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特的一生(精装珍藏版)」读后感2000字(2)篇

作者:格拉宁

柳比歇夫坚持56年的“时间统计法”!本书描述了一个真正和时间成为朋友的人,一个将自己的一生用时间来计划的人——柳比歇夫。柳比歇夫通过独创的“时间统计法”,对自己做了研究和试验:试验在写、读、听、工作、思索等各方面,到底能干多少,怎么干?他不让自己负担过重,力不胜任;他总是循着自己能力的边缘前进,他对自己能力的掂量精确无疑。柳比歇夫的工作方法是一个创举,从表面上看,这是纯技术性的工作方法,一点儿也不起眼。它是自然而然形成的,但几十年来它获得了精神上的力量。它成为柳比歇夫生活的骨架,不仅保证了最高的效率,也保证了最旺盛的生命力。

「奇特的一生(精装珍藏版)」读后感2000字 第(1)篇

我的老对肖涟源发了一个时间日志,引起一片赞叹,《奇特的一生》就是时间日志的鼻祖。

《奇特的一生》这本书在《把时间当做朋友》里面有提及到。李笑来老师评价说:柳比歇夫这样的人,才是时间的朋友。他了解时间,通过长时间特意的训练,甚至不需要表就可以感受时间的一切行动——当然,时间的行动只有一个,自顾自地流逝。自此,我也对这本书很期待,究竟是怎样的一本书,被称为时间管理书籍的鼻祖,让这么多大家称赞不已?不过读起这本书,真的有点吃力,这是一本纪实文学。(为了读懂这本书,我看了大家的点评,以及网上关于它的讲书,最后从千城讲书听了很多遍,以下思路也以千城讲书为主。)它是俄罗斯著名作家格拉宁根据柳比歇夫的日记为参考文献,引出了柳比歇夫的时间管理法,讲述了柳比歇夫的生活方式以及他这个人。

柳比歇夫是个怎样的人?他有怎样的事迹呢?柳比歇夫是一个将自己一生都用时间来计划的人。他活了82年,从26岁开始写日记,56年从未间断过。他博学多才,既是专家,也是杂家,一辈子写了70多部著作,1万多页的论文原创著作,包括数学,生物学、哲学等各种学科,在多个领域都有自己的见解。 柳比歇夫从26岁开始记录时间,经过了两年的调整,找到了一套适合自己的方法,这个方法,就一直坚持了54年,能把一件事情坚持下去,并做到极致,是震撼我的地方,下面我和大家分享一下柳比歇夫的“时间统计法”。

一、时间记录。

柳比歇夫的时间记录也称为事件开销法,以事件为主记录时间,由事件类别、事件、耗时三部分组成,记录真正有效的纯时间。注意是纯时间,而不是毛时间,拿快递,走神,闲聊并不用记录。下图是柳比歇夫其中一天的时间记录,基本上,柳比歇夫每天的记录都是如此。我们现在也会常用另外一种时间记录法,以时间段为主要记录,把事件列入其中,比如上面我的老对肖涟源用的时间日志。

二、时间统计。

记录后便是统计,统计每一天各类事件所用的时间总和。柳比歇夫每天统计,每一周统计,每一个月统计,每一年度统计,每五年统计。他根据自己事件的分类进行汇总,基本工作用时多少,附加工作用时多少等等。以及这些工作里的小类所用的时间。柳比歇夫甚至在他的论文后面都标注了这个论文花费了多长时间。

三、分析反馈。

时间统计好之后,就是分析了,看看自己每天的时间开销情况、耗费比例。为什么这周读书时间比之前少了10个小时,原因在哪?寻找原因,并对下周的计划进行改进。柳比歇夫每年都会花费17个小时做年终总结,3个小时做月度分析,……可能会有很多人认为这个就是在浪费时间,不过和柳比歇夫利用的时间相比,仅占1%。

(APP推荐:现在手机上有很多时间记录APP,我现在下载了一个Now Then(苹果系统),可以把事情分类,分类正在根据需要调整中,随时记录,有统计汇总;也见很多人喜欢用时间块,它是以时间段为主,在各个时间段添加自己所做的事件;还有推荐手写记录,这样记录总结时会有助于思考;大家可以根据自己情况体验,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四、其他小技巧。

书中也提出了一些时间管理小技巧,比如学习分类,帮自己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体系,有助于我们对事件重要性的把控;类别的划分是根据自己平时的需要,并逐步进行调整的。比如使用“时间下脚料”,柳比歇夫每次都在散步时进行捕捉昆虫,利用碎片时间阅读外语书籍。我们可以在起床洗漱时放一些语音读物。比如坚守自己的原则,柳比歇夫有自己要坚持的原则:1、不承担必须完成的任务;2、不接受紧急的任务;3、一累马上停止工作去休息;4、睡得很多,10小时左右;5、把累人的工作同愉快的工作结合在一起。我们有自己要坚守的选择么?

本书对我们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时间管理,也不是提倡所有人都要按照柳比歇夫的方式去记录,而在于引发人们去思考自己的人生究竟该如何规划,就像作者格拉宁结尾时说:“看来应当由每个人自己来制订自己的时间使用法,但不管怎样都应当深思一下自己的生活在怎样度过。”

「奇特的一生(精装珍藏版)」读后感2000字 第(2)篇

一个人活下去真正的意义和价值,不过是几十年头的时间罢了。当我们在思考如何让自己的人生有价值,其实就是思考要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耗掉这几十年。人生怎么样才有价值?一千个人有一千个答案,纷繁芜杂,不一而足。但可以肯定,你的人生价值怎么样,都是要在一个价值体系里去衡量的,而且还需要定期在这个价值体系中进行盘点、清算。

— 1 —

基督教思想中的盘点、清算

在过去几千年里,其实宗教就是一直在做这样的引导。

长期以来,基督教就为大多数西方人提供了这样的一个价值衡量体系。而且,基督教还设置了很多的制度和仪式,让个人能够经常性地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盘点、清算。比如基督徒每个星期日都要到教堂去做“礼拜”,礼拜的内容就是向“主”耶和华忏悔,检查反省自己,忏悔自己的错误和罪行,求得“主”的宽恕。

基督教的这种盘点、清算的思想,影响是很深远的。

历史上很多名人,他们的自传都不叫自传,而叫忏悔录。像托尔斯泰、卢梭的自传都叫《忏悔录》,还有一本很有名的宗教著作,奥古斯丁写的《忏悔录》,那是一本他的思想自传,是一部名著。写忏悔录其实就是对自己这一生进行盘点、清算,自己做对了哪些事情,最重要的是做错了哪些事情。

清教徒强调省察、自律,在生活当中去掉所有不创造价值的环节,去掉所有无意义的环节。而在管理学界有一个共识:现代管理起源于清教徒的行为规范。管理学名著《清教徒的礼物》认为,美国成为工业强国的原因正是因为继承了美国清教徒移民的精神理念。这些精神理念是美国工业管理文化的起源,它们成为了美国管理科学的文化基础,并以此不断演进发展,逐步形成了现代管理创新的体系和方法。

而“去掉一切不创造价值的环节”,已成为现在管理文化中最重要的一条管理原则。

所有的管理,都是去掉一切不创造价值的环节。企业管理是这样,个人管理亦如此。

— 2 —

柳比歇夫的时间统计法

美国精英们的精神导师、管理学大师德鲁克说过,一切不能量度的东西都不能管理,或者说只要没有量度、没有清算和核算,就是处于一种无管理的状态;只要无管理一定是低效率、一定是对资源的巨大浪费,就别指望有什么卓有成效的结果。

所以当我们要管理自己,我们首先需要将自己的行为和状态可视化,让自己能够客观、真实地认识自己。可视化可以让我们更容易发现问题,找到解决之道。

简单来说,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有一套核算系统,用它来盘点、清算自己的一天、一月、一年甚至一生。否则,人生就是一笔糊涂账。

“时间统计法”就是一种系统、科学的用来自我“盘点”“清算”的管理方法。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02967.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三字经》读后感悟400字

    《三字经》读后感悟 《三字经》中的第一句话就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句话的意思是:每一个人在他们出生的时候本性都是好的、善良的,只是因为在成长过程中,受到不同环境…

    读后感 2022年7月9日
    93
  • 观《我和我们》有感800字

    在的推荐下,带我一起看了一部电影《我和我们》。这部电影非常好看,讲的是中途接手“周恩来班”的唐如何带领学生们更好地学习和生活的故事。里面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唐老师自创的“唐氏教学法…

    读后感 2022年7月12日
    131
  • 鲁迅《祝福》观后感400字

    影片《祝福》主角祥林嫂是一位受尽封建礼教压榨的穷苦农家妇女。她丈夫祥林死后,狠心无情的婆婆要将她卖出,无奈逃到鲁镇四老爷家做佣人。好景不长很快被薄情的婆婆抢走卖到贺家。祸不单行的祥…

    读后感 2022年7月30日
    179
  • 《罗布泊的孩子》读后感300字

    我读过很多书,大多是关于童话,可今年读的书却不同,它是一本关于孩子童年生活的书。它讲述的是我和们一起度过的快乐生活、快乐童年,大家在一起爬树、游泳等等,做许多快乐的事情。他们那么天…

    读后感 2022年7月4日
    166
  • 读《儿女英雄传》有感400字

    前几天,我刚读完一本叫《儿女英雄传》的书,讲的是在雍正年间上面安家经过一段风波后,安家过上幸福生活的故事。 故事是这样的:何玉凤在被仇家所害后,改名十三妹。安骥为救被人陷害的,在奔…

    读后感 2022年7月19日
    143
  • 读《毛泽东让中国人民站起来》有感500字

    里,我细细品读了《毛泽东让中国人民站起来》这本书,我不禁被毛泽东怔住了。 毛泽东出生于一个并不贫穷的家庭,他虽然是长子,但从没当过一天“少爷”,从6岁开始,就和大人一起下田劳动了,…

    读后感 2022年6月18日
    132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