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倾尽一生心血、历时13年完成的史诗级巨著,茅盾文学奖皇冠上的明珠,激励亿万读者的不朽经典,改变马云一生际遇的灯塔之作。若要从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中汲取力量,《平凡的世界》是当之无愧的选择,读懂它也就读懂了人生。《平凡的世界》以孙少安、孙少平兄弟俩的奋斗历程为主线,全景式地呈现了一代中国青年突破不凡、超越自我的成长史,谱写了一曲波澜壮阔的生命之歌。习惯了被王者震撼,为英雄掩泪,却忘了,我们每个人都归于平凡,归于平凡的世界。在《平凡的世界》中,人生的苦难与挫折只是躯壳,勇敢地遵循着心之所向,不断超越自身的局限,就会缔造平凡中的伟大,成就传奇。
「平凡的世界(全三册)」读后感2000字 第(1)篇
平凡的世界观后感
(长篇警告,剧透警告)
路遥先生用孙少安、少平的奋斗史,田福军、福堂等人的执政史,孙兰香、润叶的生活蜕变史等等,向我们娓娓道来一个平凡的世界,由每个平凡人生交叉成的时空。这个时空关于奋斗和青春,也关于妥协和迷茫;关于善良和温暖,也充斥黑暗和心酸。我曾为少平舍命救下曾对他冷嘲热讽的跛脚女子侯玉英而感动,也为少安苦心经营的砖厂濒临破产而痛苦,甚至为鲜的晓霞的生命褪色而悲痛。所有平凡的他们,给予我这二零一九年来,最大的精神支柱。
过去偏激的我,看这个世界非黑即白。将好人的定义笼统到过于简单——谁对谁好,就是善良的人。随着年岁一点点的打磨,愈见人性的复杂。此非贬义,因为这个世界的复杂性给予了人性蜕变充分的养料,并且容不下选择的余地。
温柔而善解人意的润叶,我怎敢指责她对向前的绝情呢,只因她的深情纵容不了精神上的背叛,又或者,不愿面对自己曾犯下的一时冲动的错误。但她用温暖的眼睛看着这个有点凋零甚至荒芜的世界——失去少安哥的、没有颜色的世界,她依旧保持着平和和温柔。在向前失去双腿后,又突发记起自己为人妻的本分,温情的眼睛将夫妻间的罅隙破冰。曾犹豫和绝望如她,也许东拉河边吹散的蒲公英已经将她少女时期的爱情提前注定了结局——你们不合适。恋人是一回事,而夫妻是另一种。幸而,向前的深情换取来了迟日江山丽,余生虽伴着身体的残疾,而精神的满足不亚于春风花草香。
少安,肩膀过早的选择去宽厚,心里逼迫自己如野草般疯长——去成为一棵树吧,能够顶天立地、守护家人的、坚韧而顽强的庇护。我未见过一个责任感如此厚重的男人,将家庭奉为活着的最大源动力。为家庭不合适而放弃喜爱的润叶,为分家而流下金贵的泪水,为妻子多分自己一点吃食而责备甚至动手。我不太能描述,这带给我的是一种怎样坚如磐石的亲情的体验,只是一卷名为感动而踏实的浪潮向我扑面而来。
田福军,开明的父亲,睿智而体恤民生的官员。首先,是作为一个父亲,我看见的是开明和慈爱。他曾与晓霞就以色列问题争辩后,在心里对女儿说:好小子,你的思想开阔而宏大,但愿不要偏激,切莫一腔热血只剩孤勇。他给予的,不只是衣食住行,还有宝贵的泥土——孕育精神的沃土。做官上,他说,管他是姓资还是姓社,能让百姓过好日子的制度就是好制度。他的慧眼早已识破旧制度的弊端,而他哀众生实诚的秉性不容让他掩藏自己的政见,于是逆众流的挑战。
兰香,大概是这本书里最幸福的人了吧。贫寒的家境却未限制自己的想象和未来,尽管自卑的种子时而蹿出,但她绝不会让自己如参天大树般的明媚被一粒种子压倒。年幼懂事的她,在全家慌乱中已经明白自己什么也做不了,不如将母亲遗忘的喂猪工作做好。长大后,以自己的天资和勤劳为自己赢得了去往更加光明道路的通行证,去像海绵般浸润在知识的海洋吧,去像鲜花般散发自己的芬芳和鲜艳吧。
而我最亲爱的少平,让我次次动容到泪眼模糊的少平,让我深夜里寂静的空气里胸腔迸发出强烈跳动声的少平,让我重新审视过去一八年零九个月的日子里的自己的少平。你教我去承受苦难。苦难将平凡和不凡相区分,太多人在苦难中磨平了自己的精神,只剩下空壳一样的躯体重复日复一日的劳作,最多加上三五句怨天尤人的咒骂。苦难是一生所必须,甚至你说,要对苦难有一种骄傲感——只有更深邃的理解了生活的人才会在精神上如此强大。你教我敦厚善良。你早年对郝红梅的爱在家道凋零的巨石下夭折,可你并未怨恨,甚至维持了她最后的体面,一个没有背负贼名的、干净的生活。你教我跳开格局。在售卖了自己劳力的白天,顶着满身伤痕的伤痛下,依旧满怀热爱的在夜晚,于破壁屋檐下,或月亮湾黑色的炭世界里,小心翼翼的手捧书籍,精神填充。
你们何其有幸的在平凡的世界里展现自己的不平凡,我又何其有幸在迷茫的年岁里平和的接受自己的平凡。
并且,深刻的认知下,依旧渴望不平凡。
「平凡的世界(全三册)」读后感2000字 第(2)篇
很生动的描绘出了父辈那一代人和那个时代的变革,许多故事和细节就是父母那代人所亲历的。父亲就是十多岁改开后离开村子去揽工的,初中毕业家穷没法上高中,好像还验上了空军但因为家里太恓惶没法去成,后来到十多岁就到城里工地搬砖上料下苦力……每次回趟家背一袋黑窝窝,紧慢的有个白面馒头舍不得吃,要当成下饭菜就着吃好久,结婚时自己几分、一毛、两毛的东借西筹,老妈说结婚当晚老爸趴在炕头,拿着个破本本,划拉盘算收了几个礼,先还哪些饥荒……母亲未出嫁时也是既要照料弟弟妹妹,还要割草喂猪做饭……那个困苦的年代,孩子很早就懂事当家会理料,生活的压力迫使他们不得不早早承担背负起更多的责任。而后来,他们通过自己的奋斗、一波三折的努力、品性加运气、勤劳加智慧的混合作用,盖房子、置光景……点点滴滴日积月累,才有了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他们有时夸赞改开政策邓小平的好,也经常念诵毛主席、念诵改开前人心质朴的诸多好。如今我们安逸的生活,却使我们丧失了许多能力,三十多岁却仍还是孩子心态,所以苦难是个好东西,让人成长成熟负责担当。如果把他们的故事记录下来,将是另一部精彩的平凡的世界吧。所以这本平凡的世界仿佛是那代人的一个侧影,自己在老辈人的闲谈中对其中的很多故事有着深刻的印象,而且晋陕毗邻,风俗虽有一些不同,很多农村的习惯,包括一些方言都很能产生共鸣,仿佛就是身边的点点滴滴汇聚在本书之中。
改革开放确实是中国发展划时代的一笔。但我们也不能否认和忽略改开之前万众一心积土成山积水成渊,使国家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在危机四伏的环境下,在内外动荡的局势中,逐步的使工业体系成形,农业基础完善,国际地位稳固……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特殊意义,历史不是点划线,而是无限延续的直线,不能局部的断开其中一截或站在后世的上帝视角孤立的狭隘的评判,而要站在时代的洪流之下前展后延的去思考,思考每个时代那些重大事件的现实意义和时代局限。就像我们不能完全将现有的拜金媚权、自私利己、瞒上欺下、官僚腐败、道德滑坡及种种不良不正风气归咎于改革开放,不能因先富并未能有效带动后富,贫富差距反而日益加剧,就完全否定改开带给人民生活的改善,从而否定设计师和改开的成就;也不能将那个年代的贫瘠、穷困、苦难完全归咎于文革和集体主义而完全否定导师和那个时代的伟大,任何事情都是一体两面的。而且我们更不能忽视了每个时代背景下人性的弱点和每个个体的作用,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无论士农工商,总有些不忘初心的纯粹战士,有目标清晰顽强拼搏的斗士,有欺上瞒下借钟馗打自己鬼的小人,也有无事生非混水摸鱼的坏人,当然更多的是无法清晰分割难以评判好坏被满地鸡毛裹挟身不由己的大多数人。唉,人生啊,就是那一大锅熬菜,七零八碎菜肉素荤油盐酱醋混杂在一起,谁能说清是哪个味?
就本书来看,人物都很立体,每个人想必读时都会有自己的体悟,而我读完最大的感触就是,没有平凡的人,只有不够努力的人;再者就是,有些人宁愿背负肉体的折磨与苦痛,也不愿承受精神的束缚和枷锁,想必少平会赞同,很多人也有同感,只不过大多数人没有挣脱束缚和枷锁的勇气和魄力吧!
读完一本书了,总觉着该写点啥,又不知道该写些啥,所以强迫着自己写点啥,就这么硬憋着散散碎碎好好歹歹的写这么些不知道是啥的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