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跃迁:成为高手的技术(附赠高手秘籍和时间管理秘籍)」读后感2000字

作者:古典

这个时代:信息变多、思考变浅,机会变多、竞争跨界,随时干扰、永远在线。每一个个体都在与外界的持续交换中,感受到能力进阶的压力与焦虑,希望获得适应自身成长节奏的知识,并将知识转变为价值,摆脱“听了那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的梦魇。本书将为你呈现隐蔽个人爆发式成长的关键知识、方法和背后的逻辑:专注头部、外包大脑、终身提问、联机学习、知识IPO、升维思考。从这本书你可以得到:成为高手的思维模式和方法。找到最佳路径、借助趋势红利,撬动个人爆发式成长。

「跃迁:成为高手的技术(附赠高手秘籍和时间管理秘籍)」读后感2000字

写书评有用但并不有趣,

看这本书的话,也用,但并不容易

书的设计:

前面讲认知,你会经常被点醒,仿若醍醐灌顶,感觉很爽,但感觉没有可操作性。

后面讲“术”,枯燥,但凡是涉及操作层面的说辞,绝非通用,都有局限性。针对性的看就可以。

Tips

社会变了,可做的,要做的,想做的,比之前年代多得多了,所以你选择的频率和选项都变多了。

资源变丰富了,努力依旧重要,但选择的权重变高了。

所以这不是一本鼓励个人奋斗的书,而是告诉你如何通过“走捷径”,“用杠杆”,“用巧劲”,“适度功利”来技巧性的努力,达到跃迁。

这是作者描述的“高配玩家”的跃迁道路。

但不要否认努力。无论何种境况,勤奋都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但是: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但百倍收益的关键并非百倍努力,懂得底层逻辑,撬动自己来实现跃迁成长。

不否认勤奋,但勤奋分为低水平勤奋和高手平勤奋,借助认知,投入产出保持非线性成长。

认知决定选择

个人努力是首要且必要条件,但借助环境,趋势放大努力的收益,利用规律来跃迁,才能让你取得不一样的成就。

成长非线性,所以才有跃迁这个说辞。台阶不同,眼界,想法,能力,调度资源的能力,身价就完全不同,其努力被放大的系数也不同。

试想一下,“寒门难贵子”是普遍接受的,因为资源不同。但多想一层,同为贵子,仍有高低区别,就要到认知和方法层面了。

如果你专注于“战术”层面的东西,看文章精华篇就可以了。

“别太信大牛们熬的鸡汤——鸡汤这个东东,往往是吃饱了鸡肉的人熬的,他们不饿。”

所以你也可以把这本书理解为鸡汤,但汤里还是有肉。

末了

我觉得这本书最大的意义不是作者指导你怎么做,而是与作者对话,对照自己,重新梳理自己的方法论。

不要太执着于“战术”的层面,借助软件,时间管理等来提效。

而应该花精力在“战略”层面多思考,构建知识网络,这才是最终目的。

共勉。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02986.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飞扬的青春》观后感1000字

    星期一上午,班主任组织了我们班学生在原来的大食堂观看了一部电影《飞扬的青春》。看完后,我的心犹如澎湃的,久久不能平静,因为电影中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 我觉得山里的孩子很不容易,有…

    读后感 2022年6月24日
    111
  • 《青年变革者》读后感500字

    诚如作者在书籍最后的致谢中所说,“一个微电子专业的毕业生,完成一本带有注释的历史书作,实在是一个冒昧、令人不安的尝试。” 学术训练和耐心的双重不足,容易使作者在某些篇章的写作中,显…

    读后感 2023年2月5日
    59
  • 《腾讯传》读后感800字

    《腾讯传》读后感800字! 我叫夏渤皓,是绵阳卷烟厂离退休管理办公室的一名管理员兼厂团委宣传委员。在《腾讯传》里,我最喜欢的一句话就是,“要把产品做成像水和电一样融入生活当中。”因…

    读后感 2023年2月5日
    24
  • 《袁腾飞讲汉末三国》读后感400字

    ‘袁sir三国读一遍,识尽人间真假面’在读的书《袁腾飞讲汉末三国》的真是写照。 说到三国,想来大家都不会不熟悉。这是一本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名著。而《袁腾飞讲汉末三国》就是用幽默风…

    读后感 2022年7月20日
    201
  • 《我的王子哥哥》读后感600字

    我的不一定很帅,但必须在我被嘲笑是丑小鸭的时候挺身而出;我的不一定很勇敢,但必须在我被欺负是时挡在我的面前;我的哥哥不一定很幽默,但必须在我很忧伤时陪着我,也必须在我伤心的时候不离…

    读后感 2022年7月1日
    189
  • 谁都能听到花开的声音读后感五篇

      《花开的声音》这本书是家校相连的纽带,是师生风采的窗口,是学校建设的论坛,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又一亮点。下面是范文汇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花开的声音(一)  …

    读后感 2022年11月6日
    33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