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野圭吾最具争议的小说,日文版销量已超过150万册。本书先后于2009年、2014年被日本、韩国改编为同名电影。这不是事不关己的事,某一天你或许就会成为书中的主人公。那时,你手中的刀刃会指向何方?——东野圭吾长峰的女儿在看完烟火大会后彻夜未归,几天后尸体在荒川下游被人发现。正当长峰和警方都没有任何头绪时,他接到一个密报者的电话,知道了凶手的姓名和住址。长峰潜入凶手家,看到了女儿遭受凌虐致死的录像,愤怒痛恨到几近崩溃。一直以来的守法公民决定执行“法外正义”,他乔装打扮,走上了复仇之路。
「彷徨之刃」读后感2000字 第(1)篇
结局和大多数读者所不能接受的一样,我也觉得不能够满足最初的期待。
但其实最大争议还是要数书中对于被害者家属对于未成年罪犯的复仇行为。
日本的少年法究竟是在保护未成年罪犯还是让他们自新?法律只考虑了未成年罪犯的生命权,却无视被害者生存的权利以及被害者家属的痛苦。由此看来,长峰走上复仇之路一点也不意外。
从一开始的长峰绘摩被害,牵扯出伴崎敦也和菅野快儿的诸多恶行。两人多次强暴少女并拍摄录像,并将此作为向别人炫耀的资本。被他们注射毒品折磨致死的绘摩也仅仅是一个玩具而已。尸体被随意地抛弃在河面上,还妄想着让尸体就这样一直往下流飘去,让真想就这样不了了之。
对于侵害过的人,他们觉得这些人自杀了反而会少一些烦恼。
他们和久冢刑警说的一样,“即使被逮捕到法庭上,他们所流出的泪水也只是对于即将到来的惩罚的恐惧,而不是对于被害者家属深深的忏悔。这样的人就该被惩罚,而不是保护起来。抛开所谓的公正法治,作为一个普通的旁观者,也是希望他们能够得到长峰的复仇。”
而教育出来这样孩子的家庭,同样也有责任。只生不管养的父母是不配于作为父母。如果没有能力教育好他们做人,那从一开始就不应该将他们生下来。还是别的家庭遭受这么大的痛苦,祸害整个社会。
被胁迫者即共犯中井诚在整个案件的进行中启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作为间接的告密者,他的行为直接影响了案件发展的方向。
长峰得知伴崎的住所,看到了自己女儿被侵犯的录像以后,一怒之下杀了回来的伴崎,然后踏上了寻找快儿的复仇之路。
看到有一个罪犯得到惩罚,终于出了一口恶气。通过此次的案件后诚身边的人都避而远之,而他好像有了一些理解。
忽然间,诚觉得自己好像理解人活着的意义了。不单单只是吃饭呼吸那么简单,还包括和周遭的人之间的联系与互相关怀。
后来出现的和佳子是个纠结的人。她多半就是旁观者的化身,既想看到长峰所追杀的对象得到应有的惩罚,又不想看到长峰真的杀了他。她隐匿长峰的行踪不让警察发现,又一边劝着长峰去警局自首。
和佳子的父亲隆明知道女儿所做的一切后,希望自己的女儿能够脱离犯罪的嫌疑。最让人感动的,便是他对女儿和佳子说的一句话:
“我或许很胆小很懦弱,但爱女儿的心不会输给他。”
还有最后拿着刀冲向快儿的鲇村。虽然行为不太恰当。但同样是被害者家属的写照。
在警察局里看过录像发出长嚎的他,对加害者伴崎,快儿的憎恨应该不比长峰少。
对于参加追捕的刑警,虽然在心理上支持长峰的行为,却不得不摆正自己的位置,为了维护法律的完整而追捕长峰。
最后开枪的织部应该也是一样。
织部最终还是选择了开枪,长峰最终没有完成自己的复仇。有时候小说的剧情并不会迎合大众的期望,或许这样会更引发人对人性的深思吧。
彷徨之刃,是无知少年在犯罪与正途的彷徨;是丧女之父在复仇与自首的彷徨;是警察司法在人情与法律的彷徨;是普通大众在人性与道德的彷徨。但每个人都会做出自己的选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彷徨之刃」读后感2000字 第(2)篇
看完了这部小说,尽管作者进行了一些艺术化处理,可小说的结局还是和现实趋于相似。长峰没有实现他的复仇,他被警察击中身亡,小说没有说后续的菅野快儿的判决,可是未成年的身份再加上没有证据表明他杀了长锋绘摩,结果自不必赘述。
一部侦探推理小说,写出了日本未成年法中存在的问题,何为正义?警察究竟代表什么?小说中的警员发出这样的疑问,难道法律是加害者的避难所?
曾经作过的“恶”永远无法消失,即使加害者改过自新了(现在我可以肯定地说那不可能,这里只是假设),他们制造的“恶”仍然会残留在被害人心里,永远侵蚀着他们的心灵。让误入歧途的少年改过自新固然重要,但由谁来医治无辜受害者心中受到的伤害呢?这样的观点是目前的法律所欠缺的。失去子女的父母还要去为罪魁祸首的未来着想,这未免太残酷了,不是吗?
未成年法给了那些犯罪青少年以改过自新的机会 可是当真会实现它的目标,坏人迷途知返,浪子回头?至少从小说中我们不得而知,此外受害者及其家人所承受的痛苦又该谁来负责?所以,从中可以看出这样的未成年法还是不完善的。
逮捕犯法的人是他们的职责,这样才可以消灭万恶。多么冠冕堂皇的说法!可这样真的能消灭万恶吗?把坏人抓起来然后予以隔离,换个角度看,其实就是在保护坏人。经过一段时间,当社会逐渐淡忘被“保护”的坏人时,他们又可以回到原来的世界,其中有许多人会再度犯法。他们会不会以为自己不会因犯的罪遭到报复,甚至觉得国家会保护自己呢?织部不禁怀疑自己手中的正义之刃是否真的朝着正确的方向。即使方向正确,这把刀又是真的吗?当真具有斩“恶”的能力吗“是站在正义的那一边吗?不是,只是逮捕犯了法的人而已。警察并不保护市民,要保护的是法律,为防止法律受到破坏,拼命东奔西跑。但法律是绝对正确的吗?如果绝对正确,为什么又要频频修改?法律并不完善。为保护不完善的法律,警察就可以为所欲为吗?践踏他人的心也无所谓吗?
这也是为何小说取名为彷徨之刃的原因吧。但是我想我们也应相信法律会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公民意识的提高而逐步完善,毕竟法律是道德的最底线,也是现代社会维持秩序的一种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