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材介绍了学前教育英语教师的素质要求、学前英语教育的目标、原则、途径、方法和学前儿童英语教育活动设计与模拟教学,还提供了相应的资料库及附录(学前儿童英语课堂用语和日常用语及活动设计与实践课例实录)。本教材在构思和章节安排上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努力做到内容实用、体例合理、资料详实、便于操作。本教材适用于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学法学科的教学,也可作为幼儿园教师职前培训或在职进修及自学的教材。
「幼儿英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读后感2000字
《幼儿英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书评一、幼儿教育常用教学方法
1. 全身反应法(TPR)
全身反应法以幼儿在感官基础上的运动为主,包含了大量的游戏活动、角色表演、小组竞赛等。
例如,在学习head、shoulders、knees、toes等身体器官名称时,可编成琅琅上口的儿歌,再配上相应的动作,引导幼儿根据指令做出正确的动作,既操练了器官名称,又训练了幼儿的反应能力。
注意:①教师的指令要清晰。
②教师的动作要具体形象。
③教师要激励孩子积极参与。
2. 游戏教学法
游戏教学法相信大家都很熟悉,顾名思义,就是教师依据课堂教学内容,设计游戏,让学生参与游戏之中,在趣味的游戏活动中去学习知识,体验快乐。
注意:①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合孩子们的游戏,从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
②要与教学内容相关,不要单纯为了“玩游戏而玩游戏”。
③要注意游戏的趣味性,增强孩子们的参与度。
④游戏难度适中。太难,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太易,也不利于孩子的发展。
⑤教师评价学生要及时。及时反馈,能迅速传达给学生有用的信息,以此增加好的行为或减少不好的行为发生的概率。
⑥教师评价要公正。不偏不倚。公平对待游戏规则,培养学生将来正确的价值观。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增强友好师生关系。
3. 直观感知法
这是一种让孩子在看看、听听、闻闻、摸摸、想想、玩玩的过程中自然习得英语的一种方法。体现了教育学教学原则中的直观性原则。
注意:①教师所采用的直观教具和多媒体技术手段应围绕教学重点,服务于教学目标。
②要调动幼儿各感官参与活动,避免单一、片面的感知,尽量使幼儿通过“视、听、讲、做”等活动全方位、多角度地感知英语。
4. 情景交际法
情景交际法是教师利用生活中自然的情景或创设的特定情景,引导幼儿进行交际活动,练习英语对话,提高口语水平的一种方法。
注意:教师创设的情景必须与幼儿的生活、学习密切相关,是幼儿熟悉的情景。
二、课堂活动评价
1. 是什么:指教师要对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行为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大多以表扬、鼓励学生的积极行为为主。评价要贯穿整堂课,而不只是在课后。评价要注意客观性、公正性、及时性。客观性和公正性相似,指教师不带有偏见地对学生进行表扬,不以学生的成绩好坏作为评价标准,而以学生是否有取得点滴进步、是否用心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等等因素来考查。及时性,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行为作出及时的评价。
2. 为什么:如果评价滞后,学生的积极行为没有得到及时肯定,学生可能会觉得自己没有得到认可,积极性降低,那这将降低学生以后在课堂活动中出现积极反应行为次数的出现。另一方面,评价不及时,也容易造成学生对自己行为的不准确判断,不明白这样做到底对不对。
3. 怎么办:因此,教师应该对学生参与活动进行及时的评价。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提高课堂活动效率。
三、教学中的循序渐进原则
1. 是什么: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顺序性,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年龄特征等的不同出发,逐步引导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
2. 为什么: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具有顺序性。一是指身体方面的发展具有顺序性,比如身体的发展是先有躯干再有四肢;二是指心理方面的发展具有顺序性,比如学生的认知是从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再到形式运算阶段的发展。即使世界各国有不同的文化和不同的教育方式,但是因为每个儿童的身心发展都有循序渐进这一特点,才使得世界各国的义务教育年龄都不会相差太远。
3. 怎么办: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时,要遵循循序渐进原则。一方面,要从学生的角度(身心发展特点、认知特点、年龄特征)出发,切忌拔苗助长,急于求成。对学生的要求应从低到高。另一方面,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从易到难地授课。
本书干货:
1. 字母资料及相应的教学案例;
2. 儿歌资料及相应的教学案例;
3. 歌曲资料及相应的教学案例;
4. 故事资料及相应的教学案例;
5. 游戏资料及相应的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