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神粟裕》读后感1500字
看书的过程中,我始终是站在国民党的立场上的,虽然我知道最后是国民党败退台湾,但是每当看到国民党取得小胜利或者共产党付出巨大的代价,我都是会非常高兴,或许这就是天生反骨吧!
抗战时期粟裕的成就我真的不想提,因为刚我看完松山战役,了解了很多国民党为抗战做出的贡献,所以我感觉敌后战场的贡献真的是微乎其微。抗战后期的天目山三战三捷,早期的苏中战役七战七捷,可能是因为不太熟悉顾祝同和李默庵这两个人吧,所以没看出什么感觉。
全书第一个高潮是整编74师的出现,不愧是虎狼之师,两淮战役,涟水之战接连的胜利让我热血沸腾,特别是最后的孟良崮战役,明知道战役的结果,但还是一直祈祷战场能出现转折,黄百韬能够率先占领黄崖山,李天霞能够全力营救,当然这都是不可能的。汤恩伯主帅。惜哉,张灵甫!惜哉,国民党五大主力之首的74师!
第二个高潮是整编第11师的出现,也是五大主力之一,带来的是给粟裕造成巨大损失的南麻临朐战役。胡琏是个将才,之前对于这个人的印象是指挥挫败共产党对金门的登陆作战,取得古宁头大捷,现在才知道在大陆作战中也有很大成就。
第三个高潮是整编第五师(军)的出现,豫东战役爆发,区寿年兵团被全歼,但我更关注的却不是这样的成就,而且国民党军队的互相救援,虽然无济于事。东有黄百韬,西有孙元良,南有胡琏,西北有邱清泉,这四个方向的救援都被打援的部队挡住,但可以看出都是在卖力救援。通过这一战可以看出了邱清泉和黄百韬兵团的实力不容小觑!
第四个高潮是徐蚌会战,也就是我们大陆所说的淮海战役,依作者的意思,这场战役国民党方面完全是按照共产党的想法部署的。共产党依旧是围点阻援,先是在碾庄把黄百韬兵团围起来,然后在双堆集把从南边赶来救援的黄维兵团围起来,北边是赶来救援的刘峙(总指挥)杜聿明率领的邱清泉和孙元良兵团。黄百韬兵团独木难支,援军迟迟未到,遭到全歼,黄百韬自杀殉国。接着是黄维兵团,虽然后期胡琏空降进入包围圈指挥,李延年等也全力营救,也未能挽回败局,黄维被俘,胡琏化妆逃脱。同时杜聿明等也被围困在陈官庄,孙元良部突围失败遭到全歼,邱清泉在突围过程中英勇殉国,部队或死过降,杜聿明化妆逃走,徐蚌会战全败告终!黄百韬,黄维,邱清泉,杜聿明,刘峙都是党国的精英,不是花瓶!也让我看到了国民党内部的斗争,新桂系太不要脸了!亏我还粉了那么长时间李宗仁!
第五个高潮是渡江战役上海保卫战,虽然只是昙花一现,悄悄的阻挡一下共产党军队的步伐,但我还是要说的。是因为汤恩伯,我要在心里为汤恩伯平反,很早以前认为他是汉奸伪军,可能是因为名字和某个汉奸很像吧。再后来知道他是国民党方面的,关于豫湘桂大溃退,看到好多资料都是负面的,对他也很是不满。但作者在书中一直在故意抬高汤恩伯,说冈村宁次也惧怕他几分,或许这是历史事实。然后就是看电视剧红日,也就是孟良崮战役,上边传达的信息就是在误导我们是汤恩伯不援救张灵甫,现在看的资料多了,也知道这不是历史真相,主要还是李天霞太不要脸了。当我看到上海战役的时候,很是震撼汤恩伯用仅有的残兵败将尚能抵挡共产党一阵,绝不是凡夫俗子!
国民党失败原因,并不是缺乏将才或者缺少武器装备,虽然是解放战争中大多是以少敌多,但这都不是主要原因。缺乏人民群众的支持,内部派系斗争激烈才是主要原因,尤其是新桂系也太不要脸,徐蚌会战中若能出兵相救,中央军也不会损失那么严重。以后绝不粉李宗仁和白崇禧,两个小傻逼以为把蒋介石逼下去,自己就能抵挡住世界无敌的解放军吗?
共产党方面最厉害的还是避实就虚,即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国民党就是这样被消耗掉的!惜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