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热播剧《大秦帝国》原著,十几年来最具影响力的历史小说,让当代中国人为之振奋并受益的战国版“大国崛起”。全书共分《黑色裂变》《国命纵横》《金戈铁马》《阳谋春秋》《铁血文明》《帝国烽烟》六部十七册,外加一册《大秦帝国进阶指南》,将战国后期齐、楚、燕、秦、韩、赵、魏七国群雄并起的历史铺展开来,描绘了近200年的战国风云与帝国生灭。在礼崩乐坏,群雄逐鹿的战国末年,面临亡国之祸的秦国于列强环伺之下,崛起于铁血竞争的群雄列强之林。从秦孝公开始,筚路蓝缕、彻底变革、崇尚法制、统一政令,历一百六十余年六代领袖坚定不移地努力追求,才完成了一场伟大的帝国革命,扫六合而一统天下,建立起一个强大统一的帝国。这部鸿篇巨著还原了巨大的历史落差与戏剧性的帝国命运,再现了一个国家一步步实现自己梦想的悲壮历程。书中每一行每一页都充满着智慧方略、阳谋政治的风骨,奋发惕励、强势生存的精神,充满着来自中国原生文明时代的英雄风骨与本色灵魂。前三部已改编为电视剧,第一部《大秦帝国之裂变》由侯勇、王志飞、卢勇、吕中、高圆圆主演,被誉为国产神剧;第二部《大秦帝国之纵横》由宁静、富大龙、傅淼、喻恩泰主演,,第三部《大秦帝国之崛起》由宁静、张博、李立群主演,同样拥有超高口碑。
「大秦帝国(套装版)」读后感2000字 第(1)篇
看大秦帝国本书的起因:大学毕业之后,去了上海,在图书馆看到一位老先生,花重金买下大秦帝国是一本书,那时我就有看这本书的想法了,后来慢慢地开始看连续剧,一共看了三部,就开始计划看这本书,后来一看,起码要花半年时间,至少也要三个月的时间才能看完,无法下手,直到在真正想看书,才下定决心。从计划看这本书到看完这本书都有四年。不过也算是完成做自己喜欢的事。
首先介绍的人物是商鞅,商鞅是原本在魏国人,在丞相府做事,由于官职太小,丞相推荐他给魏王,被拒绝了。秦国招贤令,商鞅花了三个月的时间走遍秦国所有地方,三次面见秦王。并说明三条:1不分权贵,2有权利,3坚信不疑。变法第一就是把土块移到南门赏50金,让百姓相信新法,除掉旧法。有太子事件,把秦王的哥哥鼻子割了,公主嫁给商鞅,为了护法,商鞅牺牲,除掉贵族势力,为秦国做好减弱六国做好准备。
秦孝公对商鞅变法的支持,为了不让秦国灭顶之灾,所以支持表达,把太子赶出去,废唯一一个儿子,贬为平民,为了变法,等待二十年的时间,把最强的魏国彻底打败,魏国永远站不起来。
白雪的恋情,真是可歌可泣,知道商鞅的胸怀大志,成功的男人就有这么出色的女人,最后愿意跟商鞅共赴黄泉,成为千古奇恋。
大秦帝国之纵横,里面说得是苏秦说服六国攻打秦国,而苏秦却引进张仪入秦,张仪依靠他的才能和战略,把最为强国的楚国销弱。
最为精彩的是大秦帝国之崛起,首先是苏秦成为七国奸细,差点把最为强大齐国给灭了,最为伟大的谋略家。接下来就是秦赵两国打战,范蠡运用三年的时间,把最强大的赵国将领换掉,让赵括上战场,被白起围杀赵军40万,成为赵括纸上谈兵付出深重的代价,白起成为赫赫有名的战神。同时范雎是个有恩必报的人,结果两个恩人却成为范雎的绊脚石,在退官之前,帮助秦王推荐名相。秦王也是非常出色的人物,少年得知,成为在秦国最为长久的王,把六国全部给消弱,为秦始皇行政做好灭六国基础,一个朝代的建立,并非一代人,而是几代人共同的使命。
最后我们就说大秦帝国之天下,首先是吕不韦,为了支持赢异人当上皇位,把所有一切都赌在赢异人的身上,秦王看到吕不韦有如此魄力,让他成为丞相,由于嬴政年弱,所以成为仲父,为了除掉赵姬势力,让秦王行政登基。引进王剪李斯等人才,也做到大私无公。
最为伟大的是秦始皇,十几岁就做了皇帝,而是二十来岁就掌握大权,经过短短的时间,灭掉六国,作为非常大的贡献,比如统一货币,统一文字,成为文明大国,修建万里长城,打败匈奴,为了稳固政权,宁可有灭国之灾,也做到不让外国入侵,把秦国将领派出去收复南海,最为出色的皇帝,唯一遗憾的是,没有把皇位传给扶苏,造成大错,而秦始皇的贡献是非常强大的。
李斯最为厉害的丞相,却因为有私心,最后和赵高谋略把扶苏杀了,把胡亥上位,结果被赵高给害,导致整个大秦帝国瘫痪,导致灭亡。
最后说的一个人是王贲,就是名将王剪之子,是一个有一说一,说到做到的人,有自己的独特的想法,执行力非常到位,在临死之前,跟秦始皇说三件事:1不可以让他的儿子当将领2分析了整个秦国的危机,3李斯这个人有私心。
大秦帝国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每一位帝王都是有一个非常远大的目标:那就是一统六国。而丞相做到的是问心不愧,没有存在私心,为整个秦国,哪怕牺牲自己的生命也都值得,这就是他们的使命,做一份轰轰烈烈的大事,这就是他们的价值所在。
「大秦帝国(套装版)」读后感2000字 第(2)篇
这本书时要是去年看完的,看着大家都写了书评,我干脆把当时快看完时的夜间随笔拿出来给大家看看,顺便也帮助还没有入手这套书的朋友们对该书有个粗略地认识。
断断续续看的《大秦帝国》已基本接近尾声了。看这套小说,心情是有些复杂的。虽然作为小说,不可避免的带有作者强烈的主观色彩,亦有不少的演义成分,但作者从另一个角度让我们认识了那段特殊历史时期的浩瀚文明,不得不承认,东周列国是传奇一般的存在。第一次接触《大秦帝国》是在家观看电视剧,当时深深地被秦孝公的韬光养晦与商君的大公无私所感动,亦深深地被“法”所震撼,或许正是孝公这样的强主才能容下商君这般的能臣,也正是这样的强强联合携手变法开创了历史,才有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这似乎也是中国古代历史唯一成功的一次变法。记得当时很喜欢主题曲的歌词,那句“血不流干死不休战”给我一种坚韧不屈、百折不挠的感觉;那句“西有大秦,如日方生,百年国恨,沧海难平”竟让我有不自觉的代入感,总会不自主地想起中国近代的百年沧桑;而那句“秦有锐士,谁与争雄”更是让人有一种莫名的豪气,亦如毛主席的那句“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后来看小说,整个第一卷给我的感觉是朴实、厚重,亦如秦国所推崇的黑色,没有任何渲染与修饰,却低调内敛,忍辱负重,厚积薄发。之后几卷我居然觉得有几分喜感,无论是苏秦张仪的合纵连横还是后期吕不韦由商入政的传奇经历,亦或樗里疾、司马错、白起的悲喜人生,甚至其他六国的形形色色人物,虽不乏的血与泪,却看到一个强大帝国的雏形,总体感觉是欢愉的。直到秦王嬴政开始要灭六国、一统中原时,这种感觉开始失去平衡了,因为故事很快将进入高潮,然后秦帝国迅速陨落,任谁都知道这是一个悲剧故事,尤其是对秦国描写的越好这种悲情愈发的浓烈。始皇帝是一位历史争议非常大的君主,但其雄才伟略却是不可忽视的。在灭国战争中,始皇帝那份“另可推迟灭国十年,亦不可让匈奴南下一步”的天下共主的胸怀让人钦佩;为征百越,宁可让关中空虚也将三十万关中老秦人永驻南方的远见让人叹服,;一统中原后,强力推行郡县制,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统一度量衡,兴修水利,还有那早已淹没于历史的九条直道尤其是九原直道以及至今犹存的万里长城,无一不是壮举,以致为后世中华民族的连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此时的秦帝国进入了巅峰时期,然而历史是戏剧的,就在始皇逝世后3年多的时间里,秦帝国灭亡了。历经6代7人的励精图治竟在弹指间灰飞烟灭,不得不使人唏嘘,但历史就是历史,没有如果,不可改变。
孙老的中国原生文明启示录,战国,强势生存等几部书也是不错的,大家有兴趣也可以去看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