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去闯》是“90”后双料学霸李柘远写给年轻人的人生使用手册,让年轻人从此走上进阶开挂之路。本书内容囊括求学中遇到的趣事,工作中遇到的瓶颈以及自励心的建立。内容对年轻人有着实际引导作用,但又不会让人感到枯燥乏味。是一部少见的励志与趣味并存的散文集。本书不是单纯的学习方法的罗列,而是给处于迷茫期的你点明方向。不仅是学生,对于当下的年轻人,本书也可以帮助你建立自励心和规划力。同时,书中的小故事介绍了美国当地及校园生活的风土人情,可以为读者打开视野,了解到更多书本上没有的有趣的经历。
「不如去闯」读后感2000字 第(1)篇
从12月7日下午开始看到好友对于这本书的书评,然后我就开始看这本书,真的很好,很有感触,值得一读,花了总共快五个小时读完了这本书,有一种上瘾了的感觉,中间其实有些断断续续的,因为有其他的事情所以就放下这本书,最近逐渐喜欢看这样的书,每一节都是一段,可以拆开来细细品读,每一段每一段都是一段精彩纷呈的人生,对于作者,我十分的佩服,在这里借用一段书友的话“虽然我讨厌成功学,但是我尊敬努力奋斗的人”对于这本书我想把前面的那段话去掉,这本书不是成功学,而是作者对于自己生活的一种描写,可能我们会觉得他在某些时候有点炫耀自己,但是其实他根本就没有想过这个问题,而只是简单描写自己的人生,他们觉得这些事情都是很自然而然的事情,这在某些时候我与人交流就意识到了,很多人特别是很优秀的人都是十分谦逊的人,在他们眼里一些事情都是很普通的事情,而在我们眼里是很难的事情,当然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大学生,没有他那么光鲜的履历,我的一切都很普通,所以我喜欢看我欣赏的那部分人,或者是我感觉很好的书,我知道我可能终其一生都无法达到他的高度,所以羡慕并敬佩,虽然无法做到他们那种程度,那么希望我每天都能进步一点点。
这本书从作者的高中生涯开始写起,一直到他去读MBA,中间的经历十分的充实,他讲诉了自己读大学时候的一些体会,结合我自己所知的高中英语老师女儿的描述,以及自己的经历和与同学的交流,深刻的体会到在中国大学我们的课业量真的很少,特别是现在读了研究生,我遇到了一个很好的导师,她和我高中老师一样,基本属于放养型的,让我做我自己想做的事情就好,在闲暇时看看论文,她定一个大方向,剩下的就交给我了,而在我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觉得自己做的不够,做的太少了,希望我在能够做的更多。书中描写的十分的正确,在年轻的时候就应该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奋斗,我没有做到书中作者那么努力,所以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面努力奋斗吧!
书中描写的哈佛凌晨四点半让我觉得我自己,额怎么说了,其实在今年的五六月份我正在看这本书来着,哈哈,经过作者的求证感觉错了,不过那本书是一本鸡汤与正能量的书,缺少正能量不妨读一下也挺好的,当然这本书的书名本来就是错的,但是内容还行,我那段时间比较迷茫缺少正能量,它还是给我打了一段时间的鸡血的,如果我在高中我敢说我肯定更加喜欢哈佛凌晨四点半,大概是一段时间喜欢一个事物,而过一段时间就会改变,没办法我就是一个有点善变的人。
书中描写他与妈妈之间的故事,看着有一点想哭的感觉,我们加诸在父母身上的压力一直一直都在,而我们能够陪伴他们的日子却是那么那么少,一直在反思而从未行动的我,很羞愧。
书中还描写了我们的一些通病,还给出了很好的建议,我最近也一直在尝试这种列表的方法,不知道对于别人有没有用,但是对于我是有用的。
这本书能够给我们带来很多体会与感悟,虽然我们很多人可能无法经历作者的一些事情,也无法做到作者那么优秀,但是能够看看别人如此,然后自己做一些小小的改变也是很好的,推荐大家阅读。
一些个人体会,可能观点不成熟也很幼稚。
2017年12月11日上午
「不如去闯」读后感2000字 第(2)篇
一点浅见
之前读威廉得雷谢维奇的《优秀的绵羊》,作者是耶鲁24年的教授,他所抨击的恰恰是柘远这样的学生。因为在这本充满充满争议之书中,我看到他与大师的差距。
我毫不怀疑柘远的极其高的智商和优秀,但是他可能绕了远路!
名校的确能够学习到东西,我承认,它也能提高你的学习能力,但是这里的学习能力,学一些暂时用不上的东西,的确可以提高学习能力嘛,毕竟在学习中学就好,但是学习对自己没用的东西过多就往往分散了过多的精力。
其次,通过维奇的批判美国教育的那本书,和这本,你发现名校过于注重于申请时的履历,在哪高企实习,参加过什么样的慈善事业和实习, 入学后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美其名曰提高综合素质,对于真正学习知识的人而言太占用时间。
我看到李柘远在学习上,很像是投资界的投机者,上一本书埃隆马斯克自传里你看到,马斯克大学时期的论文,交叉精彩思想,层出不穷,然而李柘远却为了论文的形式和模版去修改很多。别人家的孩子中优秀的“典范”,按部就班的成为“优秀者”,是他的写照。拿着百万年薪,却难以企及千万年薪,亿万年薪了。因为,他这盘棋只玩儿了个中牌!
我去年4月去过耶鲁拜访过,耶鲁大学是美国最不功利的学校了,这恰恰是它极大的弱点。 这让这里的学生脱离了商业社会,脱离了实际。很多学生在这里花2年迷茫,再花两年读 小提琴,大提琴专业,人各有志,我不加以评判!
功利真的不好吗?
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希伯来大学,所有的学习目的就是为了创建全新的高科技技术和产品。这对于创业者的培养和能力提升才是实质的。一旦成为,便不可取代。
不如去闯$这本书我没有读到任何更多的干货,前几章在讲申请的事情,半年前或许会有益处。但是他的经历只强调与更多个人的努力,仅此而已,普及投行常识,也并不是他自己的内容。 工作上的经验却又太少!
创业上,他更是走错了路,
如果一个联合创始人COO刚刚创业半年,就重归哈佛商学院MBA,一个与哈佛关系不大的“合作经营办学的地方”。 他是太相信学校了,太爱在学校里浸泡了。就算他真的要去读,他们的公司CEO会在半年里放他走吗?哈佛商学院申请 你需要有自己的公司,2年100万美金,8年工作经验,李柘远这时候都没有,难道说是为了这样的履历么? 你们的公司叫做什么名字,这本书里也没有提及,我实在是捉摸不透!难道仅仅是挂个COO去选择再次读书吗?
后面的建议,注意力,微信这些事情,虽然有用,但完全不符合你所要提及的 也完全不符合你的身份。
我想明白了,作者和出版社签约的时候,需要考虑字数,需要考虑好不好卖,需要谈双方薪酬的比例,这样的矛盾谈判下写出来这么不伦不类的一本书,鉴于这算是他第一本。希望他以后能继续写,写不了更好的,就别写了。 …
鸡汤少喝, 多读大师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