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笑小说》读后感800字
很有趣的一本书、一口气读完。小说家写小说家和编辑的生活,也该是最真实可信的。唐伞的原型就是东野圭吾自己吧。
从“作家写作家”的角度讲,不及杰克·伦敦的《马丁·伊登》深刻。但《马》是写一位作家的成长经历,而且是一心要成文学家的那种作家。本书却是以娱乐小说(推理小说)为谋生手段的人的群像。有功成名就的“大横岗”,有初出茅庐的新锐,有常年不得志晚年才忽然获得飞来横奖的努力者,有几度挣扎最终放弃写小说的上班族,有黯然挂笔却又激发了灵感的告别者,还有怯懦、胆小、是非不辨、文笔可笑却戳中了一部分读者内心的“臭咸鱼”……
个人最欣赏的是“小说杂志”一章,写一群初中生参观编辑部,对编辑尖锐指出:“连载小说就是连载草稿,是诈骗读者” —— 这一段还真是蛮尖锐的,描写也精彩,层层递进;要不是东野圭吾太有名,说不定这段就被那个“儿童教育”公号抄了去,作为日本孩子多有“批判性思维”,如何秒杀中国同龄人的“实例”呢。
十几岁孩子们看似有道理的指责逼得年轻编辑大吐其槽:如果不让他们(小说家们)写“草稿”,他们根本就什么都不会写!这些人就是因为干不了一般的工作才当小说家的,他们和小孩子一样,没人逼着连草稿都不会写!编辑们要求他们写东西,还要把他们写的乱七八糟的东西改得尽量合理,编辑们容易吗?![流泪]
作者真是实力自黑呀。
然而又是在展示虽然简单却总有很多人不明白的客观规律:任何惊艳的创造背后实则是大量艰苦卓绝却又似乎缺乏价值的坚忍和努力。
所谓天才就是99%的汗水加上1%的灵感。虽然在这个时代,很多基因里注定没有那1%灵感的人也装模作样地表现出看不起那99%的努力;作者这样已经被事实证明拥有1%灵感的小说家,却能够以这种方式向自己以及他人的99%的努力致敬,良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