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销量500万,彼得·杰克逊执导同名电影小说原著,奥普拉读书俱乐部评选“15年来最好的15本书之一”。我叫苏茜。十四岁那年,我被谋杀了。我被困在完美的天堂里,眼睁睁看着家人在痛苦中迷失,又渐渐地开始忘记。我知道凶手是谁,却无法传达,只能任他逍遥法外。我当然希望爸爸能彻夜守候,直到永远;但我也希望他放手,让我就此成为过去。我死之后,他们所经历的一切就像绵延伸展的可爱的骨头,把大家紧密联结在一起。我终于开始认清,没有我,他们依然可以活得很好,犹如身体中的骨骼,尽管有时会有缺失,但在不可知的未来终将长出新的骨干,重新变得圆满完美。这是一场漫长的告别。等到说再见的那天,我将吹熄蜡烛,转身离去……
「可爱的骨头」读后感2000字
1.这本书是我在初中的时候看的,多年来一直想找到这本书,但一直记不起名字。最近无意中同学告诉了我,让我得以幸运地找回这本书重温一遍。它丰富了我对死亡的定义和认知,你可以说它就像电影Coco一样,对死亡有着另外一种解读,共同点都是在诉说着生者与死者之间的羁绊。
2.我的外婆豁然开朗,处变不惊。她知道生活仍要继续,她依然浓妆艳抹盛装打扮,喜欢年轻的小男生,也给自己的小孙女儿化妆,以此豁达的态度感染着悲痛欲绝的亲人们。
3.父亲的第六感感知到谁是杀害他女儿的凶手,且多年来一直在苦苦追寻她女儿的下落。大多数父亲都愿意自己亲手了结凶手的生命,这种心态在现实不少案件中看过,刻画如此深沉令人心痛。
4.生者还未卸下重负,是因为死者的眷恋还未退散吗?
5.妹妹知道爸爸在怀疑谁是凶手后,潜进凶手家里寻找证据,且在凶手回家发现她时逃出窗外,却留下背影被凶手看到(以至于凶手往后多年受到威胁不安时总会梦见妹妹逃出窗外的背影。)在这淅淅沥沥的雨夜,看这过程描写得令我心惊肉跳,极尽凶手变态虐杀的心理和行径,同时凶手又平静得令人不寒而栗!
6.母亲因家庭的重大变故,加上过往生活琐碎的累积迷失了自己。这些年来她牺牲了不少,因为我的离去,全家笼照在一片巨大的阴霾中,母亲露出她的脆弱,她想要逃离,想要找回还没有婚姻前那个追求兴趣和事业的自己。她用出轨麻痹自己,而后离家出走至一个没有人认识她的完全陌生的城市。
7.妈妈出轨的对象就是那个办案的警官。警官不相信爸爸的直觉,认为他是神经过敏。警方如此办案之无力直到让凶手从身边溜走!
……
最终当然还是一个较好的结局,凶手终于等来了恶报(虽然是被冰柱砸死的),母亲因为父亲心脏病发回到了这个家庭里,爸爸对她仍是充满爱意——他理解她,他包容妻子不完美的一切,包括她的脆弱和逃避,虽然母亲也必然要接受子女对她的疏离感甚至于怨恨。
还有很多细节,我想当年的我未必能看懂——那时的我似乎流了很多眼泪,可能只是满足心灵和感官上的刺激,而如今经过生活打磨的我,开始逐步理解了某些不甚光彩事件背后或许也有着无奈。
对了,性虐杀凶手很多也会残害小动物,这让我想起了酒鬼蔷薇圣斗那个少年A。少年A自著的《绝歌》写下他杀人的心路历程,出版时引起极大争议。他的文笔是极好的,冷静而优美,可是也让你感到背脊寒凉,因为他没有感知悲情的同理心,这种人或许该称之为艺术家吧,他把每一次杀人当作一件作品,杀人后布置,欣赏。可我还是不能理解这些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