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订老版讹误106处!一字未删,原貌呈现手稿!唐浩明独家作序认可版本!阅读收藏最佳版本!政商必读!最受中央国家机关干部欢迎的10本书之一,中纪委“读书推荐”栏目推荐学习。柳传志、宗庆后、白岩松鼎力推荐!历史小说巅峰之作,关于曾国藩最权威、最好看、最畅销的读本。了解千古名臣曾国藩的唯一经典,读懂国人处世智慧的殿堂之作。依据人民文学出版社三卷本《曾国藩》编校而成,全新修订原貌呈现。
「曾国藩:唐浩明修订版(全集)」读后感2000字 第(1)篇
每天一点一滴,加上周末比较完整的时间,终于读完了,手不释卷,别有趣味。书中所述,阅读之后,受益受用颇多。一面为文中所描述之词句,不乏古文风骨,诗文佳句;另一面则是对曾国藩的了解,正可谓是乱世出英雄。
文正公初为一书生,经考试取士之道,名扬与京城,光耀于庙堂。后于母丧,归于湘土,欲行古之孝子,发丧守灵,生时未能孝母亲于病危,死后定当行古道,惜此时天下将乱,太平军起于金田,扬上帝之道,惑民众于田耘,亦国事渐衰也,正如三国小说起页所书: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兵火四起,正恰逢曾侍郎守孝,太平军围长沙,却有左宗棠,江忠源,张亮基等齐力协守而保长沙。太平军一路向东,摧枯拉朽,夺武昌,杀巡抚,举国震惊。逢乱世,当出英雄也。
因前有川内白莲教之平叛,靠之各都抚募勇抗之,故此番太平军起事,因多年戾气,清勇名存而实亡哉,非一新军难以成事。可谓天时地利人和,曾国藩亦是心怀天下,感恩圣徳,自幼熟读圣贤之书,胸中亦存大志,经郭嵩涛,左宗棠等人劝说,亦是国之所望,墨绖出山,自此创湘军,平太平军之乱。
自初,招勇,治军,世更而人心无几何差,多遭谄媚,几番阻拦,不得已负气离开长沙,于衡阳招勇,创立湘勇。自此文弱书生踏上文治武功的大道。始时,心气甚高,却多遭败绩,投水自杀,买棺断后……凡此种种。古今成大事者,正如苏子曰: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谓之曾涤生侍郎,可谓适者!不畏艰难,屡败屡战。其间,吾今读其传,亦佩服五体,其相人,用人,惜人,驭人,育人,可谓古今少有。宝马配英雄,良将也需忠士兮。塔其布,罗泽南,彭玉麟,李鸿章之类,诸多良将,正是他日平太平天国之乱之中流砥柱哉。治军有方,从此,湘军名满天下,自近代,亦是如此。正可谓如书中所言:吾曾氏兄弟为平长毛而生哉。功高寰宇,却急流勇退,评其生,真如胡林翼送曾国荃之语:以雷霆手段,显菩萨心肠。
治家,遵从古往儒训,今日吾等所看,可谓封建,而当是时,也是社会风气,方如此,才谓家和事兴。一门几将才,兄弟齐封侯,是如今,亦是几多风光。勤俭持家,不为后世留财,兴败自有定,况古云,富不过三。其也以身作则,不管军营,或是家中,此等魄力,是吾辈当学之楷模。读此书,受益良多,若他日有时,定要多多拜读,虽吾今日学也毕业,但不可不学习哉。学有所用,不断学习,方才不会落于当世之时。钱财功名,当以先辈之见看之,悟其理,深省之。治家之道,文中遗言处谓之大学问哉!当细细品味于今时他日,定会有所心得。
为人处,当多学习于文中文正公之行。处事不惊,愈挫愈勇,严于自律,克勤克俭,待人真诚,以身作则,凡此种种,均是吾为人处事当需学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时俱进。今时,早已成年,或今生平常哉,是罢,一时代几多人可如先辈般,威震天下,名扬四海。吾当结合自身,辅以品行,做一己所爱,他日能有功于社会,有助于他人,有为于国家,也就幸甚至哉。先辈育人之处,也让后生感悟颇多,今日虽无成,出生农家,自幼贫苦,得益于国家繁荣,社会昌盛,政策开明,能有大学毕业之时。此路上,亦有诸多人热心帮助,方能披荆斩棘,得以有今日,此间恩处,不敢忘记,时时告已以戒骄戒躁。其间,也不断以静自省,今日览此书,见先辈也张静,后生当有所悟。私以为,观影亦或读书,看之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谓之好哉。
自小学始,就作文,至今日,见书中很多名言佳句,亦是起兴,高考之时,学诸多文言文,今日都快忘记哉,今读此书,又有当日朗朗书声,诵读古今佳文,诸如范文正之岳阳楼,欧阳修之醉翁亭,王勃之滕王阁,苏子之赤壁赋,稼轩之夜挑灯,诗仙诗圣诗鬼,诸子百家,中庸大学论语,秦时明月,金陵小曲,古今多少事……现在读来,别有一番情趣,也常思读书之时,何其怀念。是今,才慢慢有一点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之真谛所悟。
他日,也要多都书,多博览才是,工作虽忙,但亦不可荒废读书学习。今读此传记,收获良多。读罢,遂以几言记之,二零一七年十月十五日于北京。
「曾国藩:唐浩明修订版(全集)」读后感2000字 第(2)篇
初闻此书,就知媒体评价把此书抛向了神坛,又赞誉唐浩明为"中国研究曾国藩第一人"。然而读完仍觉得有些惊喜。小说不仅是把史料再捋一遍,可以做通俗历史读物,且从小说角度评价,也称得上数一数二。小说叙事宏伟磅礴,文字华丽动情,人物纷繁立体。粗略快速看完,不仅记得那个时代政治的可怖和暗流汹涌是入心的寒,更有曾国藩这一传奇人物的形象立体呈现在前。
本书自序对其评价:
它的难得之处还在于,这批文稿鲜活地向世人召示一个中国士人,于纲纪倾圮、江河倒流的战乱时代,在操守与利益、高尚与卑污、担当与躲避、进取与退舍、个人与群体、一时与千秋等等立身大节上的那种近于典范式的选择与处置。它的难得之处更在于,这批文稿记载了一个情感丰富、思虑缜密、喜欢并善于剖析自己、分析人事的涉世极深者,将自我心灵深处的苦痛、喜乐、困惑、领悟、弱点甚至丑恶,向外人向后世作了勇敢而真诚的坦露
小说看起来是够波澜壮阔了,毕竟架构在精英荟萃的大时代。
本书主人公为晚清道光年间知名政治家曾国藩。
“誉之为圣相,谳之为元凶”,曾国藩生前毁誉参半,其闭目盖棺后一百多年间,民间野史对其评价也多有跌宕起伏。唐浩明先生4000多页的皇皇巨著《曾国藩》虽属小说,但他研究曾国藩多年,基于史实,也该让人带着趣味,较为全面地了解和审视这个对中国历史影响巨大的人物。
在我眼中的曾国藩是矛盾的。儒生半世,但带兵伊始,便大开杀戒,以至于被说成“杀人如剃头”,从此,“曾剃头”的名号伴随了他的后半生。然而曾国藩确实是一个识时务者,背负着几千年历史的沉积。
在爱徒李鸿章家中,曾国藩对其满意地颔首,“洋人的长处要学,老祖宗的衣钵更不能丢!”
一面开西洋之风,一面又恪守士大夫的传统文化,这种矛盾一直延续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年。
曾公一生浩浩荡荡,经历过戒欲的惨痛,才知道欲望有多么可怕。才明白从欲望中杀出是有多么了不起。欲望一来,人之非人,我之不我。在物欲横流下,当如曾公一般,抱着不为圣贤,便为禽兽的野心,发奋图强,世代闻名。
后人读此书,是为理解和懂得一个涉世极深的官人在此黑白颠倒,江河倒流的大好江山,恪守不渝,立身大节此等勇敢而真诚的品性。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记得唐浩明老师这样谈论他
“他的悲剧,不是像晁错、韩信、岳飞一类人那样,为自己所忠于的君王所屈杀,也不是像贾谊、李广、冯唐一类人那样,身怀大才而不被朝廷所重用。他的悲剧表现在他自己的理想,与他所处的时代的矛盾上。他生在一个百孔千疮、行将就木的封建王朝,而他却幻想在这片残破的河山上重建汉唐盛世,这难道不可悲吗?他的信仰又是那样的坚定,为之付出的心血又是那样之多,因而他的悲剧色彩也就愈加显得浓重。”
可悲可怖,历史无限循环。谁,也无法跳出命运的悲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