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书架上都该有套《三体》!关于宇宙最狂野的想象!就是它!征服世界的中国科幻神作!包揽九项世界顶级科幻大奖!出版16个语种,横扫30国读者!奥巴马、雷军、马化腾、周鸿袆、潘石屹、扎克伯格……强推!刘慈欣获得2018年度克拉克想象力贡献社会奖!刘慈欣是中国科幻小说的最主要代表作家,亚洲首位世界科幻大奖“雨果奖”得主,被誉为中国科幻的领军人物。
「三体(全集)」读后感2000字 第(1)篇
从结尾翻了一页才知道自己看完了,内心是比震撼的程度还要再深的震撼,语无伦次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回想才好。
用时一个多月,一开始一直在抱怨,挺无聊的,甚至曾经用三体来当催眠的工具。虽然刚开始讲的一些理论让人耳目一新,但是终究还是不能引起我太大的兴趣。后面渐渐地世界仿佛敞开了一般,还未打开第三部的时候已经想好书评该写些什么了。但是第三部带来的内容真的是无法言喻!!
首先,三体整本书给我带来了一个全新新新新的世界,也许它是我读的第一本科幻小说吧。从小一直幻想着外星人是不是真的像ET那样子,但看到三体人才有些恍然大悟,我们面对未知的世界一直是抱着美好的态度。你以为东方红在宇宙中唱响是在传播着我们的文化,但是你不知道它可能是人类灭绝的导火线,(蛤蛤只是适当的脑补一下)。但是黑暗森林法则真的真的真的震撼的让人讲不出话来,人类在这广阔的宇宙当中像是天真无知的小孩,咿咿呀呀呼唤别人来将她摧毁。宇宙本是这么辽阔毫无边界,但随着人类的科技地飞速增长,太阳系变得这么小,除了太阳系人类甚至还有银河系人类。但是,除了地球除了三体文明,这个宇宙不知道还有多少个文明,独自隐藏在黑暗里伺机而动。当高级文明向低级文明伸手时,就好像人类用杀虫剂往蚁穴里喷出药水,歌者用那么平淡的情绪,毁掉了历经不知道多少年才成型的、我们引以为豪的并称之为母亲的地球。回想整个历程,我真的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以上的文字全是混乱不堪连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讲什么。
然后想记录一下自己对三体里的人们的感觉。我觉得看完以后印象最深的暂时还是程心这个角色,“圣母婊,全人类的代表”可能是大家对她的评价。以我个人之见,“圣母”好像并不是这么合适,我感觉不到别人的愤怒。我思索了一个晚上,觉得全人类代表真的很贴切。让大家愤怒的无非是因为她的抉择毁掉了人类的未来但是她仍旧收大众追捧,而真正的面壁者罗辑拯救了全人类但却受人唾弃还被扣上罪名。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人们的天性。我们大多只注重目前,这个事物对目前有利,他就是好的。对于书里的人们,他们目前只能看到当下,但是对于书外的读者不是当局人,当局者迷,我们不应该以自己的视角去盲目评判。至于罗辑啊云天明啊维德这些人除了敬佩以外再多的情感都被钦佩掩盖了。
记得语文老师在课上讲过,关于毛爷爷的种种是不能在当今妄自评判的,起码也要等到五十年过后。直到看到三体里所展示的各种事情我才稍有领悟,怎么说呢,还是要搬出那句被讲烂的话:“凡事都有两面性”,我们之所以能够判断事物的对错,是因为它对我们现实生活的帮助和影响是能够轻易判断的,但是很多时候它的另一面还隐藏在深海中没被发觉。就如当我们在感叹塑料袋的便利时,却没有想到使用完以后它对大自然的破坏。经过时间的洗刷,很多事情都会渐渐浮出水面,太过急躁的断论只会显得自己十分愚昧。
纵观三体全篇,我觉得最不可思议的还是书友提出来的一点:故事始于文革。觉得导火线这个词十分合适,他真的只是小小的一段线,但是最终引发的将是让人无法预知的威力。从三体游戏,到真正的三体世界。我们的目光逐渐的被放大,然而却又慢慢地被三体世界爆炸性的发展缩小到只有澳大利亚这么‘小’的一个国家。直到最后目光被拉长,跃经几千万年看着太阳系外的故事。三体的震撼之处,还在于作者在未知情况下对社会发展和人类心理的猜测,比如大低谷时期和男性‘灭绝’时期。我不知道整本书有多少信息是真实的,但是我觉得科幻的神奇之处,就在于它建立在现实之上,真真假假有什么必要,我们能够领略到其壮美之处才是最重要的。
「三体(全集)」读后感2000字 第(2)篇
读后感
看科幻作品是这样一个状态——他怎么不这样做呢?这不合逻辑啊!看着看着,作者又把这些疑问给解释通了。你就会产生一种小失落——原来作者都想到了啊。但作者真的没有填补“漏洞”时,一两个可以,多了是没人耐心往下看的。一部好的科幻作品首先就是逻辑自洽,吸引读者爱不释手的看下去。《三体》做到了,而且远比这个要求高很多。另外,通过作者的描述的一些概念,启发大家查资料学习这也是非常好的(电子书中的评论密集度之高说明大家都有感想收获)。其精彩的故事情节,不断把故事引向深入的推理悬疑式的表达方式,无不吸引人想一口气看完。但这部书除了第一部外,看着真的是好累人,没有章节,一部到底,“逼”着你一口气看完的节奏啊。������
《三体》中的语言似乎并不是很出彩,单拿出某一段某一句感觉有那种醍醐灌顶、至理名言感觉的并不多,相对于接近100万字的总篇幅实在少得可怜。但,就像一个人,只看眼睛很一般,再看鼻子也一般,看看嘴巴还是一般,把这些组合到一张脸上时,就会是特别的耐看,有时甚至惊艳。无疑《三体》就是这超级耐看型,看到你惊艳为止。
《三体》中有人性温情的一面,面对三体人的到来,随着时间推移总是会往好的方向去想,但有更多人性丑恶的地方,人类用极尽赞美的语言表扬他们觉得有用的人,而突然时空一变,道德取向改了,又极尽诋毁。对自己的功臣——面壁者、执剑人的过河拆桥忘恩负义,以及其用所谓的道德进行审判,这充分说明了,这些道德的建立都是在及其利己主义的基础上的。或许放之四海(宇宙),这就是生存大于一切的准则,这也就是作者所说的宇宙社会学吧。那么,细思极恐,人类现有的道德观都正确吗?都是建立在现有生活基础上的,为维持现状稳定服务的,一旦现有状态不在了,也就这个道德的基础破灭了,道德还是道德吗??真的是那句话,工作中不要有过多的道德审判。因为你的道德不一定对!
对现实的一点感慨——人类的武器虽然较三体人落后,但也是越来越威力巨大了,摧毁几个地球都没问题。现有武器放在这部科幻小说中的全宇宙没有问题,是个小巫。但,于人类之间的不和谐,这可是极大的威胁,当面对共同敌人时,地球人都没有走向大同,依然分裂,这很是令人担忧(当然这也只是作者的假想)。但愿人类面对宇宙威胁之前,不要爆发同类间的大规模战争。想想那些高科技武器,地球真是太脆弱了。爱因斯坦说:“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武器是什么,但我知道第四次的武器是木棍和石头”。
最后,狭隘一点的观点,说说第三部分主角程心。虽然我一直劝说自己,要有大局观,要从整体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责任不分个人能力大小……但我还是不喜欢这个角色,去他妈的狗屁责任吧,你的责任都是牺牲别人换来的(书中她所谓责任也是微不足道的,只有她自己认为重要)。她用自己的道德伪装自己,用所谓的大义来陪衬自己对大是大非的清醒,其实她是终极利己的,只为完成自己的道德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