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以一支笔坚持看守个人文字上的简单和朴素;从遥远的撒哈拉到敦煌戈壁,她不随波逐流,也不诠释人生,只做生活的见证者;她是我们心中浪漫、洒脱、真性情的永远的三毛,永恒的传奇。她以“三毛”的笔名,写下脍炙人口的散文,造就了流浪文学的经典之作,畅销三十余年热度不减,并唤起了无数人心中的撒哈拉之梦。每一粒沙地里的石子,尚且知道珍爱它,每一次日出和日落,都舍不得忘怀,更何况,这一张张活生生的脸孔,又如何能在回忆里抹去他们。《撒哈拉的故事》记录三毛与荷西苦中作乐的婚姻生活、撒哈拉威人的异域文化,以及沙漠地带的动荡局势……十几篇质朴的散文,洋溢着旺盛的生命力,倾倒了全世界的华文读者。
「撒哈拉的故事」读后感2000字 第(1)篇
整本书读完,一是为三毛这样一个传奇一样的女性惊叹,二是为沙漠特有的魅力折服。
之前常常听到这样一句“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我想,三毛一定是有趣的。她对生活的热情,对待人、对待事的大智慧,对双亲、对爱人、对朋友的珍惜,常常让我敬佩又喜欢。反思到自己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越觉得三毛的难能可贵。
回到这本书的内容,大部分故事都是发生在沙漠的,前面的故事节奏欢快,读起来让人觉得妙趣横生,让我觉得应该从另一种角度去观察生活、享受生活、发现生活。
四周除了风声之外什么也听不见,死寂的大地像一个巨人一般躺在那里,它是狰狞而又凶恶的,我们在它静静展开的躯体上驶着。没有沙滩的岩岸有许多好处,用绳子吊下崖去很方便,海潮退了时岩石上露出附着的九孔,夹缝里有螃蟹,水塘里有章鱼,有蛇一样的花斑鳗,有圆盘子似的电人鱼,还有成千上万的黑贝壳竖长在石头上,我认得出它们是一种海鲜叫淡菜,再有肥肥的海带可以晒干做汤,漂流木是现代雕塑,小花石头捡回来贴在硬纸板上又是图画。这片海岸一向没有人来过,仍是原始而又丰富的。沙漠,有黑色的,有白色的,有土黄色的,也有红色的。我偏爱黑色的沙漠,因为它雄壮,荷西喜欢白色的沙漠,他说那是烈日下细致的雪景。
这是一些关于沙漠的描写,角度多样,让人联想到大自然的魅力。
我印象最深刻的有三个章节。
一个是那次去找骆驼的头骨还是什么,三毛和荷西自己开车去找,结果碰到沼泽,发生的一系列事情我觉得十分匪夷所思,让我惊叹不已。不作剧透,但是在这样危险又绝望无力的情况下,三毛依旧能够强迫自己去冷静的、有智慧的解决,让我认识了另一个三毛。她并不只是一个会疯会玩的我们浅薄认知的流浪女作家,她是个内心强大又细腻,自信又热情的人。想起经常听到的一句话,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做过的事情,最后都会一点一滴沉淀成你独有的气场。(大概是这么个意思,原话不记得)
第二个很吸引我的故事是死果,三毛的书里似乎总有那么一两个小篇是讲这些奇异之事的,比如温柔的夜里也有关于墓地的传说,这里的死果。我素来胆小,但又好奇,所以一边惊叹一边小心点窥探这些大自然的秘密。
最后一个故事,压抑的让我喘不过气来-《哭泣的骆驼》,只觉得渺小如我们,面对这样的残酷,连评判的资格都没有。
哑奴的故事也是如此,三毛在面对这些事情时代无力感,透过纸张,深刻的印在读者的心里,让人不忍去看,不忍去多想。
嗯……好像有些沉重了,我看的慢,但并没有深想,这些故事带给我的震撼就已经很大,我想这些故事也不会随时间散去而消弭,最终都会化为我们内心的力量。
最后分享一部分我很喜欢的描写
夜来了,我点上白蜡烛,看它的眼泪淌成什么形象。深绿色的大水瓶,我抱回家来,上面插上一丛怒放的野地荆棘,那感觉有一种强烈痛苦的诗意没有变化的生活,就像织布机上的经纬,一匹一匹的岁月都织出来了,而花色却是一个样子的单调。
「撒哈拉的故事」读后感2000字 第(2)篇
初次听闻三毛是因为一句话,“一个人至少拥有一个梦想,有一个理由去坚强。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当时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是在萎靡不振的高三。然后就去了解了这句话的作者三毛,虽然她离世至今已经28年,但在我感觉她还一直活着。
听说过三毛的随性,真挚,洒脱,敢爱敢恨,终于在这般诱惑下,我看了这本《撒哈拉的故事》。这才有了很多的感悟,也对三毛的生活充满了憧憬。
由于小时候的一个沙漠梦,她选择了去沙漠流浪,本打算孤身一人前往去沙漠,终于她的丈夫荷西还是拗不过她,不放心让三毛一个人去,所以荷西要陪三毛一起去撒哈拉。有了撒哈拉的故事。
在荷西的强烈要求下,三毛和荷西在沙漠中完成了婚礼,所谓的婚礼,不过就是领个结婚证,然后去了沙漠唯一一家影院看了一场电影,这场婚礼举办的是如此的简单,而办证的过程绝非像是两个人拿着身份证去明证局那般简单的。虽说很繁琐,但结果如约而至。
在沙漠中,因为当地的贫穷落后,一些简单的药包,红药水成了那边的灵丹妙药。三毛在当地也声名远扬。有点像中国古代的华佗的意思。最主要的还是三毛的勇敢和善良。若没有三毛的敢于尝试,和她的热心善良,估计在沙漠中最多只是知道她是个外地人吧!
这本书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荷西陷入沼泽,三毛的无助,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他不断的下沉。庆幸的是旁边有个大石头,这才足矣让荷西有撑到体力不支的机会。在无助中的他们遇到了三个人男人,本以为看到了希望,不料却带来了更多的厄运,三个男人并没有救荷西,而是看到三毛就像是狼看到小羊一般。在颠沛曲折中,荷西终于还是被救出来了。在三毛的描述下,一幕幕感觉像放电影一般呈现于眼前。
有趣的是,她居然偷看当地女人洗澡,还写的那么的形象,她最突出的一点就是能让读者进入她的文字世界。想想她描绘的画面都感觉超级慎人和恶心,何况她亲眼目睹了这一切,实在难以想象。
在沙漠里流浪着流浪着,最终安了家,虽然日子过得艰辛,但在她的笔下流入出来的却是有趣和幸福,和自己爱的人,平凡的过一生,不论贫穷富贵,只要在低落时还有个人安慰。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这才是最真挚的爱情。
敬佩三毛的勇敢,能勇敢的追随自己的梦想,去拥抱自由。很多人向往着和三毛一样的生活,可是没有人能够做到像三毛一样面对生活中的不幸。即使有去撒哈拉的勇气,也不会有在那生活想法。
我来不及认真地年轻,待明白过来时,只能选择认真地老去 。――三毛
夜深人静时的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