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财经作者吴晓波新作,畅销十年的《激荡三十年》续篇,至此完成改革开放四十年企业史完整记录。作为时代记录者,吴晓波有意识地从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伊始,记录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对我们影响至深的人物与事件,串成一部我们每个人的时代激荡史。而最近这十年,无疑更壮观,也更扑朔迷离。在这十年当中,世界500强的名单中,中国公司的数量从35家增加到了115家,有四家进入到前十大的行列中。在互联网及电子消费类公司中,腾讯和阿里巴巴的市值分别增加了15倍和70倍,闯进全球前十大市值公司之列,在智能手机领域,有四家中国公司进入前六强,而在传统的冰箱、空调和电视机市场上,中国公司的产能均为全球第一。在排名前十大的全球房地产公司中,中国公司占到了7家。全球资产规模最大的前四大银行都是中国的。以互联网为基础性平台的生态被视为新的世界,它以更高的效率和新的消费者互动关系,重构了商业的基本逻辑,在十年时间里,中国人的信息获取、社交、购物、日常服务以及金融支付等方式都发生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改变。
「激荡十年,水大鱼大:中国企业2008-2018」读后感2000字 第(1)篇
读史懂趋势,明史通大道。读完了吴晓波的《激荡十年·水大鱼大:中国企业》,作为读者的我仿佛身在一篇茫茫的大海中的一片岛上,如旁观者,跟着这段历史一起浮浮沉沉,眼观了这十年中国企业的盛衰,一个个新兴企业崛起,一个个老企业衰落,一位位企业明星开始闪耀,一名名企业家老去,一代代人离开一代代人登场,其中既有历史的风云际会,也包含着政治、经济的纠葛博弈,更有人的特质与精神——价值观、判断、选择、精神、思想在发挥着作用。
惠特曼说:“我明确意识到,美国普遍存在的极端商业活力,近乎疯狂的求富欲望,正是美国社会改善和进步的组成部分。”而在哈维尔的信中说:“在人们高涨的、从未有过的消费热情背后,是精神上和道德上的屈从和冷漠,越来越多的人变得什么都不相信,除了已经到手和即将到手的个人利益。”这样的矛盾在中国也越发清晰,一边是快速发展的经济,人们疯狂求富的欲望,焦虑感、无力感伴随而生。一边是精神上和道德上的彻底冷漠,对公共事务的茫然,对世界发生的事情一无所知,无信仰,无依托。吴晓波说:“我们进入了失去共识的年代,或者说,旧的共识已经瓦解,而新的共识未曾达成。”此时,阅读这样一本书,能让大家在浑浊的水下看到石子排布的模样和被水冲走的痕迹,毕竟历史始终是伴随着必然性和随机性。透过时间的洪流,我们能看到流动的轨迹~
读完这本书最深的几个感受是:
1. 感受最深的十年。书中发生的事件贯穿在我们最近的十年,这十年也是我们进入高校,迈入社会的十年,这些事情离我们特别近。汶川地震,奥运会,08年湖南冰灾,保八GDP增长,富士康跳楼,证监会的调整等等词语出现在我们生命里。他们变成一个个名词,提起来有时候感觉像是平行线,这些事情一直在发生,而我们在我们的世界里埋头苦读、工作,“只读圣贤书,不闻窗外事”,有是又像是相交线,08年冰灾时摔倒在学校的自己,汶川地震时学校的募捐,现在乘高铁出行、互联网巨头的发展、共享经济,反腐、八项规定,人与事又交织在一起。它们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而大部分的人更如同水中的小鱼小虾,被裹挟着,不知命运将被带向何方。
2.吴晓波在叙述上的隐藏式的表达。尤其是在说一些隐秘的传闻时的小心谨慎,文字中可以透露出来。如“在某个神秘而阴暗的角落,存在着一份数额惊人的隐形富豪名单,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可能永无见日的机会。”还有他书中说到的“民营企业家对自身金融安全的担忧”,也体现“作家对表达权利的担忧”。他害怕表达权的被剥夺,于是干脆乎,没有尽情地书写,甚至是避开某些部分不谈,这与他跟一些企业家、政治家甚密的关系、还有自己从事公众号、商业的经营无法剥离。吴晓波自己也意识到了问题,他引用说:“任何一个当代人欲写作20世纪历史,都与他处理历史上其他任何时期不同,不为别人,单单就因为我们身处其中……我以一个当代人的身份,而非学者的角色,聚积了个人对世事的观感和偏见。”霍布斯保姆《极端的年代:1914-1991》。以此为自己证名。
3.作者提出了很多值得思考的命题:“企业家与公民社会的关系,所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中国经济面临缺乏思想市场的问题,该如何解决。”能从中获取一点思考的源泉,就已经很不易了。
希望我们能够在书中的大逻辑里,找到方向、汲取力量。
「激荡十年,水大鱼大:中国企业2008-2018」读后感2000字 第(2)篇
虽然不是很深刻,但非常有煽动性的语言还是让人爱不释手的迅速读完全书,然后最大的感慨或许就是时间的加速,感觉还在昨天身边发生的事情,被迅速的固化成了历史,成为昨日烟云,那防通胀的加息,防衰退的四万亿,防通缩的货币放水。那曾经的3Q大战,转眼被没听说过的微信覆盖的无影无踪。曾经风靡网络的意见领袖,迅速被网红和知识导师替代。
千团大战之后,跟着各种o2o层出不穷,但实际都不会解决中国人口红利衰退的问题,城市的生活成本越来越高,阿姨时薪高过金领白领已被大家接受。而崛起的互联网领域,快速消费品领域,人人都是焦虑,“自以为非”和“哪年死亡”是每个巨无霸们都在焦虑思考的事情,于是中国自觉的进化出各种合伙形式,海尔和万科是其中的领头羊,还有无数企业都在期权股权上下足了功夫,更勿论各种形式的年终奖,不可思议的王者荣耀100个月的年终奖,碾杀了所有的劳资之间的鸿沟,德鲁克对知识社会的管理预测正在被中国大小的企业实践,而大洋彼岸美国中产阶级的衰退,还有人提出强化工会的主张。莫名的戏剧性人物特朗普的上台,貌似离得远的英国退欧,法国大选,让中国人民陷入一场盛大的围观,移动互联网时代似乎真的不需要大片了,每天都上演大戏,宝万之争、明天系涌金系安邦的离奇故事,贾会计的ppt连续剧,小米的涌起与退潮,百度的公关危机,阿里的假货危机,腾讯左右互搏,股市里的熔断,债市里的萝卜章,人民币国际化和换汇的管制,李嘉诚的撤退和房价的跳涨,无与伦比的真实,民众看足了大片,却没有导演,每一个核心人物的命运都有偶然性,却构成了中国2018的当下的现实。
没有人知道未来,无论这是不是个泡沫,这四十年走的太快,几十亿人见证了巨人崛起,几亿人中了和巴菲特一样的卵子彩票,颜色革命在中国的稳定和发展中失去了市场,其实变革和革命的界限都不是很清晰了,哪一批人的倒下不是被革命的结果?
这十年用国进民退形容并不过分,但国企并没有过往的迂腐与无能,省份城市间的竞争,又创造了另一个有效率的发展机制,即便国企领导在清晰的打工身份下,在历史的大潮中无存在感无变现通道,也不妨碍他们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并带领企业拼搏创利。因为个人价值在当下已经开始发挥作用,没有人与中国的大势作对,世界发展太快,以至于没有理论可以跟得上中国的变化。如果马云悔创阿里,那么国企里的优秀企业家没有选择也就没有焦虑。未来不会再有人过分迷恋财富,资产的增加对个人消费及享受愉悦性带来的边际效用太小了,而风险又很大,声誉会成为很多人的选择,这个之前讨论产权关系还是有根本的不同了。
而风投在中国的作用,也会颠覆三观,商业模式是可以用钱烧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