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全鉴》读后感800字
战国策记载了许多小故事,按国家分门别类,故事主题一般是外交,军事,国家战略决策。文风行云流水,言简意赅。短短数百字就能描绘出矛盾核心,并陈述辩论的观点。很容易看明白。几点小感受:
- 在纵横家眼里只有利益,土地人口盟国都是利益。而且他们不屑于用仁义来掩饰自己的目的。这和后来独尊儒术的风格很不一样。
- 从书中可以窥见古人的价值观,他们似乎很在意名。经常能看到这样的句子,名显于诸侯,天下尽知,为天下笑等等。各大阶层都有代表,包括纵横家,政要,刺客,平民百姓。
- 有些看起来像童话故事。比如楚王去世时,楚太子正在齐国做人质。这便造成一个非常复杂的局面,齐国是否释放太子,楚国是否要另立新君,楚太子在齐国的人身安全问题。苏秦利用这一系列矛盾,策划游说活动,让这三股势力都认为他是好人。他完全掌控了事件发展方向,堪称神人。不过这故事和楚策的记载有矛盾。
- 书中把苏秦和张仪游说各国政府故事并列在一起,很容易比较。苏秦的套路基本上是这样:赞美某国地大物博,回顾东西南北的边界;赞美某国兵强马壮,领导人有智慧,可以与秦国并立于天下。得出观点:某国西向事秦恐为天下笑。再渲染一下秦国的实力,和并吞八荒的野心。然后提出解决方案,贩卖合纵联盟的思想。张仪的套路主要是:现在不事秦,等秦兵打到边境再去事秦,恐怕来不及了。基本上采取的是恩威并施。如果苏秦张仪能当庭辩论那就有趣了。
- 在书中第一次注意到赵武灵王,这个人真了不得。吃了败仗以后,励精图治,一心想让赵国强大起来。破天荒地提出胡服骑射,向长期被华夏鄙视的蛮夷学习。在那个时代,毫无疑问受到士大夫阶层一致反对。他不厌其烦,说服一个一个政要支持他的主张,并执行下去,提高赵国战斗力。可以联想到后世解放思想、历代改革之艰难。查阅了一下wiki,赵武灵王的结局很悲惨,因为他是个好人。但作为大王的身份却不允许他做好人。他这种好,于己于国皆是大恶。难。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04737.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