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城记」读后感2000字(2)篇

作者:查尔斯·狄更斯

《双城记》是狄更斯重要的代表作之一,在他的全部创作中占据着特殊的地位,同他的其他作品相比,它更能反映出作者的创作思想和艺术风貌,在某种意义上说,这部作品富有狄更斯的特色,作者身上的戏剧气质在这部作品中表现得尤为突出。狄更斯曾说,这部小说使他“深受感动,无比激奋”,并且渴望能亲自在舞台上扮演西德尼·卡顿。《双城记》自问世以来,深受读者的欢迎,能和《大卫·科波菲尔》相媲美。双城记的“双城”指的是巴黎和伦敦。正直善良的马奈特医生由于告发贵族的恶行而被投入巴士底狱,他的孤女露西被好友洛瑞接到伦敦抚养长大。贵族青年达内憎恨自己家族的罪恶,放弃家族财产到伦敦当了一名法语教师……

「双城记」读后感2000字 第(1)篇

1️⃣

曾经寓居巴黎的年轻医生玛奈特散步时,突然被厄弗里蒙地侯爵兄弟强迫出诊。

在侯爵府第中,他目睹一个发狂的绝色农妇和一个身受剑伤的少年饮恨而死的惨状,原来姐弟二人是侯爵家的佃户,侯爵兄弟为了片刻淫乐杀害了他们全家。

玛奈特拒绝侯爵兄弟的重金贿赂,写信向朝廷告发。不料控告信落到被告人手中,医生被关进巴士底狱,从此与世隔绝,杳无音讯。

2️⃣

尽管人们费尽心机,寻找他的下落,都毫无结果。他妻子因失去丈夫而痛苦万分。她决定不让小女儿知道她父亲的厄运,并在此情况下把她抚养成人。两年后,她不幸去世,临终前她委托特尔森银行担任小露西的监护者,因多年来医生的财务都是托付该银行经管的。幼小的孤女露西被银行家洛瑞接到伦敦,在善良的女仆普罗斯抚养下长大。

3️⃣

18年后,玛奈特医生获释,但身心受到极度摧残的他对周围事物已完全失去记忆。这位精神失常的白发老人被巴黎圣安东尼区的一名酒贩、他旧日的仆人德发日收留。这时,女儿露西已经长大成人,专程接他去英国居住。

旅途上,他们邂逅法国青年查尔斯·达内,受到他的细心照料。原来达内就是侯爵的儿子。他憎恨自己家族的罪恶,毅然放弃财产的继承权和贵族的姓氏,移居伦敦,当了一名法语教师。

4️⃣

到英国后不久,达内被一场莫须有的官司缠身,他所聘请的律师帮他打赢了官司。律师的助手西德尼·卡顿与达内相貌酷似。卡顿和达内很快成为医生家的常客。

5️⃣

经过露西的细心照料和无微不至的关怀,医生几乎已完全摆脱了他那长期的牢狱生活的阴影,只是在他非常激动的时刻,人们才会觉察到他过去精神错乱时的一些痕迹。

露西可爱的容貌使两位年轻人都为之倾倒,但露西爱慕的只是达内。玛奈特为了女儿的幸福,决定埋葬过去,欣然同意他们的婚事。

6️⃣

在法国,达内父母相继去世,叔父厄弗里蒙地侯爵继续为所欲为。当他驾驶狂奔的马车若无其事地轧死一个农民的孩子后,终于被孩子父亲用刀杀死。

一场革命的风暴正在酝酿之中,德发日的酒店就是革命活动的联络点,他的妻子不停地把贵族的暴行编织成不同的花纹,记录在围巾上,渴望复仇。

法国大革命的风暴终于袭来了。巴黎人民攻占了巴士底狱,把贵族一个个送上断头台。远在伦敦的达内为了营救管家加贝尔,冒险回国,一到巴黎就被捕入狱。

7️⃣

这些消息很快传到了伦敦。医生带着女儿露西赶往巴黎,因为他相信他在巴士底狱长期被监禁的经历会博得法国人民的同情,从而能有助于搭救他的女婿。随着时间一天天、一月月的流逝,医生终于获得了不处死达内的诺言。

情况在最后发生了逆转,在巴士底狱遗址中发现了一个文件,其中包括玛奈特医生关于自己如何被劫持和监禁的叙述以及对侯爵家族及其后代的严肃的诅咒,“向苍天和大地控告厄弗里蒙地家族的最后一个人。”法庭判处达内在二十四小时内将被执行死刑。

8️⃣

此时,卡顿来到了巴黎。他曾经答应过露西为了拯救她所爱的人不惜牺牲自己。通过贿赂,他获准进入了监狱。利用自己的相貌与达内十分相像这一点,他把被麻醉的达内挪出牢房,自己代替达内在牢房里,等待着他的末日来临。玛奈特父女早已准备就绪,达内一到,马上出发。一行人顺利地离开法国。

沿着巴黎的街道,六辆押送死囚的囚车装载着当天去祭断头台的祭品。卡顿坐在第三辆囚车里,他的手被捆绑着。当他听到街上有反对他的呼喊声时,只是平静地微微一笑,同时把头发摆动得更松散些以遮盖他的脸部。在断头台上,卡顿为了爱情,从容献身。

「双城记」读后感2000字 第(2)篇

一部揪着心咬紧牙看完的伟大著作,比《追风筝的人》还要让人肃然起敬的作品,“震撼,震惊”都不足以形容读时的心情。

罗兰夫人说自由啊,有多少罪恶是籍你之名而作。《双城记》中血腥的屠杀,疯狂的共和,借平等博爱自由来满足抱复和私欲,一场失去理智丧失人性的大革命,人人都是刽子手,处处都是吉萝亭。在没看《双城记》前只知道攻占巴士底狱事件,并不了解法国混乱暴力的历史,一直认为攻占巴士底狱是法国底层民众反抗贵族压迫剥削取得胜利的神圣骄傲伟大的历史事件,但没想过伴随着轰轰烈烈大革命的还有遮天蔽日的流血牺牲,不只是身体的折磨更多的是对人心灵的摧残。狄更斯的《双城记》是把真相完全撕裂了写。革命前贵族的暴政,革命后民众的疯癫凶残,前后并没有改变法国黑暗的现状,只是阶级的颠覆,革命后无序无约束的靠疯狂屠杀贵族和嫌犯来获得快感的扭曲变态心理甚至更为可怕,共和可以牺牲任何人,如果共和需要不论是谁都必须无理由赴死。文字的震撼,画面感的震撼同时冲击着你的感官,让人喘不过气。联想到如今法国恐怖袭击事件不断爆发,去年法国国庆日(攻占巴士底狱日)入夜发生的重大恐袭死伤事件更让人瞠目结舌,看英文期刊评论中每年加入叙利亚,伊拉克的恐怖组织的法国籍分子只增不减,存有恐怖主义的更不在少数,时刻威胁着法国安全,阶级尖锐矛盾应该一直都横亘在法国历史进程中没有得到缓解。

读这本书时总有一种很奇怪的感觉,觉得狄更斯过分的夸大了民众的丑陋残暴面,尤其是对德法日太太,女性革命领袖的描写,不仅没有一处赞美这位伟大女性革命领袖,大革命的组织者、策划人的坚定隐忍沉稳而是将她塑造成阴暗险恶心中只有仇恨的复仇者的恶毒形象。革命民众虽然一煽染就着,疯狂起来像一群被解除禁锢的厉鬼,虽然他们只有革命精神却没有统治者管理者的脑子,虽然大革命造成了难以想象的流血牺牲,但总觉得这种对革命者描写带着强烈的对底层革命民众的蔑视和偏见,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反之亦然,如果不是遭受了长期令人发指的压迫和剥削(像开篇侯爵拿人命不当回事,随意关押民众),底层民众也不会变得越来越疯狂。当然《双城记》中也有很温暖的情节,比如露西对被秘密囚禁18年,精神被彻底击垮的父亲表现出的深深的爱和宽容,还有,还有在乱世中一生绅士风度为职业尽职尽责为友情赴汤蹈火的洛瑞先生。最让人感动的是甘愿为自己的最爱时刻准备献身,默默守护不求回报深沉无私博大的爱,甚至到最后默默顶替最爱女人的丈夫去死,所有的付出只希望爱的人能记住在她的生活中有他这么一个人出现过。

(看的时候有时候会很讨厌达西,每次都要本是情敌的卡顿去拯救,但达西也没有什么过错,他爱自己的祖国痛恨自己的身份却对狂暴的革命束手无策,所有的悲剧也只是因为他侯爵继承人逃亡贵族的身份。可怜的卡顿)

––––––––––––––––

历史总是发人深省,对比来看,自己处在这个相对和平年代,生在最安全稳固的中国 是件无比幸福幸运的事情。致敬中国共产党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02876.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吃狼奶的羊读后感700字

    如甘霖――读《吃狼奶的羊》有感  我读了小说大王沈石溪的一本小说,名叫《吃狼奶的羊》。在这本书中我认识了一只英雄羊名叫流火云,它是一只吃狼奶长大的羊,身体中有一半羊的基因…

    读后感 2022年6月15日
    131
  • 傲慢与偏见英文读后感

    【第1篇】 Pride and Prejudice was written by Jane Austen.The author was born in 1775 in Hampsh…

    读后感 2022年7月17日
    79
  • 读《鹰和田鼠》有感300字

    今天,我读了一个故事,叫做《鹰和田鼠》,让我深受启发,故事的内容是这样的: 一只雄鹰和一只雌鹰飞到一片森林里来,打算在这里度过一生。它们选了一棵高大的橡树,准备在树上筑巢,赶到之前…

    读后感 2022年6月18日
    106
  • 读《一克咖啡》有感500字

    我敢说,《一克咖啡》是我读过的最能把人融入文中的文章。幽默的语言,轻松的气氛,恰当的比喻……这些无不吸引着我,而最让我难以忘怀的,正是作者知识的情感――。 文章中的女孩是个初三的学…

    读后感 2022年8月8日
    131
  • 《邮寄一个拥抱给闺蜜》读后感800字

    真正的不仅能够锦上添花,更能在危难中雪中送炭。 来自四川小镇的孟果果和来自上海城市的沈嘉禾因为网络结缘,她们变成了网络中的好朋友,两个人经常护送礼物、写邮件,她们甚至觉得对方比现实…

    读后感 2022年8月1日
    110
  • 《鸟奴》有感400字

    【第1篇】 假期里我读了两本书,《狼王梦》和《鸟奴》。两本书都是反映父母对孩子的爱,《狼王梦》狼妈紫岚为了狼王梦,对孩子是残酷的爱。《鸟奴》鹩哥为了孩子能平安的生存,不惜给蛇雕当奴…

    读后感 2022年7月16日
    108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