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合之众」读后感2000字(2)篇

作者:居斯塔夫·勒庞

本书细致考察群体的一般性心理特征,探讨群体的道德观、情感、想象力、信念等诸多层面,指出个人进入群体之后容易丧失自我意识,在集体意志的压迫下成为盲目、冲动、狂热、轻信的“乌合之众”的一员。以非法私利为行为动机的群体通常是犯罪团体,而“为信仰而战”的暴民团体会表现出崇高的献身精神。影响群体观念和信仰的因素有种族、传统、制度等,此外,极具感染性的语言、理想国的召唤、领袖人物的煽动等也对群体行为产生积极或者消极的作用。

「乌合之众」读后感2000字 第(1)篇

了解群体心理学对指导生活工作很有用处。群体不擅讲理,却善于行动。在群体生活中,每一个人收敛自己的个性,集体心理相互传染和覆盖,群体中的个人会呈现出与他独处时完全相反的个性,他已经不再是他自己,而是成了不能控制意识的木偶。我们不需要群体叠加所制造的平庸,而是群体意识产生化学反应所形成的新能量。

群体容易冲动和多变,缺乏控制自己的反映能力,群体常因具有传奇色彩的英雄而激动人心。某个人的幻觉通过传染暗示给他人造成群体观察错误。在群体中,蠢人、白痴和妒忌者不会再感到自己的平庸和无能,他们把团队的希望寄托在强者身上,在群体生活中找到平衡,产生了一种终归不属于自己的强烈、短暂却巨大的力量。群体在弱者善良面前无法无天,又在权威专制里卑躬屈膝。群体生活内相互监督与约束一定程度抵制了群体低劣的本能,从而群体也可作为品德高尚和道德崇高的典范。

群体观念并没有高低之分,当某种观念通过各种方式终于进入群体的大脑,它便有了不可占用的力量,产生了人们必须忍受的一系列影响。群体不会推理或者总是错误地推理,大部分人都不能根据自己的推理得出个人的看法,因而有的观念能轻而易举地被大众所接受。影响大众想象力的不是事实本身,而是它扩散和传播的方式,将习以为常转变为雷霆一击,由一成不变转化为出其不意深入人心。谁能影响群体的想象力,谁就掌握了驾驭他们的艺术。

古罗马帝国的维持统治、法国大革命、宗教战争、圣巴托罗缪大居杀及雅各宾专政时期都是,由被宗教感情所鼓动的群众完成的。对群体来说必须有个值得虔诚的信仰,否则什么都谈不上。

今天在群体中萌芽、明天即将诞生的观念和信仰来自于种族的力量、传统文化、时间递进、政治与社会制度和国家教育所承载的土壤中。词汇所唤起的形象或人们赋予它的意义给予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幻想,理性把人类带向了文明之中,幻觉所激起的热情和勇敢成为各种文明,发展更迭的强大动力。

群体是群温顺的羊,意志强有力的领抽就是他们的带路人。领袖专制的权威给予群体信仰和力量。通过不断重复进入群体头脑的某种断言,使其传染到平民阶层延伸奎社会高层,然后以某种方式回到源头,对一个民族的高层产生影响,从而建立获得的声望和个人本身的声望,达到说服他人取得成功。

普遍信念中诞生出来的信仰和习俗引领着群体活动,它的价值开始受到质疑前,各民族都毫不留情地捍卫自己的信念。缺乏主导性意见的普遍信念纷纷解体,公众舆论以及他们不断变化的主张正左右着群体的价值观。

群体的罪行往往都是受强烈的暗示犯下的,他们的无知和放纵迷失了社会的正义和良知。法律的平等公正需要群体力量的感情所滋润保养以达到长久发展。社会习俗和公德也是影响我们生活的一条准则。群体中的人不能没有领导者。领袖说服群众的办法,除了声望,他必须拥有特别的、具有综合素质的口才。有力的断言和强烈而粗暴的信念有时会起到比较不错的效果。从野蛮到文明,一路追逐着梦想,而当这种梦想失去了力量,便开始衰落,走向死亡。

《乌合之众》群体心理学研究还需再次拜读,方能学以致用服务大众。

「乌合之众」读后感2000字 第(2)篇

书中作者讲到社会主义……很伟大的幻想,但是这种力量从实施开始就会逐渐减弱。

还没有读过马克思的著作,所以不想评判,但是看到很多人陷入了“中国是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大国自豪中(并以此做反驳),然而他们对于国家这些年的发展历程所知甚少,曾经我也有这种想法……,再结合这本书的主题。

……谁又不是局中人呢,所以每次都会在看来好几本书之后再来读几十页这本书,而且往往是读过的部分,每次都会有多收获。然后就是半年多还没读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计划为主,市场为辅。我想毛泽东后期或多或少对计划经济有些失望了,文化大革命的真实意图……

只能说不要小看伟人,或许他也会糊涂,但绝不会糊涂到不会权衡利弊。

中国这些年的发展大多数力量是靠市场,计划的主要贡献是宏观调控与绝对的话语权,

但是当权利与资源结合,过去的信仰崩塌,新的信仰尚未成型。为了保证这个能力浪费了多少资源,社会层面、(主流文化,大量地方债)民生层面(贫富差距,房价物价,教育医疗等等)现在中国面临的大多数问题都和他脱不了关系,只有从各个角度了解过中国这几十年怎样发展的人才清楚现在问题很多。

但是起码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总比在瓶子里乱撞好,可是现在国家“强大”的表面是因为有多少人在负重前行。

接下来不管国家怎么选择,希望尽量能“国家的归国家”“人民的归人民”。

不管什么制度,如果国强却没有民富,都会出问题的。

希望有一天电视上宣传的多是人均收入(非gdp)又改善了,医疗教育又有什么进步等等。

而不是各种大国情怀,民族精神(艰苦奋斗,厉行节约),奉献精神。

不是说这些东西不需要,而是他们和拥有良好的物质生活并不冲突,甚至可以说是相辅相成的。

生活质量上去了你不宣传大家也爱国,也有空闲去主动了解国家。

艰苦奋斗厉行节约是一种想要拥有品质,而不是无可奈何的选择。

承认人性,少上课多做事,赏罚要分明。

要求他人一味付出的奉献其实是一种间接的剥削。有一种智慧叫“集世人之私,以成天下之公”。

我对国家还是比较有信心的,上一届领导班子退位前还是做了一些比较有魄力的事情,问题虽然多,但是就目前国家采取和近期发布的政策,国家是有想法也有一定实力解决这些问题的,只是需要时间。

希望那一天早点到来:

“人们脸上更多的是安详和满足的笑容,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嘴里经常冒出来的是变化真大,生活充满奔头,对国家充满信心。每天娱乐之余还都能抽出一些时间读书。

北漂南漂有“家”可归,或者干脆可以心甘情愿的待在家乡。

老师公务员以及一些事业单位人员都能享受着不算多丰厚,起码还算体面的待遇。

然后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实现自己的价值。

那些愿意吃苦的人更容易获得成功,甘于奉献的人都能获得回报。”

一个人如果时常把集体荣誉感挂在嘴边,往往是他本身没有太多可以骄傲的,不管是精神还是生活。

那一天,大家活的都很骄傲,为自己而后为国家。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02965.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贝丝的快乐农场读后感800字

    里,给我买了一本《贝丝的快乐农场》。开始我想这个故事只是写一个小女孩的生活的,应该没有什么特别的,但是一读却完全出乎我的意料。  贝丝的父母去世了,她来到了弗朗西斯姑姑家…

    读后感 2022年6月22日
    198
  • 《原则》读后感2000字

    在十字路口,选择向前进——《原则》读后感2000字: 瑞·达利欧,作为一位金融界具有影响力的对冲基金创始人,三十年来,领导着桥水基金公司,叱咤风云。与他惺惺相惜的挚友乔布斯一样,他…

    读后感 2023年2月9日
    53
  • 《你的孤独,虽败犹荣》读后感400字

    【第1篇】 愿你比别人更不怕一个人独处,愿日后想起时你会被自己感动。 ――题记 这是一本散文集,有很多故事组在一起,还是先写写感受在做摘抄呗。 突然想起那天在图书馆,直接认定嘉伟会…

    读后感 2022年7月10日
    277
  • 《上古》读后感800字

    《上古》读后感800字! 【为什么看】一是因为听说要拍电视剧了,我想不明白为什么周冬雨要演,所以看一下。二是其实我刚上高一的时候就从朋友那听过这本书,虽然我记不得她说了什么,但我还…

    读后感 2023年2月6日
    35
  • 《叛教者》读后感2000字

    《叛教者》读后感2000字: 去年听闻此书,一直因买不到而迟迟未读,此次双溪之行,却偶然得到此书,于返程卧铺中一口气读完。读后感是应人之约,其实,读完合上书本,真的不知如何下笔,里…

    读后感 2023年2月13日
    47
  • 聆听书语 流连书乡 犹如一梦――为大观园中可怜女性而歌

    《红楼梦》―― 一个委婉的作品,是万千女性的颂歌,同时又是无数少女的噩梦。 当我初读《红楼梦》时,便被书中的爱恨离愁和那些情韵雅洁的美丽少女迷住了。在故事中,我做了一个美丽,绚烂而…

    读后感 2022年6月22日
    97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