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与刀」读后感2000字(2)篇

作者:鲁思·本尼迪克特

读《菊与刀》,可以让你全面精确地了解日本和日本人一些奇怪的行为。为什么日本的明治维新会取得成功?日本人为什么要发动战争?他们是如何在战后迅速崛起的?日本人为何彬彬有礼而又倨傲蛮横?为何严谨恭顺而又放荡恣肆?为何顽固守旧而又勇于改革?他们为何既可以为天皇和国家剖腹又为何迅速停止抵抗成了美国的小弟?读《菊与刀》,还可以让你从另一个角度了解中国和我们自己。无论怎么说,日本文化曾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日本人对于传统的感情和态度与同样处于新旧、东西、文化冲突的中国人有着相似的情绪,而日本人是如何对待他们的传统的?他们坚决捍卫的是什么?毫无顾忌地抛弃的又是什么?他们接受西方的是什么?

「菊与刀」读后感2000字 第(1)篇

心有猛虎 或细嗅蔷薇

写在前面:无论是历史课本到金陵十三钗电影;还是在哈尔滨时常路过的731遗址、去南京了解当年的生灵涂炭,身为中国人都能切身愤慨于日军变态的暴行。然而我在新加坡留学一年认识的几位日本好友,一起工作时是非常靠谱的同事,一起玩耍时是相处愉快的朋友,又让我感慨于他们的勤勉有礼。想看《菊与刀》很久了,虽然并没有达到期望,前半段还稍有些拖沓,然而还是有收获。

正文:

日本武士和军队的暴烈和残忍毋庸讳言,他们甚至不仅对敌人如此,对自己也是毫不含糊。

除了世人皆知的武士剖腹自杀的惨烈传统,还有很多他人难以理解的行为。书中举了个栗子:“在一次军事训练中,当连续行军五六十英里之后,因为太过口渴和劳累,有二十多名日本士兵累倒了,其中五名士兵不幸死亡。训练之前军官的命令是,在训练过程中谁也不能喝水壶中的水。当人们打开死亡士兵的水壶时,人们发现水壶中的水没有丝毫减少。” 天啦噜,这只是一次训练,只是一个士官的口头指令,水壶还一直在手边触手可得,日本人这样极端的精神和信仰令人难以置信。

不过武士有一些信念即便放在当前也令人肃然起敬。从武士角度来说,“如果一个人的威望通过财富来体现,那么这只能让他们难堪,武士提倡的最高美德就是俭朴。”这对于拜金盛行,有钱就是大爷的世界来说不能不说是一股清流。

他们还认为,当人生的义务和个人的快乐出现冲突的时候,沉溺于自己欲望的人是一个十足的弱者, 只有能够体会苦中作乐才能让自己成就更高。这也使他们和崇尚自由的西方人很是不同,西方人认为,敢于为了自己的幸福而去破除旧规陋习是一个强者的标志,可是日本人眼中的强者,则是那些抛弃个人幸福而忠诚地履行自己义务的人。因为“坚强并不是表现为在你的反抗上,而是表现在你的牺牲上”。日本人相信生活的磨难能够把自己“身上的锈”渐渐磨掉,只有这样才能够成为一把锐利的宝刀。这点和我们从小被时常激励的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基本一样。不过他们的信念更加深入骨髓,而我们好像更多是被强加或者偶尔给自己打打鸡血。

不过,还有一些日本人,似乎另一番景象,显得十分恬淡,或者是忧伤。

他们倡导不影响义务情况下的娱乐,喜欢陶醉于自然的乐趣,赏月、赏菊、远眺新雪;或者插花、品茶、修饰庭院。很多日本家庭真的会像哆啦A梦和樱桃小丸子漫画中描写的那样,每年到樱花树下野餐、在枫叶飞舞中郊游;去北海道滑雪、登富士山泡汤。而且他们待人更是彬彬有礼,整洁干净,并在他人需要时不辞辛苦的施予帮助。所有这些让人无法将他们与好战侵略残暴变态等字眼联系在一起。

日本人还喜欢在自己的文学作品中描写厌倦和忧伤,就算写温情也写得很克制。他们更能理解命运使角色最终走向悲剧的结局,或者为了隐忍的感情而触动。

想到当前评分高得离谱的寻梦环游记,貌似得到全国人民一致好评,然而我却对此类一如预料的误解冰释前嫌好人最终好报结局欢乐大团圆的匠气老梗和刻意编剧已经审美疲劳到难起波澜。就像如果在真实的生活国足杀进了世界杯我当会鸡冻不已,然而假设一部电影或者小说中展现国足夺得世界杯的结局,不仅不会使我有一点感动而且可能还觉得好笑一样。我认为文艺作品中展示的幸福更像自欺欺人的编造杜撰,而描绘的苦难则往往来源于真实生活。也许在这个方面我更理解日本人的审美一些。

不同的日本人这些天壤之别的表现,令人想起英国诗人西格里夫·萨松的诗句: 我心有猛虎/在细嗅蔷薇 (In me the tiger sniffs the rose)。对于日本人来说,可能是难以出现这样的画面了,看起来他们更加倾向极端。在细嗅蔷薇时,是温良恭俭的日本人;而那些被唤醒的猛虎,心中就只剩残暴和执念。

「菊与刀」读后感2000字 第(2)篇

菊与刀

看完菊与刀,结合个人的一点观点做点总结吧

菊本是日本皇室家徽,刀是武家文化象征。菊花呈现柔美,刀则诉诸暴力。

一、日本天皇制度,天皇是日本君主的称号,是日本国家的象征。日本最早的神话书籍《古事记》称,日本天皇是日本神话中的太阳神天照大神的后裔。天皇制是世界历史上最长

的君主制度(书籍记载于前660年),日本史书一直宣称日本是“万世一系”的,即所有的天皇均来自同一家族,日本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王朝更迭。所以天皇至高无上从古到今一直延续,天皇成为了日本的神道文化,是日本国家民族的所有寄托,他影响着日本的文化、观念以及制度。

二、日本深受中国儒家文化的影响,尤其是孔子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仁义礼智等伦理道德观念。孟子进而提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伦”道德规范。到董仲舒提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三纲。三纲皆取于阴阳之道。具体的来说,君、父,夫体的“阳”面,臣、子、妻体现天的“阴”面。阳用处于主宰、尊贵的地位,阴永远处于服从、卑贱的地位,这把封建等级制度、政治秩序神化为字宙的根本法则、日本受儒家文化影响,将三纲五常融入日常生活、制度法规等等多方面,尤其是三纲,日本人明确的他们的界限以及先后顺序,这就是日本人的“各得其所,各安其分”。

三、日本人在吸納中国文化“忠孝仁义”时,由于国情不同,受“万世一系”天皇制度的影响(这不同于中国,王朝更送,“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取消了“仁”的影响,“忠孝义”

成为日本的道德规范,同时日本也严格的界限“忠孝义”的框架,“忠孝义”也是阶梯制的,任何人不得出现任何僭越,一旦“忠孝义”出现冲突唯有按照顺序进行抉择,当不能全权满足时,唯有以身殉道。在框架外日本可以尽情享乐,因为这不在他们的道德规范内,所以他们及时行乐,对于性等方面没有严格规范,其实这个是受中国古代文化(艺)的影响,只不过日本将其继承发扬了。

四、日本是受耻感文化的影响,美国是罪感文化.耻感文化基本是靠外部的强制力来维护善行的,罪感文化是通过内心的罪恶感来维护善行。日本人重“情面”,轻个人善恶,或

者说日本没有“恶”的观点,他们认为人性本善,每个人的本质都是品莹雪亮锋利的军刀,而后天的恶习则是刀上生的锈,只要刻苦不断自我磨砺,就会让自已保持锋利,保持品莹雪亮,保持好的内心。日本人为刀用萱是好的,只要情面上过意的去,他们没有永恒的善恶判断标准。日本人认为意志胜过身体,他们极度重视自我,重视修行,时常磨砺自身这把刀,他们对过往,对将来的超凡入圣没有太过重视,是活在当下的一种人,所以他们拜祭祖先也是近亲,宗教信仰也成为了一种训练手段,不求外力,反求诸已。对能够磨砺自身的事都不认为是苦行,都乐在其中!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02913.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阅读《活了一百万次的猫》读后感600字

    感受生命的意义感受爱——阅读《活了一百万次的猫》读后感600字: 在茫茫书海中,我们终于找寻到了大家心中的那份共同的挚爱。这只猫太吸引人了,读读,再读读!捧起手中书,细品其中味。这…

    读后感 2023年2月15日
    29
  • 读《记忆深处》有感而发

    这是一篇读后感《记忆深处》读后感150字作文,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 小作者在写作的时候,把天津比作了老人的气质、平和、安详,显示出了天津是一座和平、安静的城市。 别…

    读后感 2022年10月21日
    135
  • 《联盟:互联网时代的人才变革》读后感_900字

    《联盟:互联网时代的人才变革》读后感900字 2017.5.18笔记第一章 互联网时代的雇佣关系——通过联盟重建与忠诚旧的雇佣关系的特征1. 雇主与员工的关系建立在不诚实对话的基础…

    读后感 2022年9月2日
    85
  • 《梦里花落知多少》读后感500字

    《梦里花落知多少》读后感500字: 既然还是人,也就不必再挣扎了,身落红尘,又回来的七情六欲也是当然。繁华与寂寞,生与死,快乐与悲伤,阳光和雨水,一切都是自然,那么便将自己也交给它…

    读后感 2023年2月15日
    37
  • 《快乐的知识》读后感_800字

    《快乐的知识》读后感800字 好读尼采,不求甚解,不求正解 ——尼采,是一个启示。 不要再对惩罚,责备,督促他人花太多的心思。多留意让我们驾驭未来的力量。 想起王小波说:“人的一切…

    读后感 2022年9月15日
    164
  • 樱花巷的秘密读后感800字

    《笑猫日记》又出新续集啦!这是杨红樱阿姨的第二十三册–《樱花巷的秘密》!当告诉我的时候,我兴奋不已,迫不及待地请即刻帮我买,好让我一睹为快!就这样,这个我如愿以偿地欣赏…

    读后感 2022年8月2日
    88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