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是一个很悲壮的故事,是一个关于一群人在路上想寻找当年失去的理想的故事。他们也许弱小,但他们始终不放弃希望。五百年前的齐天大圣,五百年后戴上金箍,踏上了西游之路。前尘尽忘,他挥棒指向曾经并肩作战的兄弟;曾经英俊潇洒的天蓬元帅,转世成为一只猪妖。爱人远在天上,就算终有一天相见,也不忍相认;金蝉子和如来打赌证法,用自己的轮回宿命,来赌世人不屈的反抗之心;小白龙誓死不嫁入天庭,情愿化作一匹白马,用一生沉默为代价,陪伴在爱人左右……总有一天,天宫会再次燃起大火,诸神的权威会再次接受挑战。因为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宁肯死,也不肯输。
「悟空传(典藏纪念版)」读后感2000字 第(1)篇
蕴含哲理的一本书,读完全书又不免唏嘘了一番,欣赏那为庇护所爱之人而敢与天庭为敌的天蓬,在我眼里,他不是神仙,他只是一位普通女子的爱人,只是做着因爱而做的事;欣赏那为寻妹妹而敢于大战天庭的杨戬,但不认同他为保护妹妹不受伤害而将其困于华山之下,让其夫离子散,那不是爱而是绑架,是扭曲的爱,在我眼里,他不是神仙,他只是一位爱妹妹爱到变态的哥哥(其实我很羡慕杨婵有这样爱她的哥哥,只是他爱错了方式);欣赏那敢做敢当、天真无邪、不怕死的哪咤,那与年龄不符的成熟内心让人心疼;欣赏那天不怕地不怕,永不服输,真实纯粹的孙悟空,他活出了自我;欣赏那质疑如来佛法、为参悟更高佛法寻求真正的西天而放弃千年修行下凡自行修炼的金蝉子,他懂得舍与得,他懂得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他懂得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他们都是有着铮铮铁骨、勇敢无畏、敢于挑战权威、有热血、有灵魂的男子汉。书中人物可分为两派,一派是以孙悟空为首的那些有心有灵魂的正义的人,另一派便是以如来为首的那些没心没灵魂的虚伪的神佛。
刚开始读的过程中一直有困惑,但又说不出心里的困惑是什么,感觉文章有点乱又有点绕有点无厘头,后来困惑越来越淡,我大概理清了此西游记的大概脉络。金蝉子和须菩提是如来的两个徒弟,后来都成了孙悟空的师父,金蝉子为悟真义,也为与如来打赌,便以自己为赌注放弃千年修行而入凡尘,猪八戒因庇护所爱之人而与天庭作对,于是被贬下凡界投胎成猪,沙僧因打碎琉璃盏而被贬到流沙河,直至遇到了唐僧……世间原本没有妖,由天地哺育出的石猴到须菩提那里拜师学艺,即为孙悟空,后因孙悟空在阴曹地府勾了生死簿而使大量生灵长生不死,这些神界掌控不了的生灵就被命名为了妖,孙悟空就成了众妖之王,后来被如来压到五指山下,为了让孙悟空消失,神佛界想出了一个办法,给孙悟空戴上金箍,让他想不起五百年前的自己,并让他做几件事,方能得正果,其中一件事就是保唐僧去西天,然而,按书中所说,在神的字典里,所谓“解脱”,不过就是死亡;所谓“正果”,不过就是幻灭;所谓“成佛”,不过就是放弃所有的爱与理想,变成一座没有灵魂的塑像,没有热血,失去了自我。还有一件事就是让孙悟空杀掉齐天大圣,自己杀自己?感觉有些荒唐吧,这个齐天大圣应该是如来造出来的,因为没有人能打败孙悟空,能打败孙悟空的只有他自己,所以要战胜孙悟空,唯一的办法就是让他怀疑他自己,否认他自己,把过去的一切当成罪孽,把当年的自己看成敌人,一心只要解脱,一心只要正果,于是就封锁了他五百年前的记忆并让他杀掉五百年前的自己,其实杀掉的只是一个幻影,并非真实存在,所以即使杀掉了齐天大圣,孙悟空依然活着,如来这样做,我想是为了赌赢与金蝉子的赌,赌众神是否真能控制世人的命运,如来想将孙悟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然而他输了,因为孙悟空宁愿死,也不肯输。
从孙悟空和唐僧身上我明白了,活着的时候,就要尽情地欢笑,尽情地蹦跳,尽情地活出真实的自我,即使生活有时不如人意,也要尽情地享受生命的恩赐,当你用欣赏与赞美的眼光看待世间万物的时候,一切都是那么的美。此外,在阅读的过程中引发了我一个思考,即是否一切都是命中注定?让我们来进行一番小小的假设推理,如果一切都是天定的,那么天难道在每个人出生时就为ta的最终死亡而设计出一路所遇之人、所遇之事、所读之书……,具体到某颗树、某朵花、某个人、某个地方……想想怎么可能呢?如果是这样的,世界上有无数生灵,时刻又有新生命降临,ta们的生命之路若都由天来设置,天岂不是会很累很累?个人觉得,命运是这样产生的:你的思想、欲望、心念、性格、际遇、学识、能力、外表等等所有你的内在和外在以及外界环境组成了设置你命运方向的一道道屏障, 若无法突破,便会顺着这些屏障所形成的路走下去,于是形成了现在的命运,若想改变自己现在的命运,主要靠自己,以后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选择权与决定权始终由自己掌控,所有的一切不过是催化剂,万般所遇皆为缘,随缘的同时,要努力突破屏障,自己的命要由自己主宰。很喜欢书中的一句话,这个天地,我来过,我奋战过,我深爱过,我不在乎结局。
「悟空传(典藏纪念版)」读后感2000字 第(2)篇
第二卷看完主线故事应该就讲完了。
书中悟空重生了三次:
第一次是在炼丹炉里,随后被如来压了五百年;第二次是取经路上,杀了和尚,也杀了自己,如来把石头扔下凡尘,被阿瑶找到埋在花果山,之后由和尚挖出;
最后一次是和大鹏打斗,被心中的佛性唤醒(或者就是如来点醒),在释然中死去,又瞬间重生。
第一次带着仇恨复活,继续杀戮,继续毁灭,继续打破界限。
第二次被剥夺了所有记忆,并被告知要赎罪以成正果,在如来和观音的设计下被诛心,心死而身死。
第三次王者归来却无奈放下恩怨,明白世间需要秩序,明白毁灭不能解决问题,踏上取经之路。
最后和尚以金蝉子的身份和奎木郎的对话:
“人生难道不是梦幻吗?你所得的你最终全会失去,你认为那是真的,你就会痛苦,而你知道那不过是一个游戏一场梦境,你就能解脱。人生在世,百年也好,千万年也好,都是未来前的一瞬,这一瞬后你什么都没有,你曾有的只有你自己。你在这世上永远地孤寂着,永远找不到能依托你心的东西,除非你放弃自己,融入造物之中,成为万重宇宙中一点尘埃。你就安乐了。”
‘’可是如果连你都这样想。那我们还有什么希望?”
“对,所以我在等一个人。”
“等一个人?”
“不如你和我坐下来一起等吧。”
这段话中感觉和尚也明白了个人的渺小,一切终将归于造化,但他又把希望寄托在悟空身上,是希望他也放下,还是继续反抗?
结合悟空最后的心境应该更偏向前者吧。
结尾,师徒:
“师父,走吧。”
唐僧低了头又去看蚂蚁,他已经找不到他刚才看的光斑了,“多好的极乐土啊,我想再看一会儿。”
“走吧。”
“好,走。”
玄奘突破界限时:
“可这世上,能达极乐者又有几人?我若自度,却弃不下尘世众生。我若度人,自己便永不能极乐,所以我永世到不了西天的!”玄奘回头。背后已又是一片黑暗。
那声音叹道:“你既想得通,又何必回头呢?”
回头是放不下,但这段对话的结局还是和尚到了西天,才有了和奎木郎的那段对话。接着才有了五行山上师徒会合,因此金蝉子和悟空的反抗都没有成功,但也没有失败。
还有这个故事感觉和魁拔很相似,都是对抗强权,都是打破秩序,都有血有肉,有情有义,有讽刺,有幽默,有牺牲,有奉献,都是在不屈的奋斗中寻找自我寻找真义,让人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