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读后感2000字(2)篇

作者:罗贯中

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吴、蜀、魏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在广阔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波澜起伏,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成功刻画了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关羽、张飞等脍炙人口的人物形象。

「三国演义」读后感2000字 第(1)篇

书名:<三国演义>

类型:四大名著

作者简介: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三国志通俗演义》(简称三国演义)的作者。山西并州太原府人,其它主要作品有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水浒全传》(不是水浒传)。

三国演义,作为四大名著之一,再加上近些年很多的三国演义相关的影视、游戏作品,内容想必大家都是耳熟能详的了。这里就不对具体的内容做介绍了,就谈谈我的三国故事。

第一次通读<三国演义>是在高一暑假的时候,当时读的是通俗版的。当时读三国,最主要的目的是为写语文作文收集素材。毕竟整个高中时期,我都是一天写不出来一个800字的文章的,收集素材迫在眉睫。

当时读了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读完之后,确实有点效果。然后作文里面各种桃园三结义、单刀赴会、过关斩将、三顾茅庐、横槊赋诗等等,只要是作文就想法往上套,现在想着都满屏幕的尴尬!这种作文,让我总是有种走投无路,逼上梁山的感觉。算了,噶事不提,一会跑偏到水浒了。

后来倒是没有看过书籍了,改看三国影视作品了,从鲍国安版三国,再到陈建斌版三国!从三国志再到三国杀,反正三国相关的事,从来没断过!

当然中途也曾参与各种八卦帖子,三国武将里面谁最牛?这个问题大家貌似没有异议,确实是吕布。但是如果问谁排第二,谁排第五?那么这个问题估计和“计算机行业最好用的语言是什么?”有的一拼了!

三国相关的内容接触这么多之后,不知什么时候,心中有个疑问,那就是:到底是什么内容,能够让三国演义雅俗共赏的?

俗人一个,三国演义的故事很精彩,古代战争场景描写也还过得去,权术谋略也很给力,这些我到还是能欣赏的。但是,三国演义的精髓部分有哪些呢?这个问题倒是没能答上来。

直到不经意间,看到一个人本教练模式相关的书籍。这本书里面剖析了三国演义中各种用人之道,识人之术,同时也分析如何做领导,如何辨别领导的才能等等内容。这才让我对三国有了更进一步的认知。于是,本次阅读我着重于看书本当中的识人之术。

比如官渡之战时,曹操怎么就知道许攸是真的来投靠呢?因为需要说了几个曹操没法怀疑的理由:曹操军中没粮,如果袁绍分兵攻打许昌,曹操必败无疑。那么许攸的假投诚,就显得多此一举。

再比如赤壁之战时,周瑜怎么就知道蔡和蔡中是假投降呢?周瑜的分析是:蔡和蔡中投降竟然是没有带来任何家眷,乱世稍有不慎,就是满门灭族,投降这种事情,怎么可能不带家眷呢?

再比如诸葛亮与司马懿祁山对垒时,司马懿设计让孙文诈降诸葛亮,诸葛亮则是让孙文先立功,孙文一回合就斩了假的魏军先锋秦明(先锋官秦朗之弟),诸葛亮则是因此断定孙文诈降。因为司马懿不是一个用人不明的人,不可能用一个武功平常的人为先锋,因此断定是阴谋。

这样的场景还有很多,通过这些例子来锻炼辩识能力,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当然后续可能还会再读三国,因为还可以从领导力的角度来阅读三国。比如,刘备怎么就能够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最终三分天下的呢?曹操凭什么就能够少年得志,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呢?孙权能够知人善任,那么他又是如何知人的呢?诸葛亮如何调兵遣将,如何让人心悦诚服,甘受差遣的呢?

再比如袁绍为什么就败了呢?曹操这么牛,怎么就有赤壁之战的落魄呢?关羽张飞都是身首异处,为啥不得善终呢?刘备的夷陵之战为啥败了?等等等等。

当然,三国演义,是演绎,是罗贯中根据三国志杜撰出来的,不能尽信。里面也充斥着牛鬼蛇神,比如于吉半仙、关羽睁眼吓曹操、然后各种的呼风唤雨等等操作,很可能就是作者无法自圆其说的时候,瞎编乱造的。

当然哪怕是三国志也不能尽信,毕竟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时有还无。保持怀疑的态度读史书才好!

这次三国,读了整整一个月的。就到这里!

完~

「三国演义」读后感2000字 第(2)篇

《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演义小说,作者罗贯中在《三国志》的基础上加入了一些神仙鬼怪的故事情节,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塑造了刘备,曹操,关羽,张飞,赵云,孔明等等鲜活生动的形象。

我相信,很多还没有读过《三国演义》的人,肯定也听过“草船借箭”“乐不思蜀”这些成语,还有“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这类歇后语,《隆中对》和《出师表》每个学生都曾被要求背诵熟记,刘关张桃园三结义,诸葛亮初出茅庐,黄忠宝刀未老,这些故事也早已家喻户晓。在读《三国演义》之前,我以为我已经对三国的故事了解的七七八八了,但等我真正将整本书读完,我才知道,我了解的只是凤毛麟角,那些东拼西凑的片段,只是三国故事的一角。世人都说刘备刚愎自用,不听劝谏才会导致兵败如山倒,最终命丧白帝城,可又有多少人看到刘备“宁输天下,不负盟誓”的深厚情谊。因为曹操不像刘备一样拥有“汉室后代”的高贵血统,所以不论他多有才干谋略,都只是盗取汉室江山的奸雄。只有走进故事,才能真正感受那个时代的英雄在战场厮杀,与敌人斗智斗勇时的豪迈与激情。

在我看来,刘备之所以能在乱世中有立足之地,很大一部分是因为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为其出谋划策,加上身边有关羽张飞赵云这些勇猛的将士,兴复汉室有望成功。然而,正如诸葛亮写给刘禅的《出师表》中所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刘备还未达成所愿就在白帝城为不能替兄弟报仇含恨而终,并将蜀国和刘禅交给了诸葛亮,为了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以及白帝城托孤的信任,诸葛亮殚精竭虑,深入不毛之地,破毒瘴,烧藤甲,七擒孟获,终于使蛮王心悦诚服,成功平定南方。在进一步北伐的过程中,孔明遇到了一个强劲的对手——司马懿,与其上演了一场又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用妙计无数,战功累累。奈何英雄迟暮,一心难与命抗衡,诸葛亮没能坚持到北伐胜利,完成匡扶汉室的重任,就在五丈原结束了一生,享年五十四岁。二十七岁初出茅庐,五十四岁病亡,诸葛亮在蜀国阵营中运筹帷幄的这二十七年,在历史上留下了不朽的身影。

凤雏庞统死于乱箭之下,殒命罗凤坡;关羽败走麦城,被孙权部下擒获并斩首;张飞被无名小辈趁其醉酒捅死;黄忠七十五岁坚持上阵杀敌,不幸中箭而亡……一个又一个英雄退出了历史舞台,姜维作为诸葛亮唯一的徒弟,秉承师傅的遗志,带领张苞,关兴等众将士上阵杀敌,继续北伐,意图兴复汉室,可是,刘禅不思进取,最后还听信宦官黄皓的谗言举国投降魏,姜维等还在战场浴血奋战的众将士听到消息,不由仰天长叹“臣等正欲死战,陛下何故先降?”有此无用君王,蜀如何不亡?可惜了无数先辈用血和命换来的天下就这么被轻易的让出去了。

三国局势风云变幻,蜀国从刘备自立为汉中王到刘禅投降,蜀国灭亡,孙权建立吴国,后传位给孙亮,再到孙休和孙皓,孙皓效仿刘禅举国投降,吴国也正式灭亡,魏国经历了曹丕,曹睿,曹芳,曹髦,曹奂一共五任皇帝,最后被司马炎逼迫禅让,改国号为晋,自从三国归于晋帝司马炎,为一统之基矣。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02991.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读《面试的答案》有感600字

    在里,我读了一本书,其中有一篇文章令我记忆深刻,名字叫《面试的答案》,文章的主要内容为:一个公司在招聘员工,面试时,总经理出了一道题:十减一等于几?有的面试者说:您让它等于几,它就…

    读后感 2022年7月20日
    85
  • 《三字经》读后感450字

    【第1篇】 “小宇,帮我倒杯水。” “才不要呢,我要看电视!”我不高兴地回答的请求。小时候,那个娇里娇气不尊敬长辈的我历历在目。那时,我的脾气很不好,对待长辈很不礼貌,直到看了 《…

    读后感 2022年7月31日
    77
  • 看《疯狂的麦咭》有感500字

    最近,每到星期六,我都盼望着晚上七点湖南金鹰频道上映的《疯狂的麦咭》。我爱看《疯狂的麦咭》,是爱里面丰富的知识:有时出的题很难,当正确的答案出示后我恍然大悟,不禁脱口而出:“原来如…

    读后感 2022年8月9日
    91
  • 读《梅花魂》有感400字

    【第1篇】 寒霜傲放,它赋予了坚强的品格,被人们所赞颂,成为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精神象征。 在外祖父的心目中,梅花是中国最有名的花,梅花就是祖国的代表,他把爱祖国的情怀寄托在梅花的身…

    读后感 2022年6月26日
    97
  • 《驼铃与帆影》读后感600字

    《驼铃与帆影》读后感 在这个里,我读了许多有意思的书,让我最难忘的便是《驼铃与帆影》这本书。 作者以时间为主线,以沙漠、草原、戈壁、雪山和峡谷为背景,还原了发生在丝绸之路上的许多经…

    读后感 2022年7月9日
    115
  • 《饥饿的盛世》读后感2000字

    《饥饿的盛世》读后感2000字! 有幸接触到这本书,了解到之前未曾接触过的清代史,虽如此。但也这是冰山一角而已,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清朝无一不是强盛以及落魄的最典型朝代之一。 在康熙…

    读后感 2023年2月6日
    32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