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化让人以为:每个人都有个心灵伴侣;成功婚姻中相当重要的部分是浪漫爱情;配偶是为了帮助人实现自己的潜能;婚姻不过是暂时的,而非一生一世的;离婚后重新开始才是解开婚姻难题的best途径。作者凯勒指出,这些现代假设完全是错误的。上帝创造婚姻的目的是使我们与上帝更加接近,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欢乐。凯勒以圣经为基础,结合自己多年的婚姻经验,为我们揭示了婚姻的意义及通往幸福婚姻的途径。《婚姻的意义》既适合已婚和单身的信徒,也可帮助非信徒认识幸福婚姻的福音根基。“这是多年来我所看到的完美婚姻图书。”
「婚姻的意义」读后感2000字
双方的舍己,舍己的权威和舍己的顺服,要承认男女的差异,不论是仆人式的领袖还是顺服者,都要相互合作,做好各自的角色,履行圣约。
借着婚姻,“福音的奥秘就显明了。“凡是想救自己生命的,必丧掉生命。但为我牺牲生命的,必得着生命”(太16:25),将舍己的格局带到实际的生活中,会发现,必须停止思考自己给别人留下什么印象,才能给别人留下好印象。文学艺术也是这样,整天挖空心思标新立异的人,永远不可能真正创新;而一旦你只想朴实地讲真理(毫不在乎这事被别人讲过多少次),十有八九会在无意中创新。这一原则贯穿生命的始终,适用于一切领域。舍弃自己,你会发现真正的自己。失去生命,你会得着真正的生命……凡是你舍不得的,没有一样真是你的。
婚姻的本质是盟约,是一种圣约,也是献身,是将来爱的承诺。最幸福不过:风平浪静以后,等到对方见识过你最坏的一面,并且了解你一切优点和缺点之后,却仍然完全向你委身,那才是无与伦比的体验。被充分了解并且被真爱,这才是神的爱,这才是我们最需要的东西。最浪漫的不过:你今天看上去很美,但有一天,你要变得更加光彩夺目:就是我们一起站在神面前的那一天。与之相比,今天的华服不过是褴褛。
就婚姻的过程,双方要学会认识配偶和爱配偶,与认识神一样,既是难事苦事,又是美事妙事,痛苦并快乐着。在实际的交往中,没有哪两个人是完全合得来的,婚姻的要点是学习如何关爱自己所嫁(娶)的那个陌生人。美好的婚姻是经过多年风雨之后,学会如何爱一个陌生人,改变那些原本不想改变的东西,双方都是如此。长此以往最终会领双方进入一个坚固的、温柔的、喜乐的婚姻。但是,那不是因为你找对了人,不是因为你找到了那个完全合得来的人,那个人根本就不存在。
婚姻的画面不是两个匮乏的人,不晓得自己的价值和人生目标,在彼此的臂弯里寻找人生意义,追求自我实现。
要警惕,对待伴侣不要作美学家,美学家谈不上真正爱一个人,因为美学家只是爱对方给自己的感觉、激情、冲动、体验,更不要把消费主义的那一套去对待婚姻,总会有供需不匹配的时候。浪漫总难长久,生活需要经营,日久见人心,我们必须长期观察,才能真正认识这个人,并且逐渐爱上这个人,而非仅仅爱上对方给我们的感觉和体验。路遥知马力,我们必须坚持付出,才能明白配偶的具体需要,才知道如何满足这些需要。舍己,持续实施爱的行为,一天一天地坚持。
最后意外的收获:
一种历史观,看似矛盾却又是不争的事实,有形的东西总归要腐朽:从今以后,有妻子的要像没有妻子的,哀哭的要像不哀哭的,快乐的要像不快乐的,买了东西的要像一无所得的,享用世上百物的要像没有享用的一样,因为这世上的情况都要过去。(林前7:29b—31)
一种生活态度:注意那些明显的偶像,就是所处世代、文化和地点的女性和男性所崇拜的偶像。注意所在世代、文化和地点的女性和男性所拥有的力量。注意他们的交流模式、决策技巧、领导风格、生活取舍以及他们如何平衡工作与家庭生活。当看见别人与自己有差异时,予以尊重和认可。没有福音,人们常常把性格差异、文化差异和性别差异当作自己的美德或别人的缺点。我们通过这种方式来建立自尊——这也是一种“靠行为称义”,想出人头地。而且,这样一来,男人和女人就会嘲笑对方的性别。但福音应当消除这种外强中干的态度。
无论是婚姻还是单身,对待性:不能阻止小鸟从你头上飞过,但可以阻止小鸟在头上筑巢。法规和原则不是为了没有试探的时刻而设,而是为了充满试探的时刻而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