可能是我理解能力有限,所以我也不想让自己40多个小时打水漂,更加破坏前面的影响。
与梁思坤的感情实在是太局促,太草率了。虽然前面有很多点点滴滴的埋笔,和对陈开颜的铺垫。但是我感觉阿耐把自己作品中的配角安排的太局促,就像一个工具用的时候爱心呵护,不用了就遗弃在一旁,在艰难制造中我也深有体会,但是篇幅比大江大河小一倍,所以耐着性子看下去了,基本上艰难制造后续部分很不切实际。具体不多写了,只是今天有点激动,想宣泄一下。
总的来说阿耐作品(我看过的)中的人物转变很大,而且很局促(这是我最不能忍受的)怎样导致全篇构架摇摇欲坠,只能践踏配角,拆东墙补西墙,可角色到这里已经很迷糊了,已经不在像以前一样鲜明了,可能阿耐写小说有点带现实主义,比如余华的就不是很理想化的常规套路,而是很多都是切合实际。也是为什么阿耐每一个章节都是年份(有时候人物的时间和行程有很多的矛盾)吧!但是越到后面越难以掌握,剧情已经整体构架已经有瑕疵了,外加上太多的小铺垫和埋笔。后面的剧情掌握还要参考前面的埋笔。的确不好控制,所以来作贱配角,但是实在是太局促,我只能放弃阅读后半部分,因为我很迷茫了,因为这本书到我阅读的这里已经变了味,也许是我太激进,没有细细品读,但是我这个月几乎是耗在这本书了,太多的瑕疵(我个人认为的瑕疵)让我没有耐心和勇气读下去,就这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