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坛最受争议的作品,一部毁誉参半的奇书。1993年该书问世时,季羡林先生曾预言:20年后,《废都》会大放光芒。1997年获法国费米娜文学奖,是亚洲作家首次获此殊荣。2003年获法兰西共和国文学艺术荣誉奖。这是一部1980年代的中国社会风俗史,描写当代知识分子生活的世情小说。小说以历史文化悠久的古都西安当代生活为背景,记叙“闲散文人”作家庄之蝶、书法家龚靖元、画家汪希眠及艺术家阮知非“四大名人”的起居生活,展现了浓缩的西京城形形色色“废都”景观。作者以庄之蝶与几位女性情感的纠葛为主线,以阮知非等诸名士穿插叙述为辅线,笔墨浓淡相宜。在诸多女性中,唐宛儿、柳月、牛月清为他塑造最为成功也最倾心的鲜明人物。在这些充满灵性、情感聪慧而富有古典悲剧色彩的人物身上,体现出作者至高的美学理想。
「废都」读后感2000字 第(1)篇
凌晨4点 在英国的家中 憋着尿意 撑着手机最后的一点电 看完贾平凹先生的《废都》想留一段文字给将来的自己。实话说 在没看后记的短文之前的一段我都难以让心跳平静下来 胸口发闷 想快点结束 却渴望结局有所转机 似乎跟着作家庄之蝶有一种食过烟壳刀削面的 迷幻感 看的极快 感觉房间的灯亮中透着烟圈 烟越来越浓 让人窒息的感觉。
也许是太久没有看完整的长篇小说了。往年我只喜欢看纸质的书,很难在电子书上看名家的作品或者教育类的书籍。也许最近的人生经历有一种人生活到头注孤的使命感,拒绝社交 也不想做任何事 只想一个人静静的呆着。所以这部小说的发展 也切合了心境。当然,我本身是悲观主义者 却喜欢乐观或者中庸的结局。 从故事讲到牛月清的为人处事 还有 庄和唐偷情开始 我就知道这注定是个悲剧。一开始的篇幅太长,中后期的故事又来的太急 太满 彷佛平地一声惊雷。这与规矩的写作颇有不同,但是更贴近现实和作者当时的亲身处境。在我看来 作者是一个感性的动物,将自己附身于庄之蝶的人设,曾尝试在自己的人生中挣扎 却又不舍自己的清高 最后落得不得不认命 以致于最后的理性支撑自己逃离废都。这么一想不禁对比《围城》,有着全然相反的人设却不竟相同的结局。草草结局 也同样是一种逃离废都 和逃离一种现状的释怀。小说非常真实 也非常现实,很感谢作者用自身的苦恼和心境给了读者一个看似可能发生在任何时候任何人身上的文学作品。是一种对现实社会的讽刺,对活在都市里面 有七情六欲的“人”的一种考验。当然,有很多对旧的观念 甚至对宗教 对男性社会 的讽刺。
小说其中,我最有感触的一段是对牛月清发现庄和唐偷情的描写,当然也包括101黄厂长和他老婆的农药事件。从古至今,不禁拷问人心,女性的地位到底何在?贾先生笔下的女性有着分明的性格,所有做主妇的都是忠于自己丈夫的 并且都是陪着丈夫闯天下的 能守住家的强女子,而所有没有做主妇的女子都是美女 都诱惑力十足都是聪明的人精 情感的动物。即便是主妇有多么强的想守住她们的家,牛月清输了,夏捷输了,黄厂长的老婆输了,汪希眠的老婆更不说了。废都里面的主妇都面临着被丈夫抛弃或者背叛,但是她们自始自终都在维护丈夫的名声,为了家不惜牺牲自己的爱情 去成全丈夫在外的名声。对比城外的卖牛奶的刘嫂和她的丈夫,虽说作者没有刻意去写,但是都能看出她们比成立的有钱夫妻要幸福。甚至牛月清的娘老太太神神叨叨的大伯,都能感觉到和谐和爱。而这些被名誉,金钱所驱使的废都男人们都在干什么,为了一己私欲 牺牲掉自己白首起家的妻子。也许现在很多人看到这段怕是都会自动带入情境,女人们恐怕很多都没有牛月清的勇气去抗争,也没有汪希眠的守住内心的大气,更没有夏捷的直爽,更别说柳月的能屈能伸了。话说回来 我认为 柳月是这小说里最成功的人物了 最顺应现实 最不被高看的一类人 却因为现实 活的最体面。而往往现实中,谁都不愿意去最这个角色,也不会去在乎这种小角色,但是最后出其不意,小角色决定了很多事,不仅能挑起风波 更能使用弱者的力量去博得同情而反而上位。这或许给很多正直的人所骂不公平,然而你不得不承认他们这样做是当今社会现状使然,人与人之间就讲究一个人情一个面子,你越是看重摔的越惨。越是能隐忍,越是能成为被往外推的产物。柳月一在强调自己是农村来的保姆,她越这么说越让人怜惜 不把她当回事,越是让身边的人觉得应该帮她一把,然而她在进庄家门前就每一步都在跟自己打算,能忍则忍,该断则断。她是勇气 聪明 美貌并存的。仔细想想,每个人身边应该都会有这样一个人物吧。
不想说唐婉儿,因为她的结局是她自己一手造成的,她却是一个情种 却让自己一错再错,自甘堕落的弱者何需同情。
想起小时候真的有想过要当作家,很喜欢小说也喜欢写东西,讽刺的是现在都不知道要怎么打标点符号 看了庄老师的命运 也是有些害怕 真正好的作家 怕是要很强的内心才能活在世俗之中呢 但不活在废都之中又哪来的《废都》呢 …哎…
我太困了。就不写了。这篇小说 能让人产生对婚姻的恐惧 也能激起人对爱情的向往能让人对名誉产生渴望 也能让人回归最初的平凡。看完了就完了,很多东西都是自己控制的,晚安。[玫瑰]
「废都」读后感2000字 第(2)篇
贾平凹笔法明清,《废都》就是《红楼梦》和《金瓶梅》的融合!整部书又何尝不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失去了传统文化支撑精神贫瘠的文人在废都上的挣扎!
小说开头的“贵妃土四色花”、“天上四个太阳”,虽不同于《红楼梦》第一回的“甄士隐梦幻识通灵”,但亦是飘渺虚诞之说,又预示了西京四大名人的悲剧结局!当然,文化断层以及作者苦痛无奈的思想也在这起不知真假的坏事中一览无余!
接下来便是孟云房向周敏介绍已经西京四大名人,这又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何等相似!三教九流各色人物纷沓登场,个个浓妆艳抹光彩照人!但一切不过如书中庄之蝶堂中匾额所书:“上帝不言(百鬼狰狞)!”
再往后便是一些悉悉索索的小事,文人间的聚会闲谈娱乐,鬼鬼神神亦幻亦真的斋醮之事(贾平凹也借这些对于“五阴”做了判词,对庄之蝶的命运做了交代)!当然,穿插期间的还有大段大段尺度很大的性交描写!各色人物也通过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一步一步慢慢走向各自悲惨的结局:或死或离,或疯或颠!盛极一时的四大名人如开头的四个太阳,引发一阵喧嚣后重归沉寂;四个女主亦如那四色花,由庄之蝶亲手所养,又亲手所毁!
西京随着这些还稍微保留一点传统血脉的文人的黯然离场,彻底沦为一座废都,文化彻底断层,天上不会在出挂出四个太阳,地上不会再开出四色奇葩!
从孟云房的卦象看,庄之蝶似乎也是有拯救之法的,即保留浩浩正气就可平安渡劫!但是书的后半部分,主人公的表现却令人大失所望,他为了钱(画廊之事)而算计龚静安,为了名(被诉一案)而抛弃赵京五,从而彻底地葬送了自己(这里的葬送,更多是从宿命的角度来说)!
庄之蝶的这一变化来得十分突然,我读时甚至一度怀疑贾平凹在构思出现了问题,想尽快收尾!但后来一想,也许庄之蝶的沉沦不是堕落,更是一种自救:文人行走于精神贫瘠的荒原,毫无根与源可寻,最终一定走向覆灭。与其如此,还不如去追求富与贵!最后一个干净的文人钟唯贤的死,死得凄凉窝囊,逼迫庄之蝶去面对现实,用堕落自我来拯救自我!
但他毕竟是一个文人,虽无根可循,血液里却流淌着传统的道德观念,名利的衣服套在文化的躯体上,显得滑稽可笑,更注定了他的失败,当现实与精神、肉体(几个女性都离他而去)都陷入困境,唯一的出路只剩下精神失常!
但是文章的结尾,汪夫人泪眼婆娑地出现在车站,似乎又使人于黑暗中看到一丝亮光,又好像是废都上长出的一棵嫩草,虽柔弱无力却足以使人欣喜若狂!
这或许也是贾平凹不像庄之蝶那样疯掉的理由吧!从后记可以明显看出,庄之蝶身上尽是作者自己的影子!贾平凹写作此书时正处在人生的低谷,单位里遭人算计家庭中父亲病亡,思想上更是处于茫然无依的境地!但他在追念此书写作过程时,时时不忘几个朋友真心帮助!书中的汪夫人,就是集中美好人性来塑造的吧!
书中引人注目招人争议的是大量性交的描写吧!在唐婉儿出现之前,庄之蝶在现实、精神、肉体上恐怕都是一片荒芜;唐婉儿的出现,使他好像找到了突破口,至少在肉体上找到了解决的方法!因此,性交的描写,不过反衬文化断层中的文人精神的贫瘠罢了!
书中不得不提的另一个人物是那头牛中哲学家的奶牛!它从终南山出来,在众牛的艳羡中走入繁华的西京,后来由自命高明到厌倦一切,看穿城市的堕落后,它想重返终南山而不得,最终被男主人为了获取它最后的价值而杀掉!这奶牛就是人中的庄之蝶,或者说是文化断层中的文人!
《废都》写作时应该很快,估计不超过两三个月,从后记里贾平凹自己说“一个月写了30万字”可以看出来!此书给我的感觉是在结构布局上不够精细,或许就是由于进度太快的原因吧!而《红楼梦》是曹雪芹十年辛苦的泣血之作,不能比!但是,贾平凹的江海之学实在令人敬佩,书中对古玩字画、文学历史、地理建筑、占卜斋醮的记叙描写,满目琳琅目不暇接,当今怕是无几人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